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山13位普通農民的質樸情懷(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2-26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月21日上午,王寶國等支援郴州抗冰救災的唐山農民,和塔山部隊官兵一起架線。

  2月23日10時,35歲的唐山農民宋志永駕駛著全順麵包車,載著自己的12位同鄉,從湖南郴州收費站緩緩駛入京珠高速公路。

  在他們身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眾多官員與民眾列隊相送。

  雖然依然穿著來時的那件灰色夾克,宋志永和他12位同鄉的「身份」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這13位來自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的農民,如今已成了郴州市的榮譽市民。

  「做夢也想不到只因我們做了點小事,就享受這麼高的待遇。」宋志永說。

  當天,郴州的最高氣溫達到23攝氏度,這座曾經的「冰島孤城」已恢復了元氣。

  此時,距宋志永等13位農民自掏腰包,駕車抵達郴州抗冰救災,整整15天。

  出發時,年夜飯快做好了

  「初一在家,想著法子給來拜年的幾個外甥女做點好吃的……」東八里鋪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寶國沒想到,這個過年計劃因為宋志永的上門而發生了改變。

  宋志永大年三十8點多進家門的時候,王寶國正在煮肉。

  老宋開門見山:「二哥,我租了個車,想去湖南救災,你去不?費用全由我出。」

  「中!」王寶國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這天上午,不到一個小時,就有12個人答應和宋志永一起去。12個人裡頭,年紀最大的王加祥62歲,最小的王金龍今年19歲,還有兩對兄弟、兩對父子:王寶國和王寶忠、楊國明和楊國平是兄弟,王德良和王金龍、楊國明和楊東是父子。

  唯一一個不是宋志永主動找上門的,是60歲的尹福。大年三十這天,尹福吃了早飯出去溜達,正遇到宋志永跟人說去南方抗災的事,不由躍躍欲試,當即「預約」了一個名額。

  為了成行,他還刻意瞞報了自己的關節炎。「他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老尹不無得意。

  回到家和老伴、兒子一說,全反對。「都一把年紀了,要不然人家志永不叫你呢」,「你腿腳不好,南方又濕又冷,你受得了嗎」。老尹一看這架勢就開始「耍賴」:「都跟志永說好了。說了去又不去,挺大個歲數,我臉往哪擱。」老伴知道老尹性子倔,決定的事拉不回來,只好不做聲去準備行李,給捎上關節炎的膏藥。

  16時多,村裡鞭炮聲開始響起、餃子香味四溢的時候,宋志永和他的夥伴開上車,一頭扎進漸濃的夜色,向著南方、向著災區駛去。

  恨不得一下子飛到災區

  事後回想的時候,王寶國偶爾會為行李準備的失策感到懊惱:少準備了點吃的——本來媳婦準備了瓜子水果,他忘拿了。「我琢磨著,路這麼遠,怎麼也得停下來吃飯吧。」

  他沒有想到,宋志永一連開了25個小時,只是在中間加油的時候,休息了一個小時,買了點麵包、礦泉水。「一直開到長沙,恨不得一下子飛到災區去。」

  宋志永此時已經是心急如焚。「別人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要等人家都弄乾凈了,你再去,那算個啥?旅遊啊?」

  「當年咱唐山遭災,人家那麼快把東西給送來了;現在人家受凍了,咱也不能幹耗著呀。」宋志永說。巧的是,唐山地震時,宋志永3歲;如今老宋去南方抗災,兒子也正好3歲。

  唐山大地震的時候,王寶國13歲,正上初一。東八里鋪村雖然離震中有60公里,但家裡的瓦全掉了,后牆也倒塌了。「30天之內,全國四面八方的物資都運到了——吃的,用的,木料,油氈,被子,衣服,暖壺,都有捐的。」王寶國琢磨著,「援助過我們的人,現在受了災害,想過來援助一下。」

  「處心積慮」要去南方的老尹盤算著:他們拿大的,我拿小的;別人鋤兩下,我鋤一下,也算我盡一份責任。

  這讓宋志永很是為自己的夥伴們感到自豪:我沒看錯他們。

  從1月25日開始,宋志永漸漸關注南方罕見的冰雪災難。「電視上看了,忒不得勁。剛開始也沒想一定要去,就想捐點錢。後來越看電視越不對勁,覺得災區缺的不僅僅是錢,還缺幹活的人。咱農民沒幾個錢,力氣還不有得是。咱得上前線去。」

  宋志永隨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找車上。「費老大勁了,找了七八個車都不成。最後通過朋友,跟人家打包票說肯定沒事,臘月二十九才把車租定。」

  找人,宋志永原來有兩個想法:「願意義務跟我去的話,再好不過了。要是不樂意,我就給他們一點補償。」

  在宋志永去的第一家,他的第二個想法就被王加祥給否決了:「你要是給補償,我就不去了。」就這樣,一支13人的隊伍迅速組成了。

  車近湖南,宋志永看到的情景比電視上還嚴重:山上全是雪,電線塔架倒塌,甚至高速公路上都有廢棄的塔架。老宋心中暗想:「咱來對了。」

  「給我們點活兒干吧」

  2月8日,大年初二,被罕見冰災襲擊之後的郴州還沒有喘過氣來,即便在市內,也只是部分地區恢復了供電。

  10時多,當宋志永和王寶國躡手躡腳走進郴州電業局5樓會議室,在後排坐下時,沒有誰注意到他們——郴州電網恢復重建的工作部署會議正在這裡緊張進行著。

  會上,湖南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總經理肖志榮正為人手緊缺發愁:「至少還缺一兩千人!人不到位的話,任務根本沒法如期完成!」

  後面坐著的宋志永聽了這話,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這下可好,不會被勸回家了。」

  就在前一天的下午,宋志永在25個小時內連續賓士2000多公里從唐山趕到長沙,滿腔熱情想在災區義務做點事情時,卻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長沙已經沒有災情了,你們早點回去吧。」13位農民不甘心,經人指點,休息了幾個小時后,8日凌晨4時,長沙方面安排的早飯都沒顧上吃,就匆匆趕往郴州。到了市內又花10元錢雇個摩托車司機帶路,才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找到了電業局。

  會議剛一結束,宋志永疾步奔到肖志榮跟前,「我們是唐山玉田的農民,來了13個人,就是想義務給災區干點事。咱雖然不是啥技術員,可在家的時候,我們也架過線,埋過電線杆子!我們還可以搞運輸,往山上運點料!我們有鐵鍬鎬頭,清雪掃路也行!肖總,給我們點活兒干吧!」

  猛然從天上掉下個運輸隊,肖志榮一時有點發懵,很是驚訝,但很快反應過來,當即拍板:「行!劉永軍你給他們分派工作,安排食宿。」

  等著劉永軍分配任務的時候,宋志永一行人路過石榴灣大橋,看到人行道上還結著厚厚的冰,行人都在行車道上走著,他們把車停在路邊,拿起帶來的鐵鍬開始鏟雪。400多米長的大橋行將鏟完的時候,第一個任務來了——參加京廣鐵路110千伏「槐樹下」電力機車牽引變電站供電線路的搶修。

  「整天一身水一身泥看著讓人心疼」

  臨行前,宋志永和夥伴們做了很多準備:怕被當作「盲流」,特意到村裡開了介紹信;怕沒電銀行不開門,特意取了3萬元現金擱車上;還帶了鐵鍬、手套、頭盔……但是,在郴州第一天干下來,幾個「沒想到」還是讓他們措手不及:

  一是沒想到「菜這麼辣」。來郴州之前,19歲的王金龍甚至都「不知道還有人愛吃辣子」。在郴州的第一頓飯就給他們來了個「下馬威」:這一頓是在電業局食堂吃的工作餐,蓋飯,上面澆著辣炒酸豆角、辣炒雞架子,一頓飯吃下來,桌上挑出來的全是紅彤彤的辣椒。幾天後,13位北方漢子才略微習慣了一點吃辣椒。

  二是沒想到「山這麼高」。王金龍的印象中,湖南不像北方那麼平坦,卻「沒想到山這麼高」。王寶忠的感受則是,「比地里幹活更累。這邊崇山峻岭,就是不拿東西,走一趟也得滿身大汗。」

  三是沒想到「道這麼滑,路這麼濕」。尤其是前幾天,山上有幾十厘米的積雪,人踩上去化成泥漿,把棉鞋全弄濕了。「脫下鞋,襪子一擰全是水。」大過年的,想買南方穿的塑料膠鞋都沒處買。再加上坡陡路滑,每天都得摔跤,褲腿上一直到膝蓋全是泥。

  13個人裡頭,只有曹秀軍有一雙靴子。「他們的鞋都濕的時候,只有我的是乾的。我家老閨女給買的。」

  不過,沒有靴子,夥伴們也有自己的法子。王德良的「發明」是:穿好襪子后,套上一個塑料袋。「這樣就暖和多了」。這方法很快在13個人中得到推廣。

  還有一個小竅門:南方天氣潮,濕透了褲腿光晾著第二天幹不了,夥伴們就把它搭在空調的通風口上。「也幹不了,不過多少好點。」

  一直到初九,13個人才每人領了一雙套靴。「咱也覺著忒艱苦了點,不過沒好意思要,先干著吧,哪好意思上來管人家要東西呢。」王加祥解釋。

  「他們每天五六點天沒亮就走了,晚上八九點甚至九十點才回來,整天一身水一身泥的,看著讓人心疼。」郴州五嶺迎賓館的老闆娘陳國松說。從2月8日到19日,宋志永他們在這裡住了11天。

  再一個是沒想到「天這麼冷」。北方人到南方感覺不適應,到哪兒全是涼的,床也是涼的,不像北方熱炕頭,比電褥子還舒服。到郴州頭一天,王德良把坎肩墊褥子上,秋衣秋褲也不敢脫。楊國平乾脆就沒脫衣裳,和衣而卧。

  折磨他們的,還有病痛:楊國明是揣著胃藥去的,初七抬線下山的時候還被竹子茬扎了腳板,一個多星期還沒全好;尹福的腿有關節炎,走得不合適腿就不聽使喚;王寶忠在郴州期間一直患感冒……

  不過,誰也沒有因此講特殊,還都搶著幹活兒,搶著照顧夥伴中的老老小小。「在災區人民面前沒有你講理由的條件,扎個眼還想住院咋的。」楊國明說。

  在曹秀軍眼裡:「這不算啥,以前乾的活比這苦多了。」

  每次搬運東西,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輕活讓給60歲的尹福、19歲的王金龍和21歲的楊東。

  夥伴們的體諒讓尹福很是感激。2月21日元宵節,有電視台組織了和家人的視頻連線。老尹沒說兩句就讓給別人了。「咱沒能耐跟人家搶重活干,憑啥跟人搶鏡頭啊?」

  負責和宋志永等人聯絡、分派任務的郴州電業局黨委辦公室主任唐躍平,對他們的工作很滿意。「老宋每天都主動給我打電話,問我明天有什麼活干。在我們南方,幾百米的高山,電線杆子,塔架,電線,都需要人工抬上去。他們乾的活是最苦的,也是最需要的。特別是最早那段時間,大部隊還沒進來,只有兩三千人,人手短缺。」

  「讓我們講話,不如讓我做點事,感覺舒服」

  從2月8日到22日,宋志永和他的夥伴們每天開著車早出晚歸,轉戰宜章、桂陽等地,先後幫著豎起了7座高壓線塔架,7根電線杆子。更多的時候,他們在山上山下運送電線、塔料,工作量難以盡數。

  只是在元宵節那天,宋志永和夥伴們休息了半天;臨走前一夜,喝了唯一的一次酒。

  「我們是來做事的。」13位農民總是這樣說。

  在他們做的事中,幾乎所有人都公認,抬電線杆子是最累的。

  「忒沉。那電線杆子,有一人抱著那麼粗,坡又陡,得拽著路邊的小樹走,一不小心就『哧溜』一下摔倒了。」王寶忠說。

  不過,讓他們感覺最難的,卻不是抬電線杆子,而是面對記者。「得說話。我們水平有限,說不出什麼。讓我們講話,不如讓我做點事,感覺舒服。」王寶國說。

  宋志永估計,這段時間,前後差不多有五六十家媒體來採訪,這一度讓宋志永萌生退意。「一個呢,我得盡量支持媒體,這也是他們的工作。另一個,鏡頭對準我們的時候,我在想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只是來了15天,別人有的工作了20多天,甚至更長。別人也在一線兢兢業業地干著,也受了不少苦,把鏡頭對準我們,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們難道不會想,『為什麼所有的相機都對準他們』,『難道他們就這麼偉大嗎』?」

  「我們真的沒幹什麼。只是一個方位的問題,他們在別的地方干,我們在郴州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現在是正月。要平常日子,你不得拿著鐵鍬上外頭幹活咋地?你至少還得維持這個家庭吧。」宋志永說。

  回家之後,宋志永打算,「我做東,把大傢伙兒的家人都叫在一起,補個年。然後好好睡個覺。」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2-26 14:48 | 只看該作者

2月23日,唐山「義務救災小分隊」隊長宋志永含淚走出送行的人群。當日,在湖南郴州支援抗冰救災的河北省唐山市13位農民離郴返鄉,眾多郴州市民得知這一消息后,自發趕來為他們送行。郴州市授予13位唐山農民「榮譽市民」稱號。




2月8日起,13名河北唐山農民自費來到遭受五十年來最嚴重冰雪災害的湖南郴州,組成一支「義務救災小分隊」,參加電網搶修等抗冰救災工作。21日是元宵節,這13位來自唐山的農民兄弟又投身到郴州電網恢復的工作中,幫助運送電纜,在工地上度過佳節。2月21日,河北唐山農民「義務救災小分隊」齊心協力拖運電纜,幫助電力工程人員修複電網。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昨天(23日)上午9時,在湖南省郴州市堅持義務抗冰保電半個多月的宋志永等13位唐山農民,在電力工人和市民的歡送下,乘車離開郴州返鄉。郴州市為13位農民兄弟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並授予他們「榮譽市民」稱號。

鮮花、雞蛋和震天的鑼鼓,老人、小孩和路過的市民,沒有誰刻意去組織,也沒有誰刻意去號召,昨天上午,當聽說唐山13位農民兄弟要回家時,湖南郴州市幾條街的市民紛紛湧向13位唐山農民所住的郴州市電力賓館門前,歡送這些來郴州幫助抗冰救災的唐山義士。

「太感人了!看到媒體報道他們的事迹后,我幾乎掉下眼淚。13位農民兄弟以他們樸素的感恩情懷折射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千里迢迢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我們郴州,沒有理由不激勵和感動我們,祝福他們一路平安!」送別時,郴州市民楊遠習緊緊抱著王德良,說著說著眼圈紅了。

龍鳳舞是郴州雨花區人大代表、湖南神龍泵閥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13位唐山農民兄弟的事迹讓他十分感動。「說句掏心窩的話,我覺得他們來湖南不在於做了多少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給人的感動。」龍鳳舞感動地說:「春節人人都是往家裡趕,你們卻遠離家鄉,自發地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這份真誠可親可愛可敬。」長沙晚報記者了解到,龍鳳舞在自己的公司里,組織員工集體學習關於唐山13位農民兄弟的報道,他說13位農民兄弟身上體現出的崇高精神什麼地方都需要。

「讓一下,讓一下!」在賓館附近開一家小商店的歐陽女士提著幾個塑料袋,奮力地往人堆里擠。她氣喘吁吁地擠到13位唐山農民兄弟租來的車前,一聽說宋志永不收她的袋子,急了,忙大聲解釋:「塑料袋子里是一些煮熟的雞蛋和土特產,送給你們路上吃。你們為我們郴州做了這麼多事,幾個雞蛋無論如何也得收下!」

65歲的郴州市民李梅英住在幾條街外,她本不知道13位農民兄弟當天上午要回家,聽到鑼鼓聲才趕來現場。她一個一個地抓住唐山農民兄弟的手說道:「再多的感謝話也不能代表我現在的心情,只願好人一生平安!」

「情暖郴州,無私奉獻」,一面錦旗、一張返程特別通行證、13張人壽保單、13張郴州市「榮譽市民」證書、13朵大紅花,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歡送儀式雖然簡樸但很隆重。當13位唐山義士的車緩緩開出郴州市電力賓館時,馬路兩旁站滿的郴州市民開始有節奏地鼓掌。

13名唐山義士打開車窗,探出身子,使勁地朝外面的人群揮手告別。


北京晚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3
韓冰 發表於 2008-2-26 17:51 | 只看該作者

佩服佩服,誰沒有點難事啊,遇到困難大家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40

帖子

38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9
4
長橋翁 發表於 2008-2-27 2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396

帖子

16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2
5
moonriver1012 發表於 2008-3-1 01: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aodai 於 2008-2-26 14:48 發表
鮮花、雞蛋和震天的鑼鼓,老人、小孩和路過的市民..........


看來還都是網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09: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