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美國過年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2-19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旅美讀書、教書20餘年,一年一度的春節依然是我們全家最大的節日,只有在那個日子,我們心裡才會有「過年」的感覺。回想1982年,我隻身初到美國留學時,來自大陸的學人不多,「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情在當年春節期間油然倍增。如今這種情緒卻逐漸淡化,其原因大概是中美之間的交通與通訊已經非常方便,遠不似當年隔山隔水,往來鴻書至少二三十天,難通音信,此其一。在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春節期間的各種慶祝活動、過節氣氛已不亞於國內,此其二。

  聖佛朗西斯科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中北部,瀕臨太平洋,是個非常美麗的城市。華人為那城市取名「舊金山」,代表的是一百年前的華人的盼望,他們跨洋越海,到地球的另一半去圓那「淘金夢」,嘗盡人間的酸甜苦辣,在異國他鄉紮下了根。如今大約25萬華人在此居住,華人的商業密集區則被稱為「中國城」。

  在舊金山和其周邊的矽谷地區聚集著數千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校友,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在2001年,三校的校友成立了「聯合校友會」,因為在抗戰期間,這三所大學都被迫西遷雲南,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共渡時艱,三校的校友有歷史淵源。我被公推為首屆會長,可能的原因大概是我與三校皆有緣:我是北大的畢業生,清華的教授,又在南開當過客座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三校之中清華的校友最多,因為有來自海峽兩岸,即北京清華大學和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友。「聯合校友會」平時也沒有什麼活動,但在每年春節期間,三校校友必會歡聚一堂,聚餐聯歡。春節是維繫這些異鄉異客的紐帶,兩岸校友同根同源,「過年」在海外華夏子孫心中是頭等大事,超越地域差別與政治歧見。

  平時校友們都忙於各自的事業,無暇顧及其他。但是為了辦好春節聯歡,一批熱心的校友出錢出力,組成各個工作小組,分工負責籌款、財務、場地、餐飲、文藝、宣傳和公關等等。聯歡晚會的籌備工作瑣碎繁重,必須提前兩三個月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

  每年租借的聯歡會的會場都能容納千人。校友們巧手慧心,把會場布置得溫馨高雅,歡快喜慶,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紅色燈籠四處懸掛,書寫著吉祥祝福詞句的橫幅對聯分佈在禮堂四周,中國字畫與民俗收藏集中在會場一角展覽。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校友們,已是耄耋之年,被尊為「老學長」,他們也興緻勃勃地參加聯歡,坐在聯歡會的主桌。中餐館為聯歡會特製的傳統年菜,一道道送上宴會桌,校友們觥籌交錯,互祝新春。

  除了校友之外,我們也邀請美國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僑團領袖,政府官員,民意代表,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的總領事、教育和文化參贊都會參加我們的聯歡會。我們當然也邀請台灣駐美聯絡處的官員。不過,當他們知道有大陸的總領事在,就會扭扭捏捏地拒絕參加,遠遠不如我們總領事落落大方。

  舊金山地區共和與民主兩黨的議員們也喜歡參加我們的春節聯歡,政客們懂得利用一切機會拉攏選民。布希政府的交通部長峰田,在入閣之前曾經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眾議員,他充分利用他的日裔背景,多次參加華人乃至亞裔社區的各種活動。比起白人政客,他似乎更容易博得華人的好感。他也長袖善舞,能「入鄉隨俗」,在我們的春節聯歡會上,每每發表一通歌頌華人對美國社會之偉大貢獻的演說,談談他的政治主張,結尾時不忘雙手抱拳說:「共戲化柴(恭喜發財)!」再兩臂高舉,提高音調喊出:「卧愛竣過(我愛中國)!」

  政客們會做「政治秀」,聯歡會上校友們則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表演節目,自娛娛人。有的喜唱,有的善舞,有聲樂也有器樂,有古典也有現代,有美聲也有通俗。有的校友表演自編的小品劇,反映華人在美國的現實生活;有的校友則把名劇《音樂之聲》中特拉普上校和瑪麗亞的雙人馬祖卡舞改編成集體舞,由三校的12對銀髮夫婦聯袂上演,他們的舞步優雅瀟灑,藝驚四座。才藝表演雖然是兼容並包,百花齊放,但是所有的節目都是在旅美專業藝術家的指導下,校友們利用工余時間反覆排練多次,精雕細刻之後,才能在聯歡晚會上拿出來亮相。

  作為會長,我也必須盡我所能為校友助興。我表演過京劇清唱,《草橋關》中的姚期、《鍘美案》中的包龍圖和《群英會》中的黃蓋的唱段我都表演過。我曾經是清華大學京劇社團的成員,尤其喜愛裘派花臉,還曾經勾臉化妝粉墨登場,清唱京劇我頗有基礎。有一年,我心血來潮,給校友們表演抖空竹,那是我兒時最喜歡玩的把戲之一。表演之前,我手舉空竹問台下觀眾這是什麼,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年輕的校友中居然無人能正確地叫出名字,老外則更為離譜,大聲地回答:那是悠悠!待到我把空竹抖得發出清脆悅耳、起伏歡快的聲音后,又進一步表演「猴爬桿」和「撒地軸」等等技巧,贏得全場掌聲一片。這是我所有表演過的節目中最成功的一個,傳統的中國小玩意兒居然征服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美國是個文化多元化的國家,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一方面要融入美國社會,另一方面也把他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帶進美國,使這個社會的文化更豐富,更具包容性。中國的春節文化,也已跨越出神州大地,走進美國。而且那文化也超越了華人範圍,給美國各族裔的人群帶來了歡樂氣氛和新鮮感受,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華人一起慶祝中國新年,了解春節文化內涵。

  我曾幾次被邀請到美國的中小學和美中友好協會講解春節來歷。其實,我對民俗知之甚少,不過宣傳中華文化責無旁貸,我只能臨陣磨槍,認真「備課」。起初,我對我的聽眾大講特講關於春節的各種傳說與來歷,發現效果不彰。自我檢討,頓時醒悟:我講的是那些連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荒誕不經的傳說,如何能令人家相信?我只得重新思考:春節乃是源於大自然本身的召喚,中國人慶賀春節其實是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人們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親友們衷心地相互祝福。我想這才是春節文化的真正內涵。我改弦更張以後,情況立刻大變,每次演講都能獲得各族聽眾的共鳴。美國人說:我們傳統的「感恩節」和「聖誕節」也是親人團聚,分享一年收穫,共同迎接春天到來的節日!(袁傳寬)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70

主題

8642

帖子

231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18
沙發
遙祝 發表於 2008-2-20 1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藍藍的天 的帖子

我喜歡過年那一種其樂洋洋的氛圍,這裡太冷清了,不管是什麼盛大的節日,美國人都是喜歡關門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我喜歡中國大家都上街狂逛,就是人看人的場面也舒服,難怪我來之前,親朋好友對我說你那麼喜歡熱鬧,去美國會很悶的,唉!!我還是爭取每年的春節回中國過吧,這裡遠離中國城,真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