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再融資狂潮或引發A股探底 監管層管不管?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2-22 2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方都市報   
   在市場很脆弱的時候,再融資的消息讓股市再次陷入低迷。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資預案,融資額達到2599.28億。

  市場對此反應激烈,浦發銀行繼前天跌停之後,昨天再下跌5.98%.德邦證券研究所吳炳華表示,再融資浪潮可能引致大盤二次探底。

  巨額融資股價暴跌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顯示,截至2月20日,今年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資預案,融資額達到2599.28億。其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發計劃,融資金額1791.38億元(S*ST天頤方案已經被否);2家公司提出配股計劃,融資金額27.3億元;7家公司提出發債計劃,融資金額780.6億元。

  如果按43家公司來計劃的話,意味著2008年2個月不到的時間內,上市公司再融資總額已經達到259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額為60.32 億元。而2007年全年,有190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總額達到394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額為21億元。今年以來,再融資已經成為市場除解禁之外的又一大擔憂。這種擔憂隨著再融資額度的增加而增加。

  繼中國平安1月21日公布1600億元的融資計劃后,市場對於巨額再融資的批評和擔心就沒有停止過。日前浦發將融資400億元的傳言已得到證實,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正在研究以公開發行方式募集資金。對於浦發的增發計劃,股市的反應是下跌、再下跌。

  股市的資金面正承受著巨大壓力。2月份被認為是2008年解禁潮的開端,而3月份的解禁總市值將達4006億元,迎來今年「大小非」解禁首次高潮,96家公司的股改限售解禁股也存在較大套現壓力。

  今年市場還將面臨如中移動等紅籌股回歸的巨額IPO的融資壓力。即便今年IPO規模與去年全年4000億元的IPO融資規模持平,年內市場融資額將超過6000億元。此外,若考慮到今年還是大非解禁的高峰年,年內的資金面的壓力或將達萬億。

  市場需要共同呵護

  「在中國平安(69.59,-2.93,-4.04%,吧)巨額融資計劃被質疑為『惡性圈錢』后,投資者對這類大規模融資計劃心有餘悸。」中信證券(63.40,-3.79,-5.64%,吧)首席分析師楊青麗認為,這一增發方案可能對短期市場造成非理性恐慌。

  廣發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張萬成博士指出,目前在股市走弱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融資,從短期來看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比較大,如果股市環境比較好,投資者信心強,其實增大股票供給這些問題也都稱不上問題。現在股市壓力比較大,在以後融資過程中,要盡量消除這種負面印象。首先要考慮市場環境,如IPO、大小非解禁等,對發行節奏進行統籌安排。另外要提高投資透明度,像融資項目、融資時間安排等都應當公布出來,多與投資者們溝通。

  那麼現在大規模融資的情況是否會對信貸政策造成影響呢?張萬成說,那就要看具體企業了。資金一般首先來自於銀行,再一個來自於資本市場。對於企業來說,要看融資成本。大家都知道如果在股市融資,所需要的成本會比較低,但對於是否受信貸政策的影響而在股市上進行融資,這個情況現在不好判斷。

  而銀河證券策略研究員李峰則感嘆,「融資400億,浦發胃口太大了!」他認為,目前由於市場信息不明晰,不穩定因素還很多,股市現在比較疲軟。在這樣的情況下,擴容對資金的過度饑渴給市場資金供給帶來的壓力太大。

  李峰說,「雖然今年央行發放貸款3.63個億,但是現在資金供給不是很充裕,如果再來三五個像平安、浦發這樣的上市公司,這種規模顯然是不能持續下去的。平安融資事件還沒過去又繼續融資,就像小孩子上學,先交了100塊錢學費,還沒看到有什麼長進又要再向家長收500塊。對於股東來說究竟回報多少呢?如果你只管發,而投資者卻分紅少,大家就會對這種事情比較厭惡。而浦發從自身的發展方向,提出融資這本身無可厚非,企業該怎麼做,發不發是他們的事情,但買不買卻是投資者的事情,如果這次像前階段股票發行不出去,那麼壓力最大的將是那些承銷商。最後,李峰意味深長地說,」市場需要共同的呵護「。

  「市場擴容是發展所需要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影響,短期內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對於那些業績好、收益好的公司來講,長遠來看擴容是利好大於利空」,廣發證券研究員陳捷認為,對於目前市場對擴容的負面看法,這主要還是出於平安融資事件帶來的影響。

  陳捷指出,應該把市場上的這種個體行為和整體影響分開來看。比如說浦發增發的傳言會給股市帶來恐慌,但我們也看到這種影響在昨天持續了一天,今天基本沒有,到了明天也許就不會再有恐慌。對於投資者來說,最要關注的是自己手中的股票,它的業績如何,股指高低,雖然融資事件會對市場有影響,但這也只是短期振蕩,長期還要看自己的投資狀況。

  另外陳捷認為,今年信貸政策偏緊,而直融是拓寬上市公司的另外資金渠道,它和信貸政策沒有必然聯繫。陳捷指出,不要把信貸緊縮理解為阻礙上市公司發展,從國外成熟市場來看,只要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是有利的、持續性的,它們還會對此進行支持,而且擴容還有利於抑制股指泡沫。

  「監管層不會坐視不管」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黃澤豐表示,中國平安和浦發銀行兩家上市公司擬巨額融資的消息大大挫傷市場本就敏感的信心,從而給市場正在演繹的反彈行情增加不小壓力,甚至會使反彈行情就此夭折。

  但是,他也認為,監管層不會對上市公司的這種擬巨額融資事件坐視不管,一定會出台相關的措施規定,這一點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因為這些措施的力度、有效性和政策取向將直接決定市場的短期乃至中期走勢。

  至於在操作層面,廣發證券分析師萬兵認為,市場對中國平安再融資的事件已產生「驚弓」效應。浦發銀行的再融資金額要遠遠小於中國平安,對市場的衝擊力相對有限,但銀行股仍有進一步拖累大盤的可能。

  他建議,倉位較重的投資者可逐步減倉,迴避股指振蕩帶來的風險,倉位較輕的投資者可選擇形態良好的優質股少量參與。大盤在年線處的支撐仍存,後市仍有短線機會,但操作中宜降低盈利預期,快進快出。

    旁邊報道

    銀行股小非解禁壓力大

  在平安與浦發巨額融資方案的帶動下,金融板塊再度陷入動蕩當中,市場的抗拒心理越發明顯。而除去再融資帶來的壓力,今年A股市場將迎來13家銀行股的「大小非」解禁高潮,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銀行股解禁市值將超過5000億元,同時2月份也迎來了今年首撥銀行限售股解禁高峰,市場資金面壓力再度增大。

  壓力主要來自「小非」

 根據萬得數據,今年包括民生銀行(12.45,-0.62,-4.74%,吧)、工商銀行(6.39,-0.23,-3.47%,吧)、交通銀行(11.69,-0.41,-3.39%,吧)、寧波銀行(17.37,-0.52,-2.91%,吧)、南京銀行(15.82,-0.46,-2.83%,吧)、興業銀行(40.43,-2.01,-4.74%,吧)、北京銀行(16.49,-0.79,-4.57%,吧)、中國銀行(5.51,-0.09,-1.61%,吧)、中信銀行(8.64,-0.23,-2.59%,吧)、深發展A、浦發銀行(40.32,-2.91,-6.73%,吧)、華夏銀行(16.28,-0.91,-5.29%,吧)和招商銀行(30.27,-1.93,-5.99%,吧)等13家銀行股各有一批限售股解禁。

  廣發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余曉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銀行板塊限售股帶來的壓力主要體現在「小非」之上。「我認為更多的是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博弈,如果從業績增長角度來看目前銀行股的盈利水平都不錯,相信絕大部分到期解禁的股東對於拋售手中股票都會斟酌再三。但如果出於對目前市場整體環境的不看好而選擇減持,則亦面臨同樣的難題,即投資者亦會慎重選擇投資銀行股。」

  但余曉宜認為目前銀行板塊的低迷僅為暫時現象,主要原因為市場對於再融資行為的抵觸心理,但亦不排除持股人對今年整體大盤不看好而出現拋售潮。中原證券南漢馨亦認為,在短短一月時間內A股市場共有23家公司出台再融資方案,涉及資金2043億元,這對市場投資心理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東海證券趙娜認為,部分話語權較弱的國有非控股股東限售股份由於可無需公告即可出售,因此如果一次性解禁較為集中時套現壓力較大。

  記者從相關統計數據中看到,早在去年底部分銀行股便出現解禁流通股短時間內巨額拋售的現象。去年11月28、29兩天,交易數據顯示民生銀行出現兩筆分別為7.49億以及11.62億金額的賣單,市場人士指責此兩日巨額拋售即出自解禁限售股當中。

  大規模減持不太可能

  但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板塊在今年遇到大規模解禁拋售壓力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從解禁壓力角度來看,保險板塊比銀行板塊還要大,我個人認為銀行板塊出現解禁股大規模拋售的可能性不大。」余曉宜對記者表示。

  東海證券趙娜也認為,作為持有較大比例限售股份的國有或非國有控股股東,解禁后大規模減持不太可能。趙娜表示,對於基本面相對較好的金融板塊,特別是未來具有高速成長空間的銀行而言,持有較大比例限售股份的控股股東會惜售,有的甚至還會進行增持。本報記者羅克關

    焦點透視

    平安再融資規模縮水

    股價下跌致使增發募集金額大幅下降

  3月5日股東大會召開在即,中國平安馬明哲在親自率領公司高層兵分兩路拜訪機構投資者,以期緩和市場對增發的緊張情緒。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馬明哲在拜訪機構時稱,所籌資金將投資與中國平安主營業務相關、具有良好成長性和能帶來協同效應的項目。

  記者昨日致電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負責人盛瑞生及中國平安董秘孫建一,兩人均未對公司正在進行中的機構溝通情況發表言論。

    闡明資金用途

  在1月21日公告中,中國平安表示,「再融資將用於充實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和(或)有關監管部門批准的投資項目」,卻未說明具體投資項目。由此引發其將中國股市作為「提款機」的質疑。而闡明資金用途是中國平安爭取籌碼的重要步驟。據媒體報道,馬明哲在機構拜訪中表示,將可能投資被低估的境外金融服務企業,即受次貸衝擊很大的企業,或受次貸牽連但本身並無太大問題的公司,並表示收購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不低於15%.

  不過,從股價表現和各大股吧中的反應看,反對增發依然是主要呼聲。但持有中國平安16.8%的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冬勝日前公開表示,該行會支持中國平安巨額集資的議案。安信證券高級證券分析師吳忠認為,從平安的戰略發展來看,再融資方案無疑是利好。但方案之所以未能得到市場認可,除了投資計劃表述不清之外,更重要的是恰遇市場調整期。

  而巨額再融資計劃在公司登陸A股不足一年的時間內雖然較為罕見,但從監管層並未表態的情形看,平安應已在監管層的溝通方面做足功夫。並且,根據市場已對巨額再融資形成抗拒的情況下,浦發銀行日前又發布了400億的再融資計劃來推測,不排除監管層面有意在今後將再融資作為股市擴容的主要手段。從這個角度看,平安的增發方案即便短期內無法獲得通過,半年內亦很有可能再次增發。

  規模大幅縮水

  另一方面,由於增發方案引發的股價下挫,目前中國平安的融資金額已縮水約25%.根據中國平安1月21日公告,公司增發不超過12億股A股,發行價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均價或前一個交易日均價。1月18日收於98.21元,截至1月18日(含)的20個交易日均價為105.27 元。以此計算得出增發募集約1200億元金額。昨日,中國平安收於72.52元,當日均價72.06元。截至昨日(含)的20個交易日均價為77.46 元,因此增發募集金額約為929.52億元。

  光大證券發表報告給予平保A股中性評級。報告表示,將下調中國平安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至4.7%,據此計算平保A股評估價值為79.95元,目前股價略有低估。但是在此價位進行增發吸引力仍然不大,這使得平保的融資方案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受到股東的反對。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