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年文化的瑰寶:唐詩宋詞與當代文化生活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9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宋詞雖然遠離我們有近千年之久,但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瑰寶千年不朽,仍然活躍在當代人的心中,影響著現代文化生活,讓我們從中得啟示,受教育,可以用來滋潤、豐富、提高我們的人生。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唐宋詞與當代文化生活。這是個比較寬鬆的題目,也是大眾化的題材。

  唐宋詞時過千年仍活在人們心中

  唐宋詞是我國古文化的瑰寶,大家從小學就開始學了,有的孩子剛出生不久,父母就讓孩子背誦唐宋詞了。但畢竟唐宋詞遠離我們七八百年了,有的甚至上千年了,年代雖然久遠,可它並未塵封起來,仍活在我們的心中,還活躍在我們當代的文化生活中。這裡我先舉幾個例子:

  1923年,梁啟超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叫《苦痛中的小玩意兒》,這一年他非常不幸,老伴生病多年後,在這年中秋節過世了。最後半年中,他一直陪伴在妻子病榻旁邊,整天聽到病吟吟的聲音,心情非常難受。妻子病重時,他幾個孩子還在美國讀書,趕過來給母親送終,天天痛哭流淚。

  妻子去世料理完後事,孩子又要到美國求學,梁啟超當時說:「喪事初了,愛子遠離,局勢動蕩,兵變如麻。」加上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刮大風下大雪。大家想想看,梁先生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是極度糟糕的,心境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這段時間梁先生拿什麼消遣鬱悶心情呢?他的案頭放著一部《宋六十家詞》和一部王幼霞刻的《四印齋詞》、一部朱古微刻的《彊村叢書》。他說除了愛女之外,「詞人」便是我唯一的伴侶。

  梁先生博覽古今,學問非常高深,在他最痛苦的時候,別的書都不看了,只讀唐宋詞。看了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想像,當一個人精神孤立無援時,可用唐宋詞來慰藉心靈的創傷,得到精神伴侶。梁先生此時夫人去世,蘇東坡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我想梁先生當時肯定反覆讀過這首詞的,來悼念他的亡妻的。

  梁先生肯定也讀了柳永的「人生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來表達愛子遠渡重洋時的心情。當時不像現在,十幾小時就到美國了,到達后一個電話打過來了,報個平安。過去到美國是何等艱辛,要坐輪船遠渡重洋,至少要半個月一個月。

  梁先生在精神、感情缺失的時候,就是在讀唐宋詞中得到了排解。

  還有個例子。我前幾年去台灣講學,要回大陸的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帶來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老先生說有件事相求。我聽老先生是山東口音,知道是從大陸過去的。老先生在台灣呆了幾十年,嘗盡人間滄桑,如今孩子都到美國去了,身邊無親人,非常寂寞。他說年輕時曾讀過一首詞,誰寫的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兩句: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問了許多人都不記得了,現在想請教一下我,能不能找出這首詞來。

  我說老先生您問對人了,這首詞我熟悉,是宋代朱敦儒寫的《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需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相信這位老先生從大陸到台灣,這幾十年肯定受過許多許多磨難,歷盡苦難。所以我回房間就找筆把這首詞寫給他了。第二天他來了,一看連說,對對對,楊教授你幫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非常高興,非常激動。他說一定要請書法家朋友把它寫下來,掛在書房內,沒事時躺在搖椅上搖頭晃腦地讀幾遍,陪他從容度過晚年。

  現在年輕人看來,這首詞有許多消極的東西,很悲觀,但對許多受過磨難的老年人來說,是很有感觸的。這件事讓我很感動,沒想到在台灣還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宋詞。

  還有件事。「文革」期間許多老幹部、老知識分子蒙冤,受了不少磨難,後來許多人在回憶錄中都提到一件事:當年在最黑暗的歲月里,前途渺茫,家人生死存亡都不知道,什麼書也不能看,支撐他們的精神力量是什麼呢?就是背唐宋詞,其中蘇軾的《定風波》背得最多: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時寫的。當時他政治上十分落魄,經濟上也很困難,有一天和朋友在野外散步,突然天下起大雨,其他人都跑去躲雨了,只有蘇軾一個人不慌不忙,哼著小曲,手中拿著竹竿,穿著草鞋,從容地在雨中漫步。
你看看:「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表面上寫對待颳風下雨的態度,不怕刮大風下大雨,風雨過後,也無風雨也無晴,其實就是寫對待人生的態度,教育人們要正確對待碰到困難和挫折,寵辱不驚,處變不亂。

  許多老幹部、老知識分子就是從宋詞中汲取精神食糧,得到精神鼓舞,堅持活下來的,等到後來平反昭雪。

  上述三個例子,說明唐宋詞博大精深,仍活在現代人的心中,給我們以精神給養。

  唐宋詞給人審美愉悅

  前幾年大陸、港、台颳起一陣「瓊瑤風」,大學校園裡人手一本「瓊瑤」風靡一時,俘虜了多少少男少女們的心。古代文學在大學遇到很大挑戰。

  我去台灣講學時,有位台灣教授對我說,現在大學生上課都不專心了,整天躲著看「瓊瑤」,怎麼辦呢?我說,我去給大學生們講十分鐘的話。

  我對台灣大學生說,你們這麼迷戀瓊瑤,其實瓊瑤的精神來源、審美來源,就是出自我們老祖宗的唐宋詞。學生們聽后不相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說不信我來列舉一下瓊瑤的書名給大家看看:

  《心有千千結》——「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幾許」(馮延巳《鵲踏枝》)

  《一簾幽夢》——「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秦觀《八六子》)

  《煙鎖重樓》——「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楊慎《臨江仙》)

  《匆匆,太匆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相見歡》)

  《彩雲飛》——「只知長作碧窗期,誰知東風吹散彩雲飛」(馮延巳《虞美人》)

  《水雲間》——「笙簫吹斷水雲間」(李煜《玉樓春》)

  《寒煙翠》——「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瓊瑤非常聰明,知道小說要吸引讀者,首先名字得起得優美。她小時候讀了幾百首唐宋詞,這些小說名字就是從宋詞中信手拈來的。

  唐宋詞也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街上許多招牌,一種是俗得不得了,比如「康師傅速食麵」,「阿六殺豬菜」,用土得掉渣的名字吸引大家去消費;另一種招牌是起個高雅得不得了的名字,比如明明是小小的理髮店、茶館、花店等,都起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用宋詞里的詞牌名。比如

  美容院:千嬌面、風剪雲、點絳唇、玉簪螺髻、小唇秀靨。

  音樂茶座:風入松、風簫吟、獻仙音、弦解語、月下笛。

  鮮花店:蝶戀花、沁園春、木蘭花、一叢花、滿庭芳、留春住。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蘇州看過一個美甲店,起個名字叫「紅酥手」,這個名字起得好啊,這是陸遊寫的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這麼美的名字令人過目不忘。

  許多年輕人發簡訊表達感情,找不到合適的詞,就從唐宋詞中尋找,比如「天涯何處無芳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所以直到今天,古老的唐宋詞仍然活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活在我們的嘴邊、手邊。

  唐宋詞仍能與現代人產生共鳴

  唐宋詞雖說離我們現在七八百年了,但為什麼還時時感動我們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古代人生與當代人生狀況基本是相似的,儘管形態、表現有差異,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古代人對人生哲理、對人生的思考,到現在還有啟示意義;古人的許多人生遭遇,當代人還在重複,所以兩者一拍即合,容易產生共鳴。

  唐宋詞蘊藏著豐厚的人生意蘊和對人生的種種思索。古人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遭遇,現在人也一樣,古人逃不了,現代人也逃不了,將來還是逃不了。古人寫的這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就是留給我們永遠的精神食糧。

  其次,中國人的民族心理根深蒂固,一脈相承的,雖然時代變化,但還是改不了。古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也一樣,甚至更嚴重。許多移民到國外的華人,第一代仍會保持著國內傳統基本不變,重親情、鄉情,思故鄉,到第二代第三代后才稍有變化。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

  豐子愷是大詩人、散文家、大畫家,他在《談自己的畫》文中寫道:年輕時歡喜讀與人生根本問題有關的書,歡喜談與人生根本問題有關的話,

  可說是我的一種習性。我從小不歡喜科學而歡喜文藝。為的是我所見的科學的書,所談的大都是科學的枝節問題,離人生根本很遠;

  而我所見的文藝書,即使最普通的《唐詩三百首》、《白香詞譜》等,也處處含有接觸人生根本而耐人尋味的字句。我讀了「想得故園今夜月,

  幾人相憶在江樓」,便會設身處地做了思念故園的人,或江樓相憶者之一人,而無端地興起離愁。讀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便會想起過去的許多的春花秋月而無端地興起惆悵……

  現代人讀了這些詩詞仍會與古人產生共鳴。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喜歡寫詩詞。他在《詞鈔自序》中說,他讀詞分三個階段:少年冶遊學秦(觀)、柳(永),中年感慨學蘇(軾)、辛(棄疾),老年淡忘學劉(克庄)、蔣(捷)。

  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風華正茂,喜歡到處遊玩。冶遊是有特定含義的,是指與許多年輕貌美的歌妓去遊玩,所以喜歡讀秦觀、柳永等大量描寫愛情的詞。到中年時,少了年少輕浮,多了些沉穩,不再迷戀風花雪月,開始讀蘇軾、辛棄疾的詞了,感慨悲壯,激情昂揚;到了老年時,要安分,知天命,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平淡地對待晚年,因此開始讀劉克莊、蔣捷的詞了。

  唐宋詞對我們的啟示

  唐宋詞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寓意深刻,而且還能教育人們熱愛生命、珍惜人生,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教育,找到人生良藥。

  熱愛生命,珍惜人生。現在有的年輕人不熱愛生命,不珍惜自己,當然也就不珍惜他人的生命,比如馬加爵,家人好不容易把他培養成大學生,他為了一點矛盾就把好幾個同學殺了;北京還有個大學生閑得無聊至極,用硫酸潑動物園裡的黑熊,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生命的摧殘上。唐宋詞在很多方面給人以生命的啟示、教育。

  王觀《紅芍藥》: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又寧無些個煩惱……

  意思是說人活到70歲已經非常稀罕了,但小孩子不懂事,要除去十年,最後十年老眼昏花,幹不成什麼事業,也要除去。剩下的50年還有一半是在睡夢中度過的,另一半25年還在許多煩惱中度過的。所以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秦觀《江城子》:韶華不為少年留。

  李煜《阮郎歸》:留連光景惜朱顏。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過去我讀這首詞覺得不太理解,花葉子落了還要傷心,這不是無病呻吟嘛,其實現在再細讀讀,體味一下,表達了作者什麼意思?是對生命的留戀、眷戀,提醒人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現在人們心態大多浮躁,感情粗糙,多讀讀唐宋詞,對我們感情細膩、感情豐富是非常有幫助的。

  要知足戒貪。許多唐宋詞還教育我們要知足戒貪,奮發有為,擔負起社會責任來。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幾首詞:

  蘇軾《哨遍》:蝸角功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大家都在搶呀、爭呀,功名利祿,金銀財寶,其實都是蝸牛的角,是蠅頭微利,大家忙來忙去,最後有什麼意思呢?

  趙長卿《水調歌頭》:天下事,無窮盡。貪榮貪富,朝思夕計,空勞方寸。

  僧晦庵——《滿江紅》: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辛棄疾《水調歌頭》:萬事幾時足?日月自西東。無窮宇宙,人是一粟太倉中。

  《賀新郎》: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

  《滿江紅》: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

  《最高樓》: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

  上面幾首詞大家讀後有什麼感受?人生短暫,算來算去,斤斤計較,最後是一場空,何必呢?人與大自然相比實在太渺小了。尤其是辛棄疾寫《最高樓》非常有意思。當時辛棄疾要辭官,兒子說怎麼能辭官呢?那樣就沒了俸祿。「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表面是罵兒子,其實是在罵貪官污吏。

  奮發有為,擔起社會責任。

  岳飛《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文天祥《沁園春》: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翕欻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岳飛把抗金作為畢生的事業,辛棄疾把了卻君王天下事當作自己的責任,文天祥說的「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當然有點愚忠的味道在裡面,但主要還是表現詞人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挫折教育。現在小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受不了一點風浪,一點點小事回家就哭鼻子;年輕人戀愛不成、求職不成,就要跳樓。

  蘇東坡的詞可以作為年輕人挫折教育的典範。蘇東坡年輕時就中了進士,後來因為反對變法,得罪了皇帝,從湖州知府被貶黃州去,後來又得到重用,官復原職,再後來又貶到廣東,再貶到海南島,住在牛棚里,那裡環境十分惡劣,蚊子大得像蒼蠅。但蘇東坡仍很樂觀,堅持活下來。

  唐宋詞與當代流行歌曲

  唐宋詞與當代的流行歌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遙相呼應。

  宋代的柳永當時是著名的寫詞高手,許多歌妓都去找柳永,只要柳永寫的曲子,她們一唱就紅。當時西夏有個人曾說過,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張志和的詞《漁歌子》:「西塞山下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被譜成曲子唱到日本去。

  還有個傳說,說柳永寫的《望海潮》中說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首詞一直傳到北方的金國,金國國君看了這首詞后說:啊,美呀,江南風光實在太美了,一定要佔有它,所以就發兵南下,一直打到安徽當塗附近才敗兵回去。這就是有名的因一首詞而引發的戰爭傳說。可見詩詞文化的影響力有多大。

  許多宋詞譜成曲子,到現在還在流行歌唱,比如鄧麗君就有專門唱唐宋詞的曲子,非常優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還有些描寫愛情的歌曲:「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麼優美的意境呀!

  相比之下,當今一些流行歌曲就顯得粗俗、淺薄甚至下流,什麼「老鼠愛大米」「炸醬麵」「馬桶」「我知道,你我就像大餅和油條」,與唐宋詞比,缺少文化氣息,不可同日而語。

  唐宋詞在當年好比新鮮的菊花,芬芳四溢,令人賞心悅目,千百年過後,現在變成了干菊花了,但干菊花可以泡茶,喝過以後可以提神、醒腦、治病,可以調節、滋潤、豐富、提高我們的人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楊海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曾經師從著名詞學專家唐圭璋先生。現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專著有《唐宋詞風格論》、《唐宋詞論稿》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沙發
搗鼓 發表於 2008-3-11 08:30 | 只看該作者
欣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主題

2106

帖子

55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597
3
芳草 發表於 2008-3-11 08:39 | 只看該作者
想起來在國內看詩詞的生活,那些風花雪夜的日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