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鄉村灰社會的潛規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2-29 0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歪人」和「二道毛」的不同態度的背後,隱藏著鄉村社會政治生態的某些運行邏輯  

  在農村調研,尤其是在鄉鎮層面調研時

  ,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訪談到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往往靠「拳頭」吃飯,不過因其不像黑社會那樣具有嚴密組織和「專業」分工,尚不構成黑社會,不妨稱之為「灰社會」。灰社會的表現形態因各地的社會基礎(主要是村莊基礎)和地方政府的社會控制力度與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在關中的農村地區,以古都鎮(化名)為例,人們稱這種人為「歪人」或「二道毛」。

  「歪人」一詞好理解,即指「不正之人」。問及這種人的特點,村民普遍認為這種人一般好吃懶做,愛打架,敢玩命,大禍不犯小錯不斷,村幹部不敢管。「二道毛」比一般的「歪人」更敢「玩命」,做起事情來手段更兇狠,一般在鄰近鄉鎮都比較「有名」,比「歪人」影響範圍大。但「二道毛」比一般的「歪人」講「義氣」,若不惹他們,他們一般不惹普通村民。

  誠然,「歪人」與「二道毛」往往是身強力壯者,而且打架的「功夫」也確實比較強。但是,「歪人」與「二道毛」畢竟總是少數人,難道那麼多村民都打不過這些區區「少數」?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歪人」與「二道毛」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也敵不過村民的合力。但問題是村民不可能團結起來面對「歪人」與「二道毛」,在「只掃自己門前雪」的邏輯下,村民往往只會是單家獨戶地面對這些人的「拳頭」,這樣,「歪人」與「二道毛」憑藉經驗,很容易就解開並學會了利用政治和社會運行的核心機密:團結才有力量,組織起來的少數能戰勝無組織的多數。當這些「多數」只是馬鈴薯時,甚至不需組織起來,而只需要一點點身體暴力就可以讓這些「多數」保持沉默了。

  這樣,在客觀上,村民善分不善合構成了「歪人」或「二道毛」橫行其道的社會基礎,他們不用擔心面對這些團結不起來的「大多數」,而可各個擊破。而且,非但如此,不少村民在暴力邏輯上實際上還與「歪人」或「二道毛」一致。用古都鎮一個老幹部的話來說,就是「農民最怕暴力,又最愛暴力」。在遇到糾紛自行無力解決時,不少村民往往首先想到向跟自己關係好的「歪人」或「二道毛」尋求支持 (當然這或許跟部分村民對派出所、司法機關等充滿不信任感也是有關係的)。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歪人」或「二道毛」自然既有「根基」又有「市場」。

  對於基層幹部而言,灰社會也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群體。基層幹部該如何處理與灰社會的關係?是水火不容?還是「警匪一家」?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基層幹部與灰社會的關係有著更為複雜的形態和原因。以古都鎮為例,因工作需要的原因,該鎮的綜治辦主任兼司法所所長蘭州跟「歪人」或「二道毛」打交道的機會比較多。蘭州在談及如何跟這些人處理關係時表示,秘訣在於「中庸處世」。具體地說,與 「歪人」或「二道毛」關係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距離近了以後,難免會被「拉下水」,這將直接面臨著被綁上「歪人」或「二道毛」的「戰車」而翻車的危險。若距離太遠,甚至完全沒有往來,就會讓「歪人」或「二道毛」產生恐懼。因為,對於這些人而言,一個基層幹部與之一點交情都不願講的話,很可能意味著這個幹部要對自己下手,或者至少是隨時準備跟自己過不去的。與其讓幹部先下手,跟自己過不去,不如自己先下手,找點事情跟這樣的幹部過不去。故而,在調查過程中,雖然蘭州反覆強調跟「歪人」或「二道毛」之間的距離不能拉得太近,也不能太遠,相反,見了面最好很客套地打個招呼。

  這樣,基層幹部與灰社會保持適度距離,就成了一種比較微妙的平衡,中庸處世就是這種走鋼絲般的平衡原則。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並非每個幹部都能很好地把握好這種平衡。在其他壓力或利益驅動下,一部分基層幹部會不顧這種平衡,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近幾年以來,地稅所、工商所工作人員不願親自到集市上收稅費(農貿市場主要是做小生意的農民,收稅收費均較麻煩),就由「歪人」或「二道毛」代勞,這些人「一打二罵三拿東西」,很快就能完成「任務」。

  如果將鄉村看作一個類似於生物群落的政治生態系統的話,那麼其中基層幹部、村幹部、普通村民是這一系統中的基本群體,而灰社會則是這一系統中特殊的邊緣性群體。通過基層幹部、村幹部、普通村民對灰社會的反應,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透視鄉村政治生態系統的獨特視角。在此視角下,我們可以看到灰社會本身的行為方式及其生長機制,還可以看到基層幹部個人人身安全和職業利益與普通村民、灰社會的複雜關聯。同時,隱藏在日常鄉村政治生態背後的政治與社會運行邏輯,也在此視角下可見一斑。所以,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抑制農村灰社會勢力,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要保障。如果新農村建設只局限於物質工程的建設,那麼鄉村灰社會仍會存在,並有可能進一步衍生出危害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譚同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1: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