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接受了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五四」運動為中國帶來了
「德」先生與「賽」先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
這兩個論斷在我們這一代或說前後幾代人的意識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這也
是「五四」運動在這幾代中國人的心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崇高地位的主因。
「五四」運動確實加速了「德」、「賽」兩先生在中國傳播的步伐並擴大了
它們的活動範圍。然而,「德」、「賽」也在不知不覺中因變成了中國式的
「民主」與「科學」而走了味。
雖然「塞」先生與「德」先生被引入中國,是中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動源,
但是中國的政治家們主要關心的是統治權力的奪保而不是真的對兩位先生的
尊崇。所以兩位先生被請入中國后,不久就被冷落了。今天「科學」又開始
受到尊崇。由於政府的創導,幾乎在各個領域裡,天天都有領導人號召以科
學精神指導行政。現時,「科學」與「民主」又可說齊駕並驅,所向披靡。
在議論「民主」時,民運的理論家們異口同聲地說世界上「民主」就只有他
們判定的一種。不應該存在中國的,或西方的區別。然而,事實上他們說的
民主就是不同於Democracy。現在,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也都認為,「科學」
也不應該存在中國「科學」與西方「科學」的差別。但很遺憾,據我的考察,
事實上中國大部分理論家們說的科學就是與「science」含意不同。正因為對
「科學」這個詞的理解上的差異,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諸如數學、中醫
是否屬於科學,等等類似的爭論。人們還會相互指責對方的不科學。好像不
科學就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把科學不科學與理論上正確不正確畫
上了等號。然而,我認為這是很有商榷餘地的。
中國的理論家是怎樣理解「科學」的呢?現代漢語詞典說「反映自然、社會、
思維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知識。合乎科學的(東西)」我的理解,它是說科學有
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知識,即對事物運動或稱演化的原因,
結果及運動過程的認識。這看似無可爭議,對此我可以理解,但不完全贊同。
然而,對於所謂「合乎科學的(東西)如果也屬於科學,我就不太理解,更
不用說是贊同了。科學既然是個理論、學說或論斷。那麼「合乎」這理論或
學說的應該不是理論,學說本身。我們說牛頓的三條運動定律是反映運動規
律的學說。因此說他是科學,很容易理解。然而,合乎這一理論的東西是什
么呢?是指運動體?或某個運動狀態?如果是,那麼它們是科學?不會吧。
我猜想,這「合乎科學的(東西)」的解釋可能是詞典編著者在參照外語詞
典的編著過程中,把外語詞典中在科學條目下另立的作為形容詞的條目混為
一談了。本意應該是指科學也可用作形容詞的意思吧。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Science」的原意。查了幾本英語詞典。對
「science」 的解釋大同小異。現以 New collegeedition《The New college
edition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為例,它說:
Science:The observation, identification, de????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ctivity restricted to a class of phenomena. Any methodological activity, discipline, or study. any activity that appears to require
study and method. Knowledge; especially,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experience.
據此,我的理解是, science 在英語中原有兩項內容,一是指研究的方法,
另一個是指由這些研究方法,得出的對某種現象的認識。這與中文詞典解釋
的區別是十分的明顯的。
英文的原意中突出的是科學屬於一種研究的方法,其次才是由經驗得到的知
識。這裡根本就沒有在中國詞典中對知識必須滿足所謂反映什麼客觀規律的
規定。也就不存在對科學知識作出是否正確這種判斷的必要。科學知識原則
上只是為別人提供可以接受某種學說,結論,理論的選擇。這樣就為不同學
派,提供了共存,相容,交流的空間。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思想體系中,是
否符合客觀規律與是否正確是劃上等號的。凡是不正確又是不應該存在的。
所以,不正確也就是不科學。最後,誰又是正確與否的最後仲裁者呢?是權。
這樣,當權者永遠是正確的,他的話就必然是科學的。而學術部門的領導,
便可以成為扼殺創見的學閥。
所以,在中國與西方的思想體系中,科學究竟注重的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
結論的「正確」性,這看來只是一丁點的差異最後卻導致了「科學」與
「science」 的分道揚鑣。這就如「民主」與「democracy」 在「民」究竟是
指「人民」還是「民眾」,是「民權」還是「民主」這一丁點的認識差異造
成無法溝通一樣,對「科學」理解上的差異也可能造成「科學」遠離「science
而去。
由上所述,至少在現時的中國,科學與正確是等同的。而正確與否的最終審
定者又主要地是政治權威或學術權威。所以,只要是領導提出的口號,論斷
總是會因為政治上的絕對正確而冠以「科學」的桂冠。「科學是生產力」這
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單從「科學是生產力」一句語錄,其實很難論其對、錯。而且我一貫認為,
對、錯這種個人主觀判斷是不利於解決理論分歧的。或許在某種政治經濟
或哲學學派更認為是否屬於生產力的論述對於人類社會毫無實際意義,不值
得一提。但是,如果我們把這論斷放在中國共產黨信奉的馬克思的哲學與政
治理論體系中來討論,便可看到它是不能與那個大體系相容的。
如前所述,這個論斷中的「科學」是指一種知識,是客觀規律的反映,那麼
按照馬克思的哲學,知識是應當屬於精神的東西。而生產力是什麼,是進行
社會生產的物質資源,包括機器,甚至他們一直宣稱人是最俱決定性的生產
力。那麼顯然,生產力是屬於物質範疇的東西。那麼,作為精神一員的科學
怎麼又能是屬於物質的生產力的一員呢?那些理論家們在叫喊「科學是生產
力」這一論斷時(所以說他們是叫喊,因為從沒有看到他們認真地用馬列主
義的理論來論證一下這個論斷) 只顧及政治上的「正確」,卻把他們對精
神與物質的定義拋至九霄雲外去了。
有人會辯解說,鄧小平提出這樣的口號是出於對科學的重視,是對知識分子
重視的好意。我還是那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論斷也是
出於好意而提出的。但是,它在理論上是不合理的。我們不能以政治上正確
與否的判斷來代替理論上是否合理的判斷。否則還要理論工作幹什麼。所以,
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家們要麼宣稱不再信奉馬列理論,要麼放棄「科學
是生產力」的口號,對科學另作定義或許也是個可行的辦法。現在,至少難
以讓我這樣的人理解。
我們重視知識,重視科學工作者的理由多的是,難道今天我們的理論家只有
用一句與自己的理論體系相矛盾的口號來解釋一個實際可行的政策了嗎?我
們的理論家的理論已經貧乏到如此地步了嗎?其實,這種以歪理來解釋正當
的政策在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例如:莫明其妙到處亂用的「以人
為本」「科學治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根源,我還是要說,就在於不
敢開放理論領域的百家爭鳴。如今這種大道理被一些人看作是毫無實際意義
的空議。但我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把這種毫無實際意義的空議
視為洪水猛獸,理論界或許會成為最後才被開放的魔盒。
對science的誤解,不僅存在於領導層,在一般的平民中也普遍地存在著。正
因為此,人們因怕「不正確」,怕「犯錯誤」,怕顯得「沒知識」。對官僚,
對學閥的論斷不敢懷疑,更不用說高聲說出自己的見解了。在判斷某種觀點
是否合理的首要考慮是前輩科學家,當權的政治家是否說過類似的話。
這種科學觀的另一表現形式便是,以善於背誦別人的「科學」結論為榮。我
們可以看到各處都存在著這樣一些廣知博識的學人,無論人們談論什麼學問,
他都能引經據典地高談闊論一番。我對這些博學的現代「科學」衛士把前人
的科學結論看作「科學」的全部含義的科學觀實在有所疑慮。當然,就如對
待任何事物一樣,每個人在回答究竟什麼是科學時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但是,一直以西方人的科學成果作為判斷別人有無知識,是否科學的某些博
學之士,我看應該先搞清楚西方人對科學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否則,就如一
些「民運」人士把共產黨的「民主專政」理論作為他們實現西方「民權憲政」
的指導原則一樣,會以中國式的「科學」觀把西方的「塞」先生變成現代
「迷信」的傳導者的。
從對science的解釋看科學主要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只要研究方法適當,
正當這結論是否能被接受倒是可以討論,不會輕易被扣以不科學的帽子而被
扼殺。是否是科學工作者,並不根據他有多少研究成果被廣泛接受,而是他
認識事物的方式是否科學。當然,那些研究成果被普遍認同的科學工作者才
會被稱為科學家,或傑出的科學家。其實這與其他行業相同,畫畫是每個人
都能從事的社會活動,但只有他的畫作被廣泛認同後才被稱為畫家或傑出畫
家。或許你的畫沒人要看,但是,沒人能否定你曾經在畫畫。在當前經濟強
國中,其實政府並沒有對科學,對科學家賦予特殊的優越感。當然也沒有去
為它的發展或活動設置人為的障礙。科學與其他行業同時平衡地,協調地相
容。在中國以前將科學,科學家貶入地獄,現在有將科學,科學家奉為驕子,
什麼都得套上個科學的帽子。過猶不及,這兩種不正常的狀態正是源於對
science 的誤解。
我認為,我們說尊崇「賽」先生,主要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採取「賽」先
生主張的觀察,鑒別,描述,驗證自然現象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一知半解地
死背別人的研究結論。一位犯閉塞證的病人可以把整本詞典背得滾瓜爛熟,
但是他不能翻譯一段文章。可以把課本倒背如流,但是不會解決現實課題的
蹩腳的教書匠也並不罕見。因此,真正重視科學,是要在各個領域中,培養
有獨立研究判斷能力,敢於提出獨立見解的研究人員,而不是只敢背誦、遵
循所謂經典研究結論的背書匠。
同樣,根據英文詞典的解釋,我認為,中醫,數學等學科是沒有理由被排除
在科學歸類之外的。所謂的科學的實證方式也決不局限於實驗室的實證。邏
輯的驗證或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同類特性的觀察類比也屬於科學的研究方法。
中國的舉一反三的觀察,判斷當然也屬於科學的思辨方法之類。至於被許多
人視為重要標準的所謂實驗重複率,其實對不同的學科,因不同時期實驗條
件的區別,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只能根據重複率的程度來判斷實驗的精
確度,從而決定他的應用範圍。卻不能根據這精確度來絕對地判斷這實驗方
法是否科學的。
總之,我們不能貶低,阻繞人們掌握知識的努力。但我們也沒有必要把科學
抬到百業之首的地位,去誤導人們對「科學」的盲目性。尤其是不能迷信人
家的「科學」結論。我的理解,現在的「科學興國」其實不是「科學」研究
的結果,而是當代中國領導人的領導「藝術」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