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翔母親透露兒媳標準:幼兒園老師就很好(圖)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8-2-19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翔母親語錄:「他的私事我不能過多摻和,他現在是國家的兒子,等過幾年(國家把他)還給我再說吧」

  

  劉翔和媽媽(資料圖)

  「如果有一天劉翔不再優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諒他」

  劉翔及郭晶晶等人為某品牌做的廣告講述了運動員春節因為訓練不能回家。對於55歲的吉粉花來說,她的兒子劉翔已經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英雄,雖然和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兒子是她生活的中心,但在她心目中,劉翔還是一個「國家的兒子」。

  一、盼兒媳

  「幼兒園老師也不錯,我就比較喜歡小孩子。」

  吉粉花在1983年7月13日剖腹產,誕下如今在欄間跑得最快的劉翔。

  因為超市急速發展、國營食品店倒閉,吉粉花已經下崗在家。現在的她,生活基本成為娛樂——她是小區腰鼓隊的主力,習慣於在秧歌隊里來回穿梭,喜歡去卡拉OK唱民歌。她說,她現在能把《青藏高原》飆出來,「就喜歡唱最後一句,拐到好高好高,拐得滿臉通紅還要往上拔」。

  55歲的她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但是只有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並不總在身邊。她生活的最核心部分其實是念叨這個兒子,特別是他的婚事,「做媽媽的希望他儘早成家,儘早給我們添個孫子」。

  她喜歡講述一個令她興奮的假設:劉翔的妻子應該是怎樣的——

  記者好辛苦,全都生活沒規律,腸胃不好,還是做醫生的好一點兒;不過,不喜歡婦科醫生,外科醫生不太好,內科醫生也不太好……那就沒有什麼醫生了;幼兒園老師也不錯,我就比較喜歡小孩子。

  劉翔曾說,找女朋友比跨欄難。而在百度劉翔貼吧里,有一位河北姑娘自稱給劉翔寫了184封信,但卻送不出一封。吉粉花當然和所有人一樣明白中間的「機關」,她這樣下結論:「他的私事我不能過多摻和,他現在是國家的兒子,等過幾年(國家把他)還給我再說吧。」

  為了很難回一次家的「國家之子」,吉粉花變成一位勤懇而又技藝精湛的廚師。在她的菜譜里,起先是豬肉佔優,後來是牛肉翻身,再後來是蔬菜稱霸。麵條、鱔絲、老鴨,或者蒸煮的整個玉米……沒有人比她更熱心實驗、研究、論證劉翔的胃口,等待兒子回家,看著他吃飯,開始成為她的一個期待。

  每當電視上出現劉翔時,她會成為一個興奮的觀眾,以前在海棠苑小區時,她還招呼鄰居一起來觀看。而在只有報紙提供零星消息的時候,急於看到兒子的她需要走到戶外,在小區外的立交橋上,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在那裡,劉翔笑著。「以前,買菜的時候還經常看大廣告牌,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了,看不過來了」。

  二、成名人

  「吉粉花故地重遊,對該項目的可行性表示認同。」

  上海的陽光是奢侈的。即便不是梅雨季節,鱗次櫛比的摩登大樓也會遮住陽光,把影子甩在柏油路上。在某個閑暇的午後,吉粉花偶爾會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時光,日子一天天流淌,悄無聲息地匯成了命運的方向。

  就像電視劇《年輪》里描寫的那樣,1972年,19歲的上海女青年吉粉花「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鬧革命」,來到了西楚霸王項羽生命終結的地方——安徽和縣烏江鎮。
  和吉粉花一起插隊到此地的一共有10名上海知青,和當時全國各地的千萬知青一樣,他們的生活主要就是下地種田。在下田耕作八個月後,吉粉花被論證為又白又瘦、不適合種地。後來,她被安排在當地小學教書。

    現在的烏江鎮石山林場,有一座300畝的水庫,有一片2280畝的山林,松樹、杜仲、毛竹交錯繁殖。這個林場建制時間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說起這個地方時,吉粉花使用的名稱是「石山大隊」。「吃了很多苦,好想家」,吉粉花這樣說。

    當時她不會想到,30多年後,在一份名為《烏江鎮石山丹桂園山莊開發項目》的招商推介書里,所借用的最大名人資源就是吉粉花——這份推介書這樣寫道:2005年金秋十月,吉粉花故地重遊,對該項目的可行性表示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吉粉花初來的興奮逐漸被磨平,她開始思念母親那間國營食品店,開始感覺到「歸心似箭」四個字對內心的強烈暗示。但在這裡的七年半,吉粉花只回了兩次上海。

    原因很直接,「我要好好表現,爭取上調到單位」。

    當地人給吉粉花指了一條政治出路,就是讀大學,這樣她就可以一直留在那裡教書。但是吉粉花只想回上海,其餘的並不在考慮之列。在鄉村漫長的時光里,吉粉花的一大期待,就是挑著擔子的電影放映員——他們的出現,意味著一個很好的夜晚的到來,《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

    三、瞞戀情

    「如果知青在當地結婚,就要一輩子呆在此地。」

    在石山大隊,還有一個上海自來水公司的子弟,叫劉學根。多年後,他不會不知道「上海水來自海上」這個文字遊戲,他和吉粉花,和當地所有上海知青一樣,思念著那個出發的地方,那個讓自己痛楚又自豪的地方。也就是在一起迸發的思鄉情緒中,劉學根和吉粉花種下愛的火花。

    吉粉花的母親在19歲的時候生下了吉粉花,但是吉粉花卻在比這更大的年齡不敢聲張戀愛。當地有個說法像是符咒,使這對年輕的伴侶謹慎地守護著自己的秘密。這個說法是:如果知青在當地結婚,就要一輩子呆在此地。

    在這裡呆了兩年後,劉學根被安排到江蘇大豐去插隊。他們開始用寫信來延續著彼此的感情。吉粉花說,她沒有去江蘇,而他也沒有來安徽。只有兩人都回到上海時,才重新見面。

    這一別,就是五年。

    1979年,26歲的吉粉花確定可以回上海了,才開始公開對別人說自己和劉學根好了。回到上海后,劉學根頂職成為自來水公司的司機,吉粉花頂職成為國營食品店的點心師,她穿著白大褂,賣糖果和蛋糕。

    這個時候,成為單位職工的吉粉花學會了交誼舞、恰恰和迪斯科。她的上海生活重新回來,但卻不能和劉學根完婚,原因在於當時的上海有一個習俗:男方要出新房和酒水,女方要出一台縫紉機、三個腳盆、一床被子和一床毯子。吉粉花要「掙錢辦嫁妝」。

    四、拖後腿

    「劉翔媽媽來了,你要倒霉了。」

    打劉翔小時候起,吉粉花就極力反對兒子走體育路線,出於母親的本能,她不想讓兒子吃自己當年吃過的苦。「我一看見翔翔吃苦就喊,別練了別練了,咱們回家!我們不練體育就沒飯吃了嗎,人身安全都沒保障還拿什麼金牌啊!」她回憶說自己是最拖後腿的那個。

    吉粉花發脾氣的對象總是孫海平,一手把劉翔帶成世界冠軍的功勛教練。吉粉花說那時的孫海平有點怕她。而在《我是劉翔》里也有一則軼事,吉粉花在聽說劉翔受大同學欺負后,不顧一切衝到區少體校找負責訓練的教練理論。以至後來其他教練看到吉粉花來了,就說:「劉翔媽媽來了,你要倒霉了。」

    讓吉粉花記憶猶新的還有,在一次回家過程中,劉翔竟然口誤,把劉學根叫作「師傅」:劉翔和孫海平呆在一起的時間大大超過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叫習慣了。

    在110米欄世界紀錄告破后,人們都在等待著劉翔朝著12秒84、12秒54的新極限邁進,人們相信這個奇迹會在北京奧運會時發生——但吉粉花想得和他們不一樣。

    看過劉翔很多比賽直播的吉粉花,知道現在很多記者對劉翔很好,即使發揮不正常,也很少有負面報道——「但是運動員總會有一個衰落期」。這位母親說:「如果有一天劉翔不再優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諒他。」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