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有為] 中國是「脆弱的超級大國」嗎?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2-20 1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02-19)
  中國崛起及其發展前景引起了整個世界的密切關注。從經濟規模、國力強盛、國際影響與發展潛力的四大因素來看,中國實際上已經趕過了歐洲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國。

  在近現代世界歷史上,凡是一個新興大國崛起,勢必要改變世界力量對比,引發大國利益衝突以至爆發戰爭。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對於中國崛起深感疑慮。

  因為中國崛起后的中美關係,既有矛盾分歧又有利益交叉,處於一種非敵非友、似敵似友、可敵可友的不確定狀態。究竟中美兩國能夠保持合作還是會走向對抗,難以預測和肯定。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能否從「中國威脅論」的夢魘中解脫出來,尋求一項既能避免衝突又能尋求雙贏的現實的對華政策,就成為其政界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學政兩棲的中國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 Shirk )的新作《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可以說是一個重要嘗試。

國內問題影響對美政策

  謝淑麗在1971年文革中期參加第一個美國大學生代表團訪問中國,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三十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90年代後期曾一度出任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現在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所長。

  去年10月,謝淑麗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SAIS)作過一場演講,闡述這本新作的內容,引起華盛頓各界的關注。她讓倫敦牛津出版社在年底前寄了一本新作給我。翻閱全書,發現其中頗有新意。儘管網上已見有關書評,然而意有未盡,值得進一步探討。

  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迹」,但未把中國崛起看成是一種威脅。她說,中國的GDP已達2萬2300億美元,經濟居世界第四位。中國手裡有價值2500億美元(最新數字是3200億)的美國國債,成為美最大債主。美國消費品四分之一來自中國,便宜的中國商品使美國得以保持低通脹與低利率。事實上,「美國跟中國已坐在同一條船上」。

  然而,中國迅速發展也產生了另一種後果,就是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腐敗嚴重。1億多農民進城打工,三分之二勞力在國企之外幹活,每年3000萬人次出國旅遊可以獲得自由信息。媒體市場經營化與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使得政府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對人民進行控制。中國城鄉不斷出現騷動。

  作者由此而認為,中國領導人最擔心的是國內動亂,「這種恐懼成為他們與美國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決策的因素」。通過中國處理台灣問題與對日對美外交,謝淑麗論述了中國內政外交互為影響的微妙關係,認為中國對台灣問題以及在駐南使館遭到轟炸、南海撞機事件中採取強硬姿態主要出於內政考慮,也就是安撫民意。由此而提出了她所謂中國是一個「脆弱的超級大國」,即「外強內弱」的新看法。

  謝淑麗說,「雖然從外部看中國是個強國,然而中國領導卻感覺到中國的脆弱貧窮,被國內問題所困擾」。「如果經濟增長減緩,問題堆積如山,中國領導人有可能借動員國內支持來製造一場國際危機,而且不能向國內示弱」。

  因此,她認為,值得美國關注的不是隨著中國力量增長而帶來的危險性,而是中國存在大量國內問題。中國不想挑戰美國利益,「從未採取亞洲版的門羅主義,要把美國從亞洲趕出去」,也從未對新加坡與泰國施加壓力,企圖阻止美國海軍使用這兩個國家的的港口設施。她還引用前副國務卿佐立克的話說,「今天的中國完全不是40年代的蘇聯,最主要是中國不相信它的未來有賴於推翻現存國際體系的基本秩序」。

既不脆弱,也非超強

  謝淑麗並不認為中國會主動向美國挑起衝突,卻把將來中美可能發生衝突的原因歸之於美國對中國國情的誤判。這在美國研究中國問題學者中間是極為少見的見解。

  從謝淑麗的新著中,可以看出她對中國問題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全書各章共有827條註解,其中大量引用一些中國報刊與學者的觀點,甚至例舉老舍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來反映中國老少幾代人的抗日情緒。

  謝淑麗還以學者與前政府官員的雙重身份,具體而微地向中美兩國提出如何改善關係,增進合作,以避免雙方因誤解而導致衝突的如下設想與建議。

  她覺得中國不必老是懷有歷史屈辱感,應該多宣傳歷史上中國政治家、改革家、企業家與科學家的成就。以現代中國很多值得驕傲的事情,來淡化中國人的受害者心態,增加自豪感。

  她認為中國的宣傳有片面性,使人覺得全中國人民都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使領導人難以準確判斷真正的民意。在台灣問題上,她估計北京希望將來馬英九能夠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兩岸和談,以不提先決條件為好。1992年北京放下「一中」原則,邀請台灣海基會代表到大陸談判,現在可以採取同樣的辦法。

  至於美國,謝淑麗認為首先要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致力於促進國際合作。美國應當把民主與人權問題擱置一邊。因為中國的政治轉型必須出於內部需要,決不可能靠外部壓力來實現。美國對中國進行說教與懲罰只能適得其反。

  美國不要對中國炫耀武力,也不要把日本建成為軍事強權。由於2006年的民調中有三分之二美國人反對捲入台海戰爭,謝淑麗主張美國總統應與中國領導進行坦誠會談,把台灣問題擱置起來,以利於增進中美合作。美國應當尊重中國,讓中國參加G-8,請胡錦濤再次訪美,進白宮,上國宴。

  美國應該「首先修理自己的屋子,不要事事怪罪於中國,把中國當作美國的替罪羊」。如果美國一心想要整中國,中國怎麼還會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呢?

  謝淑麗的新作已在美國政界得到積極的評價。柯林頓時期的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認為,對於那些想看到中國真實面貌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及時的書。老布希時期的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則表示:美國需要一種能與崛起中國打交道的現實主義政策,謝淑麗的新作是一本必讀的書。

  至於為什麼謝淑麗要給中國貼上一個「脆弱的超級大國」的標籤,筆者認為可以做兩種解釋,一是奉勸美國,中國內部脆弱,別誤以為它想取代美國;二是提醒中國,要當超級大國,先得致力於解決好內部問題。

  而事實上,中國既不脆弱,也非超級大國。最近那一場冰雪災難,充分證明了中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緊密關係,恐怕連謝淑麗也不得不為之動容。當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有什麼好,到處伸手不堪負擔,既不利國更不利民。儘管中國有人懷有天朝思想,但中國不當超級大國,早已有言在先,將來也不至於改變。

·作者是華盛頓中國論壇社社長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