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
9195
3363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2萬
1萬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寫歷史若不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則歷史不過是一堆史實的排列,成為剪刀、糨糊的工作了。這大概也像交朋友,若只認面貌不知思想,是很難算作朋友的。 「歷史在現實之中」恐怕還有更深一層含義,是指在一個民族中經常起作用的文化心理是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 外國人研究中國思想史比中國人研究歐洲思想史容易,因為外國人只需要掌握古代漢語這一種語言,在語言工具上大體可以夠用;而研究歐洲思想史,僅僅近現代語言,便有拉丁語系、日耳曼語系、斯拉夫語系的不同,中古時期除拉丁文外,還有古哥特文、古斯拉夫文等 在通常的西方哲學史著作中,我們所接觸到的,往往只是知識界少數思想家的思想。希爾教授卻時刻注意到各歷史時期中民間的思潮,它們與「上層文化」既是對立的,又是互相連接的 他認為有一種世界精神,或稱作絕對觀念,在歷史中運行、發展並自我實現。因此,在他看來:(一)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精神的歷史;(二)人類的精神歷史有它明確的發展方向,即不斷趨於世界精神的體現。 本來,哲學的興起是由於人要求了解自然、社會和自身,發展到當代,其重點轉向征服自然世界,而對人與社會,特別是對道德價值越來越不確定,越來越趨於相對主義。 文化並非僅僅被動地受經濟社會所決定,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能動的相互作用關係,不能用因果律來硬套。在這一派學者看來,人的理性活動脫不出特定的文化環境,因此,一種社會理論以及表現這種社會理論的組織及其活動都脫不出它所由產生的那個文化環境。 書大概有三等:第一等書的作者博學深思,治學謹嚴,言必有據又富有創見;第二等書的作者治學謹嚴,爬梳甚勤,而創見不多,但仍不失為好學者;第三等則志大才疏,立論輕率,廁身書林,徒供鑒戒。讀書大概也各有不同,一種是細讀深思、反覆玩味、舉一反三的;第二種是讀完之後得其要點,而後放在架上隨時備查的;第三種是瀏覽一遍,便可放下的。這也隨讀者的志趣、需要而各異。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後一頁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