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還中國餃子一個清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2-17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finance.ifeng.com/mtgc/200802/0216_2179_401618.shtml
2008年02月16日 11:16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毒餃子事件」沸沸揚揚吵了2個星期,從日本社會輿論到首相官邸,幾乎一致斷定疑犯是中國河北省天洋食品廠的職工,並找出了他們犯罪的理由:「過酷的勞動條件,低廉的薪水,對公司與社會的不滿」。

中國食品的質量問題和安全管理問題有待改進,食品中毒事件在中國也並未絕跡。但是,這都不能夠證明:此次的「中國毒餃子事件」的疑犯一定是中國人。

作為媒體工作者,我們不是警察,所以不應該對事件本身誰是疑犯的問題作出解答。但是,包括日本共同社在內,都不假思索地作出了「疑犯肯定是中國人」的推測性報道,這令人感到遺憾。

因為,初步具有分析能力的人,都會想到,這一個案情的最關鍵一點,就是警察押收的有毒餃子的殘留農藥到底是哪一個國家的產品?只要分析清這一點,就基本上可以肯定,農藥是在中國投放的,還是在日本投放的。

但是,擁有精密分析儀器和高超技術的日本警方,在整整2個星期時間裡,對於農藥的成分分析報告,一直保持沉默。從而導致了內閣大當家町村官房長官在記者招待會上的那一個著名的斷言:「根據常識,疑犯是中國方面,不會錯」。

中國政府在13日下午,正式公布了獨自的調查結果和調查經過,宣布在整個餃子的生產,包裝,儲存,運輸過程中,沒有發現投毒的痕迹。並表示願意接受日本警方的共同調查。據悉,中國公安部派出了最高級別的搜查專家,並動員了200多名警察,對所有的細節和員工的言行與背景進行了最徹底的調查,才得出這樣的結論。看得出,中國政府對於自己的調查很有自信。

有趣的是,在中國政府作出上述表態第2天,日本德島縣知事宣布在該縣一家超市發現的「中國毒餃子事件」中含毒量最多的餃子包裝袋上沾染的農藥,是超市自身的滅蟲劑。人們聽到這一個消息后,感到十分的震驚,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化驗報告和搜查結果,到現在才公布?

不管怎麼說,「毒餃子事件」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次如何更好的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教育的學習機會。對於日本來說,則應該是反思新聞報道理念的機會。我們真切地期盼中日兩國政府聯手合作,徹底究清事實真相,還「中國餃子」一個清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2-17 12:25 | 只看該作者

從日本《中國毒餃子》事件看高智商犯罪

送交者: QWE 2008年2月01日16:15:56 於 [股市財經]http://www.

日本國內關於在中國生產的冷凍餃子中發現甲胺磷的事件已經喧囂的沸沸揚揚。各大超市不僅停售了中國河北省天洋食品公司的冷凍食品,幾乎所有中國產的冷凍食品也都遭到了下架命運。從消息公布到二月一號止,三天內已有多達3000多人聲稱他們在食用了中國生產的冷凍水餃后,發生了嘔吐頭暈等癥狀,而且這個人數還在飛快增加。

日本國內對有關《毒餃子》的報道越來越混亂。當食品檢驗單位對一些聲稱中毒的人食用的剩餘餃子進行檢驗后並未發現有任何毒物。全國上下沸沸騰騰檢查到現在,被檢測出有毒的餃子衹有千葉縣和兵庫縣的兩例。而官方在公布有兩例檢測出甲胺磷的冷凍餃子時,衹談及了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並沒有談及被檢測出的甲胺磷的濃度和部位,是餃子皮,還是餃子餡,還是外包裝?如果是工廠的餃子生產線受到了甲胺磷的污染,那麼,伴隨著日本國內大規模地召回冷凍餃子,應該在同批的餃子中也發現同樣毒物。如果廠家因為管理不嚴對餃子皮,餃子餡造成了污染,但污染的毒量平均到每個餃子上應該是輕微的,而且同批的餃子應該都有毒。換句話說就是,有毒的餃子應該是同月同日生產的餃子。如果被查出有毒的餃子不多,而且有不同生產日期,屬於不同的生產批量,且同批餃子中又有大量安全的餃子,那麼就可以排除在生產線上被毒物污染的可能性。

從中毒的濃度來看,多數日本的專家都推翻了餃子餡的蔬菜有殘留農葯的說法,對生產過程污染的說法也產生了懷疑,因此有些人推論是在包裝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因為中國的餃子在生產階段並不明確要運往日本,很多餃子要在中國國內市場消費。衹是在包裝過程中,用日文包裝袋包裝的才是輸往日本的餃子,如果包裝袋被毒葯污染,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衹是運來日本的餃子有毒。但這個問題的判定也應該是和上面一樣,即有毒的餃子應該是同月同日同批包裝的餃子。現在日本已經在大規模回收中國冷凍餃子,中國質檢局也准備派人去日本與日方共同檢查,很快,我們就能確認或者排除餃子是在生產過程上被毒葯污染的說法。

排除了生產過程和包裝被污染的可能性后,而中毒的事實又是真實的,那麼,有人下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千葉縣稻毛區一家三口中毒受害人家的主婦描述說,他們在食用時就感覺到有苦味,吃后立刻頭暈嘔吐,中毒的丈夫象死人一樣不省人事,送醫院搶救時的體溫衹有34.5度。根據她描述的情形來看,甲胺磷的濃度應該相當高。以這么高的濃度污染整批餃子,那可是相當大的葯量。這么多的毒葯在食品生產線上被忽略是很難想象的,所以有人推測是有人故意下毒。

如果毒餃子是生產線上受到了污染,那自然是由於食品廠的管理疏忽造成的,屬於商業責任問題,問題自然在中國的廠家。可是如果是有人故意下毒,這個事件就變成了刑事犯罪或恐怖襲擊,那麼罪犯則是在兩種情況下實施投毒的。一種情況是在中國投的毒,另一種是在日本投的毒。因為從生產廠家到日本的超市有很多中間環節,幾乎每個環節都可能被人投毒。如何從這么多環節中尋找真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哪些人有作案動機並能從案件中獲得利益。

日本以前曾經發生過許多對特定食品公司的產品里下毒來敲詐的事件,這些以敲詐為目的投毒者通常很快就會被警察破獲,因為犯罪的技術含量太低了。但是,也有一些在日本造成軒然大波的對特定食品公司產品投毒的事件至今沒有破案,因為這些投毒者既不向食品公司敲詐錢財,也沒有投入烈性毒葯。由於對烈性毒葯通常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果使用烈性毒葯投毒,警察可以根據烈性毒葯的線索來順藤摸瓜,但如果衹使用在園藝商店都能買到的殺蟲劑除草劑等非烈性毒葯,警察也無法找到線索。投毒者衹要手上戴上一個藏有毒汁的戒指,在翻弄塑料袋包裝的食品時,通過戒指上的特製的細針可以很容易插穿食品袋注入毒液。這些投毒的實施通常可以在食品超市裡大搖大擺地進行,因為大量的人都會翻弄食品袋,監視鏡頭下也無法看出誰在那裡投毒。類似的投毒事件有很多起都沒有破案。由於投毒者既沒有向被投毒食品的公司敲詐錢財,也沒有使用烈性毒葯毒殺民眾來報復社會﹔警察多年來一直對這些投毒者的犯罪動機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他們冒險投毒的目的就是想看到一些人頭暈嘔吐或食品公司召回食品么?投毒者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謎團直到近幾年才被犯罪專家們發現。他們注意到,每次投毒事件發生的前夕,都有人大量拋出被投毒的食品公司的股票。當該公司大量召回有同類產品並在社會上形成暫時不買該公司產品的形勢時,該公司股票必然下滑。投毒者衹要先空賣后結算,就可以輕松賺取上億日元,而且風險很小。顯然,這中投毒是高智商的犯罪行為。

此次的有毒餃子都是《日本煙草》這家公司的下屬食品公司從中國定點進口的。看來《毒餃子》事件的目標公司是《日本煙草》這家公司。《日本煙草》這家公司因為獨占日本的煙草市場,是東京一部上場的大公司。其市值巨大,僅《毒餃子》事件這三天時間,該公司股票就下跌超過10%,市值損失近1萬億日元。因為該公司的每日股票交易量極大, 3天前出售股票的人三天後抄底買入就可賺1萬億,投毒者混在大量的炒股人群之中,他也許衹賺了一億,衹是獲益者的萬分之一,即使他賺了十億,也衹不過是獲益者的千分之一,警察根本無法確定誰是犯罪者誰是炒股者。這些高智商的罪犯與那些那些投毒後向食品公司敲詐100萬元普通犯罪不同,他們會得意洋洋地欣賞那些對中國幵罵的日本政客和憤青們,他們早就計算出這些傻子們的存在,一定能把水攪渾使這個事件陷入外交事件而不了了之。

前面提到,在超市裡對特定公司的食品投毒很容易而且不易被發現。但其效率低下,因為作案者很可能衹是一個或兩個人。如果中日兩國專家對此次召回的食品作大規模排查后,發現能夠檢驗出毒品的食品很少,成批的食品袋裡衹是個別的食品袋裡有毒,那麼基本上即可以確定為個別人故意投毒。這次的特點是作案目標定在了《日本煙草》進口的中國食品上,日本憤青們的反華喧囂和一般社會輿論自然集中在「中國的粗劣的衛生管理」,「有人故意往出口日本的食品下毒」等噱頭上,同時,獨運輪們也幵始了擔憂北京奧運食品安全的大合唱。而投毒者既沒有敲詐,也沒有殺人,但明顯有人通過渲染氣氛造成特定公司的股票的大規模下滑。好了,我們已經可以判斷出誰是這個事件的受益者,哪些人最有作案動機了。

我認為即使中日雙方都認為是故意投毒,但不會很容易地找到犯罪者。雙方還會互相指責,雙方的憤青們還要進行口水大戰。關於這個事件,我就不再多說了,我衹是希望利用這個事件給中國政府提個醒。日本的食品公司被敲詐送錢這樣的犯罪屬於低技術犯罪,中國的警察們也對付的了。但是如果中國的食品公司也成了上市公司,如果我們的股市也允許賣空的話,那麼類似日本這樣的事件,即有人不動聲色地往特定公司的食品里投毒的事件就有可能不斷發生。

如果我們輕易批准大量的食品生產公司上市,如果我們允許股票市場空買空賣,像這次日本發生這樣通過往食品公司的產品里投毒,打壓該公司的股值,再通過煽動社會不滿情緒把水攪渾的事件也很可能在我國發生。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手機惡作劇的謠言就讓香蕉,讓西瓜等產品滯銷的經歷。而這些還不過是惡作劇而已,犯罪者沒有明顯的獲利。如果我們有了香蕉或西瓜的期貨市場,那麼期貨市場買空賣空的巨大利益會使一些人為獲利而散布謠言。這種的獲利可以很容易早就新的億萬富翁,因此將很快被擴散到很多行業。因此,我們在推行股市和期貨市場改革幵放之前,我們先要確定是否我們已經有了應對那些高智商犯罪的手段。

補充:我正准備結束本文上網發表時,日本兵庫縣警方發表了對該縣的《中國毒餃子》事件的調查結果:兵庫縣發現的中毒人食用的餃子的包裝袋上有一個高一毫米,寬3毫米的小針孔。該孔還穿透了包裝袋裡面的塑料盒。該包裝內的甲胺磷與中毒者洗胃時發現的甲胺磷一致。兵庫縣警方已經按投毒的刑事案件立案。雖然該調查可以解脫中國廠家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毒物污染的冤枉,但警方仍在暗示該餃子是在運進日本之前在中國被人投毒的。實際上,中國警察應該在那些高喊中國食品不安全,提倡抵制奧運會的獨運輪分子中查投毒犯。日本警方應該在那些前幾天空拋食品公司股票的人中查投毒犯,因為衹有這些人的才有犯罪動機。(二月一日下午)

平大峽

日本的《中國毒餃子》事件最新進展(2月2日晨)

2月1日下午,日本兵庫縣警方發表說,該縣的《中國毒餃子》的餃子的包裝袋上有一個高一毫米,寬3毫米的小針孔,該孔還穿透了包裝袋裡面的塑料盒, 該包裝內的甲胺磷與中毒者洗胃時發現的甲胺磷一致.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出《中國毒餃子》在包裝后被人下毒的可能性極大.
因為這些餃子是包裝在日文包裝袋裡,隨后便裝船輸往日本.除了有關人員人員外,能夠接觸到這些餃子的人很少.因此中國方面的調查應該很容易.這些餃子到了日本后擺上超市貨架上以後,每日與大批的消費者接觸,從下毒的角度來說,哪個地方容易出問題也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2月2日的讀賣新聞報道說,日本証監委幵始對1月28日,也就是說在公幵召回《中國毒餃子》的前兩天,市場上大規模拋售《日本煙草》公司股票事件進行調查,僅1月28日一天,《日本煙草》公司股票下跌約10%,市值損失近1萬億日元.
這個事件的受益者,哪些人最有作案動機越來越大越清晰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3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2-18 05:47 | 只看該作者

和日本媒體同進「毒餃」生產車間 雞蛋裡挑骨頭

發佈於:2008-02-17 00:18
  好吃不如餃子,不僅我們中國人愛吃,日本人也愛吃。可是吃了這麼多年,怎麼偏偏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結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訪日期間卻吃出了問題呢? 且不說一家三口嘔吐物樣本的化驗結果至今中國方面沒有看到,也不說這一家子之前吃了什麼海鮮魚肉是否會導致上吐下瀉,就是單說這一事件在什麼證據都沒有的情況下,被日本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接下來立刻有了上千日本人舉報都說感覺不舒服,緊接著,一項日本民意調查就顯示八成日本人不打算再買中國食品了。這一切來得如此之快,甚至比日方檢驗結果都快得多。

從1月30日到2月16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相關部門召開了4次發布會,公布了檢驗結果,並且召回了在日本的產品和在運輸途中的產品共有8個集裝箱。目前有兩個集裝箱產品在工廠內封存(6719箱), 中方表示對引發中毒事件的兩批貨物生產日期相近的產品留樣以及對原料,輔料檢驗,並對貨物的生產加工,運輸和口岸通關的所有環節都作了調查,沒有發現存在問題。

天洋食品廠是河北省食品進出口集團的下屬單位,屬國營企業。16日,我在該廠內採訪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程方的時候,問起有關中方檢驗的結果日方為什麼抱有懷疑,他說中國早就把檢驗數據提供給了日方,但日本方面至今沒有把日方檢驗結果向我們提供,也沒有直接對中方檢驗結果作出回應。所以他對日方的作法也感到不解。迄今為止,日本政府調查團只在2月6日(年三十)那天在中國廠家作了兩個小時的直觀接觸。記得那天是除夕,我坐在國家質檢總局的三樓等著日本調查團從石家莊回北京,北京城裡已經一片鞭炮聲(一些等不及的人早在夜色剛降臨的五六點就放開了,當時我的話筒里記錄著中日餃子調查官員們的談話聲和炮竹聲)。等了兩個多小時,中方表示檢驗結果沒有異常,是別有用心之人蓄意破壞。日方認為工廠乾淨整潔,管理嚴格,但是原因還不清楚。對中方的表態,有些在場的日本記者挺激動,問我那個副局長所謂的別有用心的人是指誰。

春節期間,據我所知,幾家日本媒體天天駐守在天洋食品廠門口,希望通過進出車輛,得到些有價值的信息。直到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終於等來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的親臨。但是除了中日雙方仍然堅持原來的看法外,並沒有什麼新情況。但是在此期間,日本輿論卻通過蹲點媒體的捕風捉影,報道了所謂中國員工因為不滿廠家故意投毒的「新聞」。節後上班第一天,國家質檢總局對此回應:主觀臆斷。也許是因為日本媒體總是無根據地猜測,引得日本國內輿論嘩然,這就使中國必須儘快予以澄清。同時,中國政府還在2月15日,專門組織103名國內外記者前往石家莊天洋食品廠實地採訪。其中,境外記者93人,包括日本媒體的86人。

       採訪中,我了解到該廠自從2001年起加工對日出口的餃子產品。多年來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退貨情況。2007年產品全部出口日本,出口額達8870萬元人民幣。還向578所日本國立、公立和幼兒園提供產品。自從1月30日 接到日本政府的投訴后,這個廠停產已16天,八百多員工全部待業。

       天洋食品廠距離石家莊市中心只有二十多分鐘的車程。今天雖然是周五,工廠院內無人走動,更看不到員工的身影,只有廠負責人接待了我們。大家先去了生食、熟食加工車間。首先被告知,要把所有能卸的東西都放到車裡,包括手錶、首飾、隨身錢包、手機等物件。然後進入更衣室,女士要擦掉臉上的化妝品,接著梳頭,這樣可以把有可能會掉落的頭髮梳下來,然後帶一個藍色的浴帽狀的頭罩,再用白色緊固鬆緊髮帶勒住邊緣。有工作人員拿著滾子沾在這一過程中有可能掉落的頭屑和頭髮。隨後進入裡屋,脫鞋,有工作人員幫助帶上有護耳的消毒帽、口罩,把帽子護耳塞入換上的消毒上衣領口內,上衣掖進消毒套褲,套褲腿最後塞在白色膠靴里。工作人員看我伸出的手指上有指甲油,就準備了膠皮手套。當記者們全部包裹在白色工作服后(只露一雙眼睛),就開始進入到消毒程序。先洗手,然後把雙手浸泡在消毒液30秒,有人監督。最後雙腳趟過消毒池,正式進入操作間。這個過程花了約30分鐘。每道工序都有人監督。我突然想起日本媒體說中國員工可能攜帶有毒物品進入,便上下看並摸了摸,全身都沒有口袋。那麼日本媒體將來是否又會說投毒的人把藥物含在嘴裡了呢?日本同行在參觀中極其仔細,他們看每個角落,看濕度計,看捕蟲捕鼠器,看監視器的位置。態度的確很認真,但頗有雞蛋裡挑骨頭的味道。

       因為停產,所以操作間裡面已經沒有任何製作材料,打掃的乾乾淨淨。碰到了幾名員工,看樣子,他們情緒有些低落。問及日方對廠家的懷疑,這些員工有些忿忿不平,他們說食品加工最重要的是衛生,幹了十幾年,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天天經過這樣嚴格繁瑣的消毒程序,怎麼能有問題?!

       參觀完工廠,我問東京電視台記者的感覺,他認為還是不能排除對中國工廠的疑慮。儘管此時日本德島縣縣長已經明確表態說甲胺磷成分是在日本消毒時候混入的,但這些日本記者還是堅持認為原因不明。當天多數記者已經踏上歸途,但直到周六早上9點,仍有十五、六家日本媒體的記者在天洋食品廠外噸「蹲點」。只要有車輛出入,他們就會立刻提起機器拍攝。有日本記者對我說,事件發生以來,到這裡駐守過兩次,每次來都是要定一個星期的房間,什麼時候結果最後「出爐」,什麼時候才算結束。由於有的媒體日本總部要求每天都要出新聞,但是又沒有正式渠道得來的消息,所以電視記者只好把出入車輛當作拍攝重點。可想而知,從進出車輛來判斷中方的工作和事情進展,究竟是新聞嗅覺的靈敏呢,還是多了一份主觀臆斷?

       離開石家莊時,我腦子裡仍然閃現著停天洋食品廠員工們的沮喪表情。底廠長情緒激動的申訴猶在耳邊:「事實上,我們才是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不僅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中國食品的聲譽也受到極大損害。我們急切盼望能夠儘快查清真相,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經營。」

        一路上,我想到起去年溫家寶總理訪日前夕,在日本看到的那一幕:右翼的宣傳車在東京街頭四處穿行,高音喇叭充斥著反華的聲音,以及中日斷交的刺眼橫幅。而這次毒餃子事件偏偏又發生在胡錦濤主席訪日前夕,這讓我不得不做一些新聞外的聯想,也對中日友好多了幾分擔心。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82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4
儀乾 發表於 2008-2-20 16:49 | 只看該作者
有些中國人就是賤,毒死幾個小日本有什麼大不了的,所有的媒體都報道。不要理睬他就完了。中國的餃子不用他們來還清白,你不吃拉到,我們還不賣了那,去你媽的逼,小雞巴日本。葯死了活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