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是以信仰為基礎的嗎?——科學與信仰的討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2-20 0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discover.163.com/08/0220/08/454N61SJ000125LI.html
2008-02-20 08:09:58 來源: 網易探索(廣州) 

 近日美國科學家保羅·戴維斯在紐約時報發表了題為《將科學作為信仰》的專欄文章引發了巨大反響,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科學的基礎?


網易探索2月20日訊,近日美國科學家保羅·戴維斯(P.W.C.Davies)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將科學作為信仰》的專欄文章就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科學的基礎?

科學與信仰並不矛盾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懷疑是科學家必備的基本素質,我們不僅要懷疑已有的科學發現和規律,還要對已經建立好的科學定律甚至「科學體系」進行懷疑式探索,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在科學之路上進步。

這也是科學與信仰的一個本質區別。現代量子力學和太空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活動和粒子活動是無法判斷的,我們只能用懷疑的思路來判斷將可能發生什麼,而不能像經典力學那樣肯定地判斷一定發生什麼。

而信仰是基於一種「不懷疑」的相信和判斷,是一種對現象本質的認識。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這個世界可以用人類理解的科學語言來描述。

所以信仰必然形成一種世界觀,一種信仰自然界的觀點。雖然信仰本身是主觀抽象的,卻與科學研究的問題有共同之處。專家指出,現代科學的成功,就在於人類主觀與客觀的分離。但是現代科學最大的局限,也是由於主觀與客觀的分離。追求統一是科學最高的目標,過去人們認為物質與能量是兩個不同的量,而愛因斯坦E=MC2的公式卻把它們統一起來了。所以科學與信仰並不矛盾,人類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維持人類世界的一個基礎。

科學是以客觀物質為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科學以什麼為基礎?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面前擺著電腦,LED顯示器,鍵盤滑鼠時。你可以用電腦來處理文件,用顯示器來顯示數據,用滑鼠鍵盤來操作。

這一切就真真切切的在你面前。環顧四周:汽車、飛機、建築物、iPod、書籍、衣物、燈泡、吸塵器、微波爐……這些都是科學技術的產品。人類通過幾千年來的科學技術積累,共同在和諧的科學發展中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

一切證明,科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料庫或是一個簡單的商品。科學是一種方法,是一種尋找知識的方法。科學是開放的,無限的。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物質基礎,我們的電腦無法工作,我們的汽車無法運行,我們的科學研究也就無法進行,科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可見科學不是基於信仰,不是基於其它主觀的臆斷,科學是基於客觀物質,科學是基於科學實踐。特別是現代科學要求人類在實踐中不斷的懷疑新物質新現象,如果還沒有實踐就產生「信仰",那麼就會造成第二個伽利略和羅馬教廷的悲劇在今天發生。(和平)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