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利空因素漸釋放 大盤向上應可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3-22 2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致股市大跌的利空因素近期已經日漸釋放——巨額再融資的衝擊浪已經過去,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逐漸淡化,過高的估值得到了修正,高企的CPI指標有望走低,上市公司年報已經披露大半,大盤技術性底部基本探明……有道是「利空出儘是利好」,看來利空因素釋放完畢之後,股市恢復上漲應在情理之中。

    「救市」必須針對暴跌的三大主因     

    近期媒體上關於「救市」的呼籲不斷,有關方面表示「正密切關注」,也在按部就班地批准發行新基金。但市場還是不斷創新低,5個月暴跌了42.6%,近兩個月暴跌了36.5%。從暴跌的速率和市值的流失看,均創了十八年股市之最。在筆者看來,現在要想談「救市」,必須從導致暴跌的主因入手。

    一是再融資。誰都知道,這兩個月罕見的暴跌是由平安、浦發再融資引起的,平安、浦發在股東大會上動用不參加再融資的非流通股大股東和H股股東的「啦啦隊」的力量順利通過再融資案,這是用壟斷代替市場化的不合理表決方式。有關方面若真想防止惡意圈錢,關鍵在於採用股改那樣的「分類股東表決法」,要誰交錢,就由誰來投票,修訂再融資細則,嚴控再融資,倡導配股和債券再融資,唯此,才有條件談反轉。

    二是「擴容大躍進」。2005年6月,滬深股市市值僅2.3萬億,2005年年底為3.2萬億;2006年年底為8萬億,一年擴大了150%;但2007年年底驟升到32萬億,又擴大了300%,市值與GDP之比即證券化率達到150%的極限,超過美國的130%(美國把房市、債市市值也包含在內)和日本110%和金磚另三國70%的水準;居民儲蓄與流通市值之比為170%。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數據。照理,2008年股市在擴容上應該是休養生息,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有3.2萬億大小非解禁,紅籌股要回歸,創業板要推出,還有大批上市公司獅子大開口式的再融資。在嚴重的供大於求的壓力下,終於將去年7月6日以後的上升行情一舉消滅,並使指數低於年線20%以上,使這一年入市的投資者虧損累累,這就是擴容大躍進造成的惡果。

    問題的癥結在於對「加大直接融資比例」的錯誤認識上。在美國的直接融資中,債券融資與股票融資比例是6:1,而中國則是1:4。因此,當務之急是減少股票融資和再融資,擴大債券融資比例。

    三是市場不良預期蔓延。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信心經濟、預期經濟。近兩個月來,面對股市的巨大跌幅,面對令投資者極度恐慌的「中國股市牛市已結束,熊市已來臨」的論點,導致大多數投資者喪失信心,陷於恐慌中,本周初大盤終於出現 「雪崩」。要想恢復市場信心,必須通過輿論,就牛是否轉熊問題、什麼是合理估值標準問題、降印花稅問題、融資和再融資是否要貫徹科學發展觀等問題給廣大投資者一個良好的預期。本周四341點的震蕩大逆轉,便是市場對有關方面「救市」的反應。

    在筆者看來,「救市」的可能性相當大,市場連續暴跌后的反彈也可期。至於反彈的性質、高度、持續時間取決於「救市」舉措的針對性的強弱和力度的大小。至於反彈的熱點,在周三、周四、周五三天中已經暴露無遺了。(李志林/文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