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謝長廷給馬英九上色---抹黑、抹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3-6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19782.html
丁雯靜  發佈於:2008-03-03 02:00
         幾天前,當我看到謝長廷的選舉陣營揭露,馬英九的大姊馬以南在去年六月八號、九號,前往大陸深圳向竹聯幫大老、綽號白狼的張安樂會面,爭取深圳地區台商的支持並且大舉募款;為了避開眾人的耳目,馬以南刻意搭機前往香港,再由張安樂的台商友好派車到香港,然後再接送到大陸深圳,與張安樂會面。後來深圳台商為馬英九舉行了募款餐會,馬以南還上台致詞,希望台商踴躍支持馬英九,並以實際行動返台投票。第二天中午,馬以南又和張安樂會面,希望還有第二次挺馬餐會,並密會挺馬大計。



        馬英九競選總部立刻坦承「確有其事」,但只是一般餐會,並非募款餐會,希望迅速滅火。而台灣各家電視台和報紙也都電訪了張安樂,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張安樂的說詞倒是坦然,他說:「確實在一個餐會上,遇到了馬以南,但沒有募款,沒有談到選舉,如果說來找他就是跟黑金有關,他反咬,民進黨立委最近找他解決事情的人更多,是不是民進黨也一樣有問題。」



        看到這則消息,我一直在觀察後續效應,馬競選總部已經澄清,雖然造成話題,但如果沒有新的證據證明有募款,事態應該不會太嚴重。反之,如果謝營握有馬陣營捐款等帳戶往來,事情的殺傷力,就不能等閒視之。關於馬以南和張安樂接觸事件,我有兩個想法想說,一個是謝長廷要抓緊時機,將「馬以南會張安樂」給於多重的政治解讀,藉此凝聚選戰氣勢;一個是我所認識的張安樂。



謝長廷現在不斷喊出「逆轉」口號,意思就是,棒球賽打到九局下半,儘管一路輸,但最後一局一定要翻盤;因此謝營如果要贏,就得出絕招,但對馬英九這個台灣媒體的超級寵兒,謝長廷如何給馬英九重重的一擊,其實一直讓謝營傷透腦筋。最近謝營自從「二二八苦行大會串」後,綠營的聲勢已稍稍被捲動之外,馬以南會張安樂事件,也讓他們士氣大振。我在私下曾問在謝營助選的朋友,對馬以南這個議題,接下來會如何做?他們笑著跟我說,「天機不可洩漏!」。此時,我突然明白,謝營一定會繼續挖這件事情的相關內幕,另外,在往後二十天,謝營的造勢晚會,這個議題將是演講場上的攻擊重點之一。根據我對民進黨長期選戰策略的觀察,我認為,以下三種手法和說法,將是他們攻擊主軸,儘管事情看起來有些荒謬,但這就是民進黨打打選戰的策略(說穿了就是,窮追猛打、死纏爛打!)。



方法一「抹黑」----會見「張安樂」,暗示國民黨與「黑道」舊勢力的強力連結



竹聯幫教主之一的張安樂是台灣十大通緝犯,馬英九的姊姊竟然和張安樂接觸,意味著兩個很重要的意涵,一代表馬英九家人和沒有迴避黑道勢力,肯定黑道的社會價值;二代表國民黨與黑道勢力的連結,從未中斷。未來如果讓國民黨繼續坐大,這股勢力將更加緊密;簡單地說,謝長廷「抹黑」馬英九的說法,可以一石二鳥,既打到馬英九,也打到了國民黨。



方法二『抹黑』+『染紅』----接觸「竹聯幫」大老,暗示馬營「傾統」的本質



「竹聯幫」「統派」的政治光譜,將提供謝營大做文章的打點;「竹聯幫」在統獨立場上旗幟鮮明,儘管1984年竹聯幫大老陳啟禮和吳敦在「江南案[C1] 」上(江南是劉宜良的筆名)吃了國民黨悶虧,但竹聯幫「統派」的政治立場,從未改變。在台灣兩組候選陣營一致認為,「傾統」是票房毒藥,謝營最佳的策略是,把馬打成「統派」,然後間接暗示,馬說自己「台灣人」是說假的。換言之,竹聯幫這個團體又提供謝營,同時「抹黑」、「染紅」的雙重效果。



方法三「染紅」---向「台商」募款,暗示馬陣營政治獻金來自「陸資」的可能性

        

儘管馬陣營和張安樂本人都說,這只是個餐會並沒有募款,但謝營不會把這些話當真,甚至會拿來作為造勢晚會上,取笑對方的說詞;最具殺傷力的說法,還包括,將有陸資透過台商管道暗中給馬陣營政治獻金,然後,再把「北京」介入選舉,好好發揮一下,好好給馬英九「染紅」。



其實,絕大部分的台灣選民都能解讀出,哪些話是謝長廷陣營自己演繹出來的攻擊性語言,而這些話也僅僅對深綠選民有鞏固的效果,如果謝營沒有拿出證據,大家也只是聽聽便罷:但對民進黨而言,有議題可打,是凝聚力量非常重要的策略,因此謝營絕不會輕易放過,就像綠卡議題一樣,目前造勢晚會,還是緊抓綠卡議題不放。



我常跟朋友說:「2008年這場大選,是一個不對稱的選盤,道理很簡單,陳水扁幫馬英九創下了上駟的局面(陳水扁執政幾乎沒有成績可言),以打排球作為比喻,只要馬英九輕輕一跳,隨便一撥,處處都能打點得分;但整個選戰打到倒數計時,我們卻看不到,馬陣營有利的攻勢,看到的卻是謝陣營攻勢猛烈。一個幾乎看不到太多瑕疵的候選人馬英九,時常處在挨打的下駟,我們只能感嘆地說,打選戰是民進黨的強項,被挨打也是國民黨的強項;但弔詭的是,即使馬英九經常被謝長廷修理,但截至目前為止,還是沒看到謝營要的『逆轉點』!」



我所認識的張安樂



        我是在1998年在柬埔寨金邊調查採訪「台塑汞污泥事件」時,認識張安樂的。當時他到金邊,主要的目的是探視竹聯幫大老陳啟禮,這是他每年必要的行程。我和張安樂同住金邊五星級的飯店裡,當晚他主動和來自台灣的記者們聊天,我清楚他當時的動機是,一來瞭解台灣的狀況,二來透過記者們將他想返台的訊息傳回台灣,試探台灣當局的反應。



        採訪完隔天,大部分的台灣記者都離開柬埔寨,只有我和攝影繼續留在當地拍攝專題(我當時是中天的財經記者),我在柬埔寨多停留了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中,張安樂也還留在金邊,於是我有和他獨處、聊天的機會。



        張安樂顛覆了我對黑道的刻板印象

        

我生長來自台灣黑道的故鄉---雲林台西,我的親戚裡頭,有一部份是在道上混的,更準確的說,他們是一般人眼中的「流氓」,而我對流氓的印象是,知識水平不高、口出穢言、壞事作盡、為害鄉里,但當時出現在我眼前的張安樂,是個曾經就讀美國史丹佛大學碩士班的高材生,他講話慢條斯理,說話的時候,眼睛總是定定的看著你,專注的神情,讓你絲毫聞不到「黑道」的氣息。

        

        在金邊的一個星期裡,張安樂每天早上都會給我moring call問我願不願意和他一起吃早餐?當時我還未滿三十歲,涉世未深,能和張安樂深聊的議題有限,現在想想當時問的全是些蠢問題,譬如,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會先做什麼?我記得張安樂告訴我說,「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他會先買張地圖,好好研究一下方位。這是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的最好方法。」另外,我記得我還問他:「你殺過人嗎?為何要殺人,殺人在幫派裡代表什麼?」當時他聽了我的問題,還哈哈大笑,一點也不覺得我冒犯他;他說:「在幫派裡,殺人就像軍人的軍階一樣,軍人上戰場都為了民族大義和國家興亡大任,幫派殺人也有幫派的正義。」記得我當時還繼續追問說:「但你是竹聯幫裡的文將(專門負責謀略),也要殺人嗎?」他點點頭,笑而不答。



每天早晨的早餐,張安樂就在我這些有點攻擊性的制式問題中度過,但他似乎完全不在乎我的魯莽;每天他都會問我的行程,如果拍攝採訪空檔,他剛好沒有安排,就會帶著我和攝影四處晃,甚至讓我去竹聯幫弟兄們的辦公室開開眼界。當時柬埔寨內戰剛結束不久,開車載我們的司機是部隊裡的士兵,到晚上時,旁邊還會多一位持槍的士兵,記得竹聯幫當時在柬埔寨金邊的辦公室四周被高高的圍牆圍住,四周圍都有士兵拿著槍,我當時進去時,一度以為進了軍營。後來和裡頭的人閒聊才知道,原來陳啟禮當時到柬埔寨主要是做砍伐木材的生意,據那些竹聯幫幹部的說法,柬埔寨北方的木材,每天五百名工人,二十四小時拚命的砍,二十年也砍不完;我當時要求,讓我和他們一起做直昇機上去瞧瞧砍伐木材的盛況,他們先是口頭答應,但最後以天候不佳回絕了我的請求。



當時不論我去哪裡,只要有張安樂同行,我觀察他有很多細微的小動作,例如,上車前,他總會先幫女士開門,小心別讓她們撞到頭;到餐廳,他也會先幫女士拉開椅子;走路時,前面有狀況,他會提醒你要小心路面;總之,紳士、體貼、有學養是他給我的印象。離開柬埔寨返台後,張安樂也回去大陸深圳;後來,只要看到我在中天報導的新聞,他有空總會打電話給我,聊聊我工作的狀況,直到1999年我離開中天電視台,我搞丟了他的電話,竟和他失去聯絡。

        

前陣子,我的香港主管海波說,今年要製作一部「台灣黑幫」紀錄片,計畫採訪張安樂,我透過鳳凰的同事杜婷,取得了和張安樂聯繫的方法,才再度和他接上線。這位我心目中永遠的紳士,竟然一聽到我的名字,就立刻記起和我互動的過往,記憶力著實驚人。我快速地向張安樂補充,他和我之間這長達十年的空白;他得知,我轉向製作歷史紀錄片非常開心。我告訴他,兩岸未來最核心的問題是「近代歷史的詮釋問題」,我希望我能在這上面,做些微的努力和貢獻。電話中,我也問起他現在從事的事業,他在電話那端說:「我現在還是做鋼盔這種低技術的產業,台商很可憐啊!大陸競爭愈來愈激烈,生存愈來愈困難,現在台商成了游牧民族,我們現在是『逐勞工而居』,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往越南那邊再評估評估。」我們在電話中,聊得很起勁,後來他說,「下回到深圳來,得要再好好聊聊!」



        掛上電話,我忽然想起,十年前,我在柬埔寨經常和他談的一個話題就是,「他何時回台灣?如何回去?」當時我其實不太明白,作為一個海外通緝犯(他一直認為自己是被政治迫害),有家歸不得的心情;十年後的我,因製作了歷史紀錄片,聆聽了許多人和土地的故事,深刻地知道,人和土地情感,愈是無法靠近,那情感就被扣得愈深。我不清楚現在張安樂的心境,到底還想不想回到台灣?但我依稀記得,他曾告訴過我:「當我準備好了,我就會回去!而且我一定會回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