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新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3-25 2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03-25)  ● 邵宗海(澳門)

  馬英九在總統大選中大勝,說明他得到台灣民眾的支持與背書,因此他的大陸政策一定會遵循台灣民意,也會尋求改變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措施。但是,他的政策將如何改變目前低迷的兩岸關係,顯然是港澳在內的兩岸四地關注的話題,也是國際社會焦點所在。

  其實,馬英九在選前已經確定大陸政策的幾個主軸:那就是兩岸之間如恢復協商,將基於「九二共識」,兩岸政治現狀則基於「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兩岸經濟遠景則建立「共同市場」的締創與「三通」的全面開放。對於兩岸交流的開拓,則主張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承認大陸學歷等。這些政策主張與陳水扁時代比較,顯得比較開放。

  對「一中」做通盤處理

  不過,馬英九當選之後在記者會上大談對大陸政策的看法,透露出他具有更積極進取的立場,基本上可看出他在政策面的一些新意。這些新意,可分下列三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做通盤處理。在記者會上,馬英九不太願意對「一個中國」只做贊同或反對的單純表態,他堅持說明「一中」在中華民國憲法層次上不是問題,只是對兩岸有不同的內涵。所以,馬英九對兩岸有爭議的「一個中國」予以相當清楚的重新定位。他說,「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而是兩岸主張有衝突」。這個說法也非常符合達成「九二共識」時的背景,就是「一個中國」在原則上沒有問題,只在「內涵」上雙方看法有所不同,所以擱置爭議,只重原則。這也是目前馬英九提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精髓所在。

  其次,馬英九極具新意的一句話是,就職后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他的說法是,「如果有必要,我會考慮」。而前一晚,他在當選后的國內外記者會上,針對同樣問題的回答是「沒有這樣的考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提的問題是指 「當選后、就職前」,而3月22日的國際記者會則是指在「就職后」。前者時間點他還未有官方身分,後者時間點他已是中華民國總統。這個問題若再對照馬英九在記者會上一再強調「台灣主體性要獲得尊重」,就極具意義。

  北京會如何看待?

  再次,馬英九認為一旦恢復兩岸談判,要回歸到兩會(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協商制度。這樣的主張是否間接意味著陳水扁時代所創設的「復委託制」或「澳門模式」將不再重置,有待後續發展來證實。不過,確定今後由兩會直接處理兩岸敏感問題,不必非得經過高層或密使,卻是馬英九在記者會上嚴肅表達的立場。

  而且,他也具體提出要簽訂兩岸經濟、和平協議,以維持台海和平為前提。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兩會協商制度的運作更加吃重,非常令人期待。不過,兩岸恢復談判也並非坦途。因為馬英九提出和談前是要大陸先撤除沿海地區導彈,同時釋出「和平協議會談沒有時間表」的心理準備。

  最後是馬英九對西藏問題有重新的認知。在政治面,他區隔台灣與西藏的不同,間接承認西藏仍是在中共統治之下領土。他也表達無意邀請達賴前來台灣訪問,化解了北京對台灣有意升高「藏台串聯」的疑慮。但是,馬英九再三強調「台灣可選出自己的國會與總統,要北京謹記在心」,這固然是個事實,但過於強調,恐怕也會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的一處暗礁。

  北京會怎麼來看馬的大陸政策新意,會是大家極感興趣的問題。如果北京把馬英九的新意對照陳水扁的舊酒,應該會讓中南海的領導班子有了份寬心。如果北京覺得馬的新意只是重新包裝,那麼兩岸關係的改善還有一段漫長、艱困的路程要去跋踄。

  ·作者是澳門工學院客座教授兼院長顧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