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夏季腹瀉多 癥狀各不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6-5 0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夏季是感染性腹瀉的多發季節,不同的病原菌引起腹瀉的臨床表現是不同的。認清各種腹瀉的不同特徵,有利於隔離不同的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大便的性狀不同

  膿血相兼的腹瀉主要見於痢疾痢疾桿菌有侵入結腸黏膜上皮細胞的能力,並能破壞細胞的屏障,吸引白細胞向炎症部位聚集、滲出,繼而使更多的痢疾桿菌在黏膜上皮細胞內定居,引起腸黏膜更嚴重的病變,使結腸黏膜發生潰瘍、脫落、出血。這些脫落的膿血與腸道內的糞質一起排出,形成典型的黏液膿血相兼的痢疾樣大便。

  水樣便腹瀉多見於各種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產生腸毒素,這類毒素可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膜上的酶系統,引起一系列酶反應,不但可抑制腸黏膜細胞對腸腔內水和鈉的吸收,還能促進腸液與氯離子的分泌,導致大量水分從腸道內排出。

  最典型的腸毒素性腹瀉是霍亂霍亂弧菌喜歡小腸中的鹼性環境。它們進入小腸后,會在小腸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併產生大量腸毒素,抑制腸道的再吸收,促進腸液的過度分泌及胃腸道的排空蠕動。由於霍亂的腹瀉量大,致使膽汁分泌減少或停止,加上腸液的稀釋,使原來被膽色素染成黃色的大便變成清水樣或淘米水樣的大便。所以,人們形容典型的霍亂大便是米泔樣大便。

  一些細菌引起的腹瀉表現為血水樣大便有些細菌,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產生的毒素可直接引起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以及腸黏膜充血、水腫和出血。還有些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兼有侵入腸黏膜和產生腸毒素的兩種致病能力。

  腹瀉的量次不同

  霍亂的腹瀉是最嚴重的。如上所述,霍亂弧菌會黏附於小腸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人的小腸總長度約有6米。這麼長的腸腔同時分泌腸液,產生腹瀉,可有大量液體從腸道傾瀉而出。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為4000~6000毫升,重型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可達18000毫升。

  比起霍亂,其他細菌腸毒素引起的腹瀉可就輕多了。因為其他細菌多是在食物上生長繁殖,同時產生毒素,人進食了含有細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后發病。但這些細菌很少像霍亂弧菌那樣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並同時產生毒素。

  痢疾桿菌主要侵犯結腸,且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為主,其病變的總長度不過50~70厘米。人的直腸壁內有脹滿感覺感受器,該部位的炎症病變可對該感受器產生刺激,使人總有便意。有人形容痢疾的腹瀉情況是:「十分鐘一次,一次十分鐘。」意思是痢疾腹瀉的次數頻繁,每次總有便不凈、排不完的感覺而不願結束排便,但每次排出的大便量並不多。醫學上稱這種感覺為「里急后重」。

  伴隨的癥狀不同

  上吐下瀉是感染性腹瀉最好的寫照。無論是痢疾、食物中毒,還是霍亂,都有嘔吐的表現,但嘔吐出現的時間和程度不完全一樣。食物中毒的嘔吐比較明顯,多在腹瀉之前先有噁心、嘔吐,繼而出現腹部絞痛和腹瀉,吐瀉過後可有癥狀好轉的感覺。霍亂的嘔吐多因腸道內的大量液體來不及排出體外所致。因此一般先發生劇烈腹瀉,繼之出現嘔吐,嘔吐為噴射性的,噁心的癥狀不突出。因此,人們常說食物中毒是「先吐后瀉」,霍亂是「先瀉后吐」。由於痢疾的腸道病變部位較低,所以,痢疾的嘔吐癥狀較輕。

  腹痛是腹瀉最常見的伴隨癥狀。別看霍亂的腹瀉嚴重,但由於霍亂弧菌並不引起腸道病變,所以很少有腹痛的感覺,而痢疾和食物中毒都可伴有明顯的腹痛。

  感染性腹瀉是否伴有發熱,要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否侵入血液。痢疾桿菌的內毒素、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均可侵入血流,因此感染後有發熱的表現。霍亂菌及霍亂毒素均不侵入血流,因此霍亂早期不發熱,只有一些嚴重病例可在恢復期出現發熱。


0

主題

4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3
沙發
oldstu 發表於 2004-6-5 06:01 | 只看該作者
有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4: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