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讀《道德經》第十一章有感

[複製鏈接]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8-3-12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智慧篇》之五十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利,意味實惠,工具,一次性消費品;用,意味變化萬千反覆使用應用。

    去市場買一根蘿蔔回來,這個蘿蔔就是利,是一次性消費品,吃完就完了。

    買一本字典回來,這個字典就是利,是個工具,可反覆使用,但字典是死的,它無法變化。

    賺了一百元錢,這一百元錢就是利,花完就完了。

    蘿蔔、字典、錢給我們帶來了實惠,諸如此類的東西全是利。

    一間空屋子,是用,可以當作卧室,可以作為書房,可以用來儲藏物品,變化萬千,可以反覆應用。

    人際關係和友誼是用,可以聊天解悶,可以交流促進,可以用來幫助自己完成某個願望使命。

    一張白紙,是用,可以繪畫其上,可以寫文章其上,也可以摺疊成飛機供小孩子娛樂等。

    買一台冰箱回來,因為它內部是空,可以作為用;買一個喝水杯子回來,因為杯子中空,可以作為用;買一台電腦回來,因為它內部是空,可以聯通網路有無限變化,所以是用。

    買輛汽車,因為它中空,可以作為用,但同時它可以快速代步,給我們帶來了實惠,所以它又是利。

    學知識學技術,是用,但知識和技術隨時可以給我們帶來實惠,所以又是利。

    凡眼睛看得見的,耳朵聽得到的,皆可以利相待;凡視覺嗅覺無法企及的,皆可當用看待。

    有的,皆是實惠的利;無的,皆是恰好可以多次使用的用。

    利,是一次性的;用,是無限性的。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喝水杯子,注滿水(有之),它再無其他功用,只是利。把水倒掉(無之),它就有功用了,可以用來喝牛奶、喝咖啡、喝茶、插花、裝東西。

    凡用具,一旦裝滿了東西(有之),它只有利;凡用具,一旦使它空,它就是用。一張白紙,寫滿了字(有之),一間屋子裝滿了東西(有之),一艘客輪載滿了人(有之),均成為利,白紙無字,屋子空著,客輪無人,無之,它們就是用。

    利是實惠的一次性消費品,用是變化萬千可重複使用能反覆給我們帶來實惠的價值更大的無形用品。

    思想僵化了,思維定式了,心裡裝滿了東西,人就變成了一次性物品,只有利沒有用了;相愛的男女結婚了,成家了,關係固定了,就變成了一次性工具,就沒有用了;鑽進某一個宗教、政黨、學說、理論中痴迷其中不再出來了,就教條化了,僵化了,死了,再沒有用了。

    常常有之,常常有利;常常無之,常常有用。

    彈簧,將它拉伸到彈性極限不再彈回,再也無用;拳頭伸出去不再收回來,再也無用;人被他人霸佔了,這個人再也無用;思想,不再思不再想了,就再也無用;心靈被世俗現象蒙蔽了,不再自由飛翔了,再也不會有靈覺了。

    事來心現,事去心空,永遠是一顆鮮活的心;情來愛現,情去愛空,永遠是一個有愛的人;風來疏竹,風過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竹潭永遠清新秀麗;不滯留於花紅柳綠鶯歌燕舞處,不滯留於功成名就道德俱足處,不滯留於情深意長流連忘返處,不滯留於悲傷憤怒恨仇交加處,人生即可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生命即可一往無前不再輪迴直達極樂界仙島群島洲。

    常常有之,人生夢一場;常常無之,處處仙境映顯人生不是夢。

    要死,常常有之;要活,常常無之。  生命禪院  雪峰

http://www.lifechanyuan.com/discuz/index1.php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沙發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8-3-12 00:50 | 只看該作者
網友也來看看以下 觧經,  不同風格, 不同類型 隨君挑選, 呵呵,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讀《道德經》第十一章有感
                     劉雲霄的博客
老子學說對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先後衍生出了道家和道教,為世人注目。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道德經》是世界上被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因其年代久遠和文字本身較難讀懂,當代年青人學習研究者不多,其智慧的光芒遠遠沒被後人領悟。筆者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培養和教師管理對「第十一章」頗有些不成熟的體會。
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章的意思是: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多麼精闢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實有的東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虛空的東西及其作用。延緩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應試教育,一紙定乾坤、決榮辱。看重的只是學子們的分數這一顯性的表象,而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綜合素質等卻不重視,視做不存在。然而真正在社會中起作用的是不易簡單顯示的「無」——綜合素質。我們不完全否認紙筆考試的作用,但卻實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了,素質教育的提出和重視就是要求我們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學生培養是如此,教師的管理更是如此。每個學校都有許多的教師管理制度,無可置疑管理需要制度的保障,而問題是制度的制定是不是該不顧教師個體情況,一味的細緻到對教師每天八小時甚至於十幾小時的安排。教師沒有了自我發展空間,正如房子沒有門窗不稱為房子一樣,教師缺失了靈動,也無從談學生的靈動。教育完全可以給教師以稍宏觀些的要求,關注、激勵每一位教師的成長。讓教師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彰顯每個人個性化教學風格。

讓我們該再來體會幾千年前智者老子在第十一章中所說的『道』。「道」是『有』與『無』的統一,重視「有」的存在,更以「無」為主,把「無」放在第一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3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8-3-12 00:5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umw 於 2008-3-12 00:44 發表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智慧篇》之五十

鑽進某一個宗教、政黨、學說、理論中, 痴迷其中不再出來了,就教條化了,僵化了,死了,再沒有用了。...



請基徒們  擲大石, 證明自己不是 教條化,僵化,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