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向父禱告還是向主耶穌禱告?

[複製鏈接]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2-27 1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的觀點是向父禱告,因為主耶穌也向父禱告,而且要照父的意思,而不是照主的意思(客西瑪尼園的禱告)。福音書里更是提到某些自以為跟從了主耶穌的人在審判的日子主說「我不認識你們」,也許因為他們沒有行父所要求做得事。因此,向父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應該是正統的禱告。
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向主耶穌禱告,讓主耶穌保守心懷意念。但是我想主耶穌的生活在一般人眼裡就不是平安的,只有父才能讓人平安。
到底應該怎麼樣禱告呢?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沙發
Pathless 發表於 2008-2-27 13:22 | 只看該作者
站在不是信徒角度 - 如果父,子,靈是一體的而沒形象的, 把他們分開是否有問題?
Loving kindnes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3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2-27 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Crossing 的帖子

好問題,我剛信主的時候也有這個疑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4
研究 發表於 2008-2-27 23:23 | 只看該作者
我們應該遵循耶穌的教導,向天上的父禱告。

[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08-2-27 23:31 編輯 ]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5
研究 發表於 2008-2-27 23:30 | 只看該作者

路加福音

11:1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11:2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註:有古卷只作「父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註:有古卷沒有「願你的旨意云云」)。  
11:3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11: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註:有古卷無末句)。」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6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2-28 02:11 | 只看該作者
希伯來書說主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這個對此問題有沒有什麼建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

主題

1368

帖子

95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0
7
gyl 發表於 2008-2-28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Crossing 的帖子

Normally I pray to the Father, but I don't think it is wrong to pray to Jesu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主題

3759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8
buffer 發表於 2008-2-28 06:55 | 只看該作者

一點兒個人淺見

父、子、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神,無論禱告時是向著哪一位格,效果都應該是一樣的。唯一要謹守的是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禱告的權利,—— 籍著道成肉身的主耶穌。沒有祂所成就的一切,人與神的關係是破裂的。

耶穌道成肉身,直到復活之前,這段時間內祂主動放棄自己作為神所擁有的尊貴和某些能力,這時祂的禱告是直接向著父的。祂最後也是把性命交給父的。我想這段時期比較特殊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主題

3759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9
buffer 發表於 2008-2-28 07:05 | 只看該作者

補充兩小句

彼得掉入海中,呼求的是」主,救我「。不好亂猜,但怎麼看也是直接對著耶穌的。
另外在福音書里有很多信心得醫治的例子,好像也是直接求告 」耶穌「 來的……

還有就是,禱告的時候好像也有直接求」聖靈「的……

不過話說回來,我對三位一體的概念也理解不深,這個問題還真不好琢磨。借用那句話吧,凡不是出於信的,都是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4
10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2-28 09:1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弟兄提起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其實我們基督徒對許多最基本的概念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連知其然都有問題。正是這些基本的對神的理解才是做一個屬神兒女的基礎。願我們在聖靈引導下,不但在基督裡面學真理得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4
11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2-28 09:26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必須向誰如此的祈禱?

乃惟獨向神禱告,他能幫助找們,因耶穌基督的緣故垂聽我們。

對神整個的服事,都包括在神的聖道之中,「要求告耶和華的名。」所以論到塞特的時代,聖經說:「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四26)。神的百姓一定要「求告他的名」。另一方面論到惡人,聖經說:「他們不求告耶和華的名」;然而論到他的百姓,信實的耶和華抱怨說:「雅各啊!你未曾求告我。」在禱告中,只有向耶和華祈求,這乃是他的榮耀。在禱告中向任何受造之物,甚至於向天使或聖徒中的人祈求,都是有損神的榮耀。惟獨神能幫助我們,他要為基督的緣故,垂聽他百姓的祈求。基督是我們祈求蒙垂聽的根基。而且為他的緣故,耶和華說:「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詩五十15)。惟獨藉著他,我們才能接近神的施恩寶座。

[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2-28 12:0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4
12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2-28 09:30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必須奉誰的名向神祈禱?

惟獨奉基督的名(約十六23)

當使徒約翰跪在天使面前要拜他時,他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啟廿二9)。

聖天使聲明說,他和任何其他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受崇拜,這榮耀惟獨屬於神。天主教將神的榮耀踐踏在腳下,並且污辱了聖徒,而並不是榮耀他們。

「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弗三12)。我們不需要任何聖徒的介紹,把我們領到神面前。如果我們要尋求另外一個,對我們很有愛心的中保,除了那位在我們還做仇敵的時候,為我們捨命,我們還到那裡去找呢?

我們乃要單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壹二1)。「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弗三12)。主自己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約十六2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4
13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2-28 09:54 | 只看該作者

進一步分析我們的祈禱

讓我們更深一步理解我們奉主的聖名像天父禱告的意義。

天父,基督我們的救主,是三位一體中的二位。三位的位格不同,但是他們的基本屬性是一致的是不可分的。這也決定了我們禱告的形式和實質。

我們的禱告當然是向神禱告,但是泛泛地向神禱告,就是向神的三個位格一起禱告。這樣表面看問題不大,細分析起來就有問題。因為這樣實際是把我們和神分開,而不是在基督裡面禱告,而不在基督裡面的禱告是無效的。或者再以耶穌的名字禱告,就形成了耶穌自己向自己禱告。

我們的禱告有沒有效,關鍵看我們和神是什麼關係。奉主的名,實際上是說我們在基督裡面,基督是聖子,和天父是父子關係,我們在耶穌裡面,和耶穌合為一體,因此我們和天父的關係也就成為父子關係,否則天父是沒有理由聽我們禱告的。

通過耶穌才能見父的面,禱告是我們正式與神親近和交通的渠道,以耶穌的名,向父神傾訴我們的感激和心愿,是神賜給我們獨一無二的恩典,讓我們善用之。

[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2-28 13:2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14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2-28 1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MapleTree 的帖子

希伯來書說主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這個對此問題有沒有什麼建議?

向大祭司禱告是沒有道理的。
主耶穌也以能否遵行父的道為標準審判我們。
從這兩點說,我們向父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應該是最正統的禱告方式,這也是罈子里大部分人禱告的格式。
但我見到許多基督徒禱告最後沒有「奉主耶穌的聖名」這句話,覺得有點奇怪,才有此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15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2-28 1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追求永生 的帖子

非常好的解答,謝謝弟兄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主題

3759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16
buffer 發表於 2008-2-28 13:12 | 只看該作者

嗯,學習了。

謝謝弟兄,以前還真是沒好好琢磨過這個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7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2-28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Crossing 的帖子

弟兄的這個帖子的確是很有意義,讓我們能有機會仔細審視這一細節。

作為我來說,我既有向著父神的禱告(尤其是在主日崇拜的時候),也有向著耶穌的禱告。有的時候會在父神和耶穌之間切換。 這也是我在剛剛信主的時候看到的「奇怪」現象,很多弟兄姊妹禱告時都有這樣的切換。我就想,到底我們該向誰禱告呢?當我們說「主啊」的時候,我們到底是和誰說話呢?

我覺得向耶穌禱告沒有什麼問題,尤其在平時生活中,我的禱告大部分是向著耶穌的。因為我想這身體與頭腦的交流應該不會有問題,而且應該是不斷的交流才行,不然的話,身體恐怕要失控了 。如果用夫妻關係比喻的話,就更沒有問題了,夫妻之間說點悄悄話應該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吧?  但是主日崇拜的時候,我是一定要有向著父去的讚美和感謝,並且要奉耶穌的名。平時生活中如果有大事發生,需要向父神求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一般的小事情我傾向於不麻煩父神,就像主耶穌禱告就好了。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18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2-29 1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MapleTree 的帖子

還有的人不光是向主耶穌禱告,還一天到晚的呼喊主耶穌,認為一呼喊主耶穌聖靈就進來了,這樣合不合聖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19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29 13: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uffer 於 2008-2-28 06:55 發表
父、子、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神,無論禱告時是向著哪一位格,效果都應該是一樣的。唯一要謹守的是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禱告的權利,—— 籍著道成肉身的主耶穌。沒有祂所成就的一切,人與神的關係是破裂的。

耶穌道 ...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20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2-29 22:0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8-2-29 11:53 發表
還有的人不光是向主耶穌禱告,還一天到晚的呼喊主耶穌,認為一呼喊主耶穌聖靈就進來了,這樣合不合聖經?

好像聖經中沒有這樣的教導。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