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武裝力量進入快速恢復期 將北約視為主要威脅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3-20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早在梅德韋傑夫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之初,西方媒體就有評論稱,他較具「自由主義色彩」,「對西方最沒有敵意」,如其當選,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有望得到改善,俄美間軍事安全領域的博弈也可能緩和。

    還有一些評論認為,近一年多時間,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在軍事安全問題上爭吵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隨著俄總統大選落下帷幕,這種爭鬥也將會降溫。

    雖說以上觀點並非全無道理,但是將其作為預測大選后俄羅斯對外政策、特別是軍事安全政策走向的主要依據,卻很難立足。

    事實表明,俄羅斯軍事安全政策的選擇,主要是由其安全環境和安全利益、戰略目標和戰略思維、國家實力和民心民意等一系列關鍵性的因素所決定的。

    從這些角度進行考察,有理由相信,俄新一屆政府組成后,普京所倡導的基本路線,包括軍事安全政策,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俄美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博弈不會停息。

    安全威脅驅動「強軍」之路

    北約經過兩輪東擴,其前沿已經抵近俄羅斯「家門口」,目前正在醞釀向獨聯體國家擴展;「新歐洲」國家與俄羅斯關係普遍不睦,烏克蘭、喬治亞與俄羅斯爭吵不休;在高加索地區,車臣恐怖活動尚未平息;環裏海能源博弈日趨激烈,俄羅斯對該地區能源資源和外運網路實施「雙控制」計劃面臨美歐的嚴峻挑戰;阿富汗局勢不斷惡化、伊朗核危機持續發酵、周邊地區宗教極端勢力蠢蠢欲動,亦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

    而美國推行「大中亞計劃」,在中亞建立軍事存在、策動「顏色革命」,企圖剝奪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甚至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意欲廢掉俄羅斯賴以與美國抗衡的主要支柱——戰略核威懾能力,更是令俄安全危機感空前增大。

    俄羅斯一向把安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的首要位置,對安全環境的判斷必然影響到其內外政策特別是軍事安全政策的制定。諸如「外部威脅、內部威脅、跨境威脅嚴重存在」,「幾十年來國家安全環境從未如此嚴峻」,「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艱巨複雜」,這些判斷已成為俄羅斯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的直接推動力。

    在俄羅斯人的戰略思維中,「強大的俄羅斯」必須以「強大的軍隊」做支撐,「強國」必須「強軍」。面對美國一超獨霸、俄安全威脅複雜嚴峻的地緣戰略形勢,「俄羅斯沒有理由不成為軍事大國、軍事強國」。

    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均具有濃重的「強軍」情結,「普京路線」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正是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將能源資源和軍事力量視為新世紀支撐國家崛起的兩大戰略支柱,在努力打造「能源武器」的同時,決心建設一支能夠應對任何安全威脅的現代化軍隊。

    俄羅斯民族具有「尚武」傳統,對加強國防建設也有著全民共識。普京曾有一句名言,「如果軍隊沒有前途,國家也就沒有前途」,在俄羅斯引起了廣泛共鳴。俄媒體稱,「重振俄羅斯軍隊的雄風幾乎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願望」。

    儘管歷經巨大歷史變革,俄羅斯國內政治環境已不容許效法原蘇聯,走犧牲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來發展軍事力量的老路,但是在強大民心民意的支持下,現行「強軍」目標不大可能發生實質性改變。

  新安全構想針對性更明確

    目前,俄武裝力量已經走出艱難維持階段,進入快速恢復期。

    俄羅斯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是:在提高戰略核力量的質量和威力的同時,加強常規機動力量建設;根據「非對稱原則」,爭取在2015年前建設一支與軍事威脅和財政能力相適應、能夠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現代化「創新型」軍隊。2007年初,普京宣布,國家將在2015年前撥款5萬億盧布(約合1900億美元),用於全面更新軍隊武器裝備。

    目前,俄國防部正在制定「2020年前軍隊建設計劃」。

    儘管以往俄軍隊建設計劃大多有始無終,軍隊建設的高目標與經濟能力不足之間存在尖銳矛盾,但是由於目前經濟強勁發展勢頭有望繼續保持,俄舉國上下具有建設強大軍隊的緊迫感和堅定決心,所以軍費投入必將不斷加大,軍隊現代化水平必將快速提升。

    雖然俄羅斯將極力避免陷入與美國的軍備競賽,雙方在軍事優勢爭奪中的地位很不對稱,但是十幾年後,俄羅斯仍有望建設一支能夠與美軍進行中低強度抗衡的現代化軍事力量。

    當前,俄羅斯正在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構想。新構想明確判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羅斯構成主要安全威脅,並且可能發展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戰略對手。

    俄與西方圍繞北約東擴、美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美在歐洲新建軍事基地、歐洲常規力量部署、軍事擠壓與反擠壓等問題的爭鬥關係雙方重大安全利益,走向妥協的餘地不大。因此俄軍事戰略將在保持「防禦性」框架的同時,更加強調應對外部威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先發制人」原則;在繼續強調核與常規「雙遏制」的同時,更加倚重核力量;突出「空天遏制」的戰略地位,加大空天戰場建設;確立「非對稱」原則,謀求低水平戰略平衡;強化聯盟戰略,加強集安組織軍事一體化建設。

    俄羅斯已經停止履行《歐洲常規力量條約》,並且說要中止《中導條約》;俄羅斯海軍航母編隊也已恢復了中斷15年的遠洋巡航,戰略轟炸機恢復了全球值班飛行;部隊訓練強度明顯加大,各種規模的演習接連不斷;俄羅斯與美國圍繞太空軍事化、北極地區資源的爭奪也在不斷加劇;在俄恢復獨聯體傳統勢力範圍和中東歐戰略緩衝帶問題上,雙方唇槍舌劍的爭吵更是難以降溫。

    各種跡象表明,俄羅斯總統大選后俄美之間的軍事博弈不會停息。雖然俄美走向全面對抗、爆發新的「冷戰」的可能性極小,但是很有可能形成「冷和平」的局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9: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