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z瞞天過海的超強貼

[複製鏈接]

27

主題

139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eperleon 發表於 2008-3-21 1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王終授太子位
時下關於吳王、遼王之爭論終有結果了
作者:xx
2回復:未必。想今上受攝政王賞識,入主東宮十年,備位儲君,尚且屢遭磨難,幾乎為上皇所廢。 吳王之前景,不可過分樂觀。緣今上屬意者,遼王也。
作者xx
3回復:未登基前一切接有可能
作者:xx     
4回復: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作者:xx   
5回復:吾駑鈍 敢問各位朋友 吳、遼二王各指何人
作者:xx
6回復:吳王曾主政東南,勛貴之後; 遼王曾牧守東北,今上嫡系。
作者:xx   
7回復:偷偷問下,遼王姓什麼啊?不了解政治的某人飄過...........
作者:xx
8回復: 為什麼說是太子位呢?和以後登基有什麼關係呢?真心請教,望賜教。
作者:xx
9回復: 遼王自遼出,曾主政中原,嶺南;吳王自始即主政東南.太子位且看樞秘副使落於誰手.然,目下吳王似勝算較大
作者:xx
10回復:遼王,李?張?吳王是誰?張似乎也在東南泡過,莫不是某市上去的某幫?
作者:xx
11回復:天下兵馬第一副元帥非吳王莫屬
作者:xx
12回復:吳王習? 然遼王?
作者:xx
13回復:李
作者:xx
14回復:方今天下,實掌權者乃二世黨也!其承乃祖之蔭,或司牧一方,或權掌中樞.胡、溫、習、薄等為其中翹楚。二世黨相互守望,已成魏晉世家之局。遼王雖為鄧家門生,與逍遙侯私交甚篤,然出身平凡,況太上已去十載,再難一言而定。吳王系出名門,與眾二世皆有少年之盟,大興殘奧,更獲逍遙侯首肯,其太子之位,只須天不變色,當如磐石
作者:xx
15回復:逍遙侯是那位
作者:xx
16回復:殘聯尚書?
作者:xx
17回復:看不起的就是這種勛貴之後,國朝不需要油頭粉面的公子哥,需要今上這樣銳意進取,深謀遠慮又體恤民情的仁者。
作者:xx
18回復:對吳王沒什麼惡感 只是感覺他難...啊 不過結果肯定是可以看見的
作者:xx
19回復:弱弱的問一句,今上和尚書左僕射是什麼二世黨
作者:xx
20回復:終於弄明白了 吳王習 勛貴之後 然 遼王李 僅以簡歷難得其出身
作者:xx
21回復:無責任路邊社流言,遼王李主中州,諸事不為,謹行修身,事上甚恭。撫粵,更是蕭規曹隨,絕不輕言變革,議事堂前端坐默言。入中樞,上喜其持重,不群不黨,選入腹心,數堅辭不就,退班末避嫌,同僚謂之「和熙公」。
作者:xx
22回復:游東南,走遼東,看齊魯,賞吳越,到底是吳王之才更盛矣。
作者:xx
23回復:吳王無能,禍害閩地
作者:xx
24回復:貌似當年首輔大臣肅閩貪尚且待吳王入京?
作者:xx
25回復:今魏晉世家,與東夷朝鮮之二世祖,異曲同工之妙乎?魏晉之傳其遠乎?皆三世而斬!或東南半壁,苦撐危局。其幸乎?其不幸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xx
26回復:二世黨乃中華之禍也....
作者:xx
27回復:今之天下,待時變而已。 東南小島未復。 西垂新疆暴亂不止 吐蕃故地亦騷然不安 更勿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作者:xx
28回復:完了。。。。這樓廢定了
作者: xx
29回復:逍遙侯是那位?竊以為乃我天朝已退位之厲宗皇帝 弱弱的問一句,今上和尚書左僕射是什麼二世黨 此二人皆太宗身前所定,民間傳「水木箐華」是也
作者:xx.*
30回復還爭什麼啊?毫無懸念,去年就定了的。
作者:xx
31回復:逍遙侯者,竊以為是太宗之子
作者:xx
32回復:天,人家都當國子監祭酒那麼久了,竟然還有人懷疑人家的儲位
作者:jxx
33回復:遼王是LI什麼啊?拼音的打下......
作者:xx
34回復:看現時大員名單位同吳王相爭又此姓者
作者xx
35回復:likejhon
作者:jeansue
36回復:遼王名諱上長下春?
作者:xx
37回復:36樓太。。。35樓都說明了啊,難道還要標音標不成?
作者:xx
38回復:汗 -_-||| 我沒文化,35樓的說明我看不懂~
作者xx
39回復:我也沒文化
作者:xx
40回復:父-習zhongxun  妻-彭liyuan
作者:xx
41回復:今吳王備位東宮,功耶!德耶!緣也! 天下大寶,有德者居之,吳王勛貴尚可,謂之有德則過之,其主政東南,政績不顯,德言不張,昔兩遼王獲遷中樞,且兩遼王亦勛貴之後,得今上賞識,民意囑之,卻不為上朝贛王所喜,致使謫貶蜀地,惜哉!
作者孔子嫡傳
42回復:至尊大寶德者居之.無德竊亦難持. 天下之德,力也,有力則德彰,無力則失德.
作者:xx
43回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xx
44回復:吳與賈,備受榮寵,俱發跡於閩,可否稱為"閩黨"?
作者xx
44回復:吳與賈,備受榮寵,俱發跡於閩,可否稱為"閩黨"?
作者xx
45回復:為何不提晉王?雖現時遠離中樞,暫牧西南.但民望頗高.倘若太子失德.未嘗無一搏之力.
作者:xx
46回復:閩黨?若以籍貫論,如今朝堂豈不是「徽黨」天下
作者:xx
47回復:水很深
作者:xx
48回復:晉王薄氏?...其人是太子一系,若太子有閃失,對彼又有何好處 何況晉王前途漸已明晰,五年之後安安穩穩進入政事堂,掛個參知政事銜,若是得上之青目,憑天下之眾望,或為尚書右僕射甚而侍中
作者:xx
49回復:如今東南未平 西南亂起 亂世之春 當有德者方能保我大宋江山
作者:xx
50回復:晉王為薄?輕浮子豈堪大任。晉王民望甚高,現潛修積力,若數載功成未嘗不可與太子度朝夕.數載之後東宮之位屬誰亦未可知矣.
作者:xx
52回復:晉王頗象對岸之小馬哥,不知命格有無相類似,竊以為此子必經一小挫方可成大事. 現直上青雲諸人,發跡皆屬富庶繁華之地,垂裳而治則可。今上,則外放自邊遠繁難之地,鎮西陲,殺閥果斷,鐵腕凜然,深得鄧公親傳。而晉,富而刁姦邪橫塞四野,民風悍惡,是一等艱險難撫之地,今晉王開衙於此,乃後接大寶之兆。
作者:xx
53回復:今上,鄧家門生,今相,葉家門生.78堪亂后,鄧葉,家天下!其餘世家(習、薄、許等)皆有策立之功,固可世襲罔替!
作者:xx
54回復:這樓還能活多久
作者:xx
55回復:昔廟堂僅有欽定之風,固門生主政.今諸老皆去日久,眾家世子方蠢蠢而欲登堂前.
作者:125.114.11.*
56回復:汗···諸君皆強人 某佩服不已
作者:xx
57回復:昔老臣甚眾,欲安故老之心,故以門生主政,遂令諸家世子潛修聚勢以圖後事.今蓍老皆去,眾世子積力久矣.當橫空出世,扭轉乾坤,一改朝廷輕佻浮躁之風,開門閥,重現魏晉之風.
作者:ss
58回復:這貼子還活著!奇迹
作者:ss
59回復:此貼上應天命,太宗今上龍氣庇佑,下有諸王煞氣護體,諸邪莫侵.
作者:ss
60回復:以上皆痴子妄言。瞎即把扯淡,大家都別當真。
作者:ss
61回復:都素儲君地說,目前看還早些,還要觀風景啊~~~
作者:ss
62回復:奉上諭 此貼妖言惑眾 立封殺!欽此
作者:ss
63回復:不早了不早了。儲君之力,慣當先委以州省之地,附以軍旅之職,觀其德才,試其人望,鍛煉經驗,培植人脈。今上十年而鍛煉,方得一朝而出。后諸君僅5年鍛煉,已有奔競之嫌。況,昔太祖,太宗,前攝政王、太上皇,今上等,皆歷大劫,經大難,辦大事,立大功,有建朝保國平天下之舉,而後方貴。今人皆無此。
作者:xx
64回復:遼王是什麼來頭?沒看出來與吳王有儲君之爭,不懂政治的飄過。
作者:xx
65回復:今上春秋鼎盛,眾卿所議甚早。
作者:xx
66回復:晉王何人?愚鈍之人,還望指教
作者:xx
67回復:難說,其無人君像
作者:xx
68回復:暈~~~虧得你們把習李兩人分別比做吳王和遼王,哈哈
作者:xx
69回復:今西南之亂,正合諸王取力
作者:xx
70回復:若吳王掌大寶 恐眾心不服 二世祖 大忌耶
作者:xx
71回復:頂ls,吳王掌浙江,似無為而治,專心養生,及遷滬上,已為肥肥狀而!
作者:xx
72回復:看得我眼淚狂流
作者:xx
73回復:吳遼之爭
作者:xx
74回復:這帖偶不忍啊.....若不是天日在上諸子紛紛慷慨呈言之情定是要以精華贈之滴...
作者:xx
75回復:此樓該死
作者:xx
76回復:什麼時候改年號「河蟹」為「光復」才是吾等關心之事。。
作者:xx
77回復:此帖乃承載吾輩予今上及諸王之仰慕爾,斷不該慘遭河蟹之獄
作者:xx
78回復:你們居然要等到吳王掌樞密副使才敢確定?本朝太子先任國子監祭酒時我就知道是他了。
作者:xx
79回復:吳王妻戲子,大忌也,諸君忘卻江妃之亂乎
作者:xx
80回復:晉王年事以高,五載後年近古稀,斷無當政之理
作者:xx
81回復:或可入政事堂 少不了一個參知政事
作者:xx
82回復:今日政事堂諸公皆出自徽州,莫非我大宋變為大明了?
作者:xx
83回復:掌印亦有可能 江妃之亂,竊以為非戲子之過也。
作者:xx
84回復:江妃不過太祖假手爾,太祖去則江妃罪,非太祖把手指示,其焉能為亂哉.傀儡安能效則天帝
作者:xx
85回復:傳吳王沉穩內斂為人寬厚,未必不是上主
作者:xx
86回復:太宗為誰?吾惑之久矣。
作者:xx
87回復:且看遼王能否出任參知政事吧,太宗即攝政王鄧公
作者:xx
88回復:君不聞斧影舊事乎,太宗雖未除太祖,然至太祖仙游,太宗即夥同諸蓍老剿除太祖之儡.
作者:xx
89回復:遼王無黨,今後入主蘭台,當御史中丞甚善。
作者:xx
90回復:東宮能續今上之政乎?吾心終不平。且,丞相之欲何為?
作者:xx
91回復:無黨何人攜其入中樞
作者:xx
92回復:魏晉世家之禍自不敢忘.然世無不變,當事時禍之根在其朝制,而不在世家.爾等未見今彼岸番幫之主亦乃世家之後,且儲君之選竟為世家之一女子.可見世事無絕對.然今之過亦在其制.立儲君不言政績,不說民心.不言德不賤行,安能服眾?今上出與民間,隨後拜入豪門,然卻曾坐鎮兇險之地,功績自顯,遂可起蠻荒之所.而今之儲君不言其為勛貴之後,然有何可贊?入政雖早,卻不過空坐於富貴之地以積資歷,政績未顯,德行不彰.未見其之所能,如若真有手段,待以自顯便是,何以倉促立之.望上之諸公甚慮,國之社稷民生未可忘爾
作者:xx
93回復:本次人事變動,上定樞密副使仍為郭徐二人,吳王未得入,竊以為上恐東南近有不測,故以軍中宿將掌樞密院,以防東南驟發戰事。
作者:xx
94回復:吳王不入樞密,預留後筆!
作者:xx
95回復:吳王不入樞密,預留後筆  定這句
作者:xx
96回復:樓上袞袞諸公, 見天下世襲, 不以為恥,反以為 習. 此滅亡之象也! 終究逃不出 治亂循環之因果.只盼吾生不見亂世.92樓之議頗中.然今時與昔日不同, 庶民惡權貴甚亦.世襲之事,誰人不知? 欺天乎?欺人乎? 網際網路之時代, 吾恐 因果 之律 來之更速
作者:xx
97回復:今日政事堂諸公皆出自徽州,莫非我大宋變為大明了?   
作者:xx  
---------------------------------
大明龍興於濠泗,彼時其地與徽州尚未相隸屬。又,吳藩雖未入樞府,然已晉尚書令,可知上意定矣。
作者:xx
98回復:這世道啊,隨便他們搞的吧.我看什麼時候才能基本跳出幾千年來的圈圈.
102回復:徽州勝於浙閩
作者:xx
103回復:白一個……以這貼子的內容居然沒被斬樓!水平啊水平。百渡大神眼睛一定看的花花的
作者:xx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