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膽子很小怎麼辦?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2-12 2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英剛滿5歲,卻不像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一樣愛說愛笑,老實、安靜,從不主動加入小朋友們的遊戲,如果沒有人找她,寧願獨自一個人在角落裡玩。在幼兒園上課時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即使老師叫到她,回答問題的聲音也很小。見到陌生人就會偷偷躲到媽媽的身後,很難為情。


  英英媽媽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孩子不合群、膽子小,確實會影響到學習及小夥伴群體關係。這裡,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個性的成因。


  孩子的個性與遺傳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成長環境及父母的教養態度。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形成孩子膽小、內向的個性: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地做事,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家規太嚴,對有些孩子感到好奇的東西常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準問


  (3)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動輒得咎,變得謹小慎微。


  (4)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比如先由祖父母撫養的孩子轉而由父母親自撫養時,因為教養態度不同,孩子一段時間裡會變得沉默、內向。


  如果以上情形都不存在,那麼問題就變得簡單了,因為孩子的可塑性很大,難以變化的常常是成人的態度。


  首先讓孩子盡量自由、放鬆地遊戲、學習,少批評、多鼓勵。


  細心的父母一定也了解,孩子最喜歡與同齡夥伴玩耍,不妨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做客,作為小主人,她會比較放鬆,能盡情享受與小朋友在一起的樂趣。


  當孩子見到她不熟悉的朋友害羞地躲起來的時候,家長絕不能責怪她,順其自然地讓孩子體驗對方的友好,心情放鬆后,孩子會變得大方起來。平時在家中要經常鼓勵孩子大聲講話、講故事,父母和孩子一起模擬幼兒園上課的情景,如果孩子願意回答問題,父母應表示讚賞。相信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孩子恢復自信心。
  盡量帶孩子多到外面走走,眼界和胸襟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孩子會更加自信、開朗。  


    三招改變「門背後的小霸王」


    在家像只橫行的小老虎,出門變成膽怯的小貓咪。一些家長常常說自己的孩子是「門背後的霸王」,並為他們「拿不出手」的表現頭疼不已。愚園路第一幼兒園園長姚鑫莉根據多年幼教工作經驗,告訴年輕父母:鼓勵式教育最重要,並透露改變寶寶行為的三大原則——


  在家別太寵溺


  姚鑫莉說,這類「膽怯型」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於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與「膽怯型」相對,「表現型」的孩子倒是特別不怕生,人越多、場面越大,他們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膽量的差異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響,也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關。」據姚鑫莉觀察,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


  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生了未知的恐懼。姚鑫莉建議,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著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讓他多到社會上去見識見識。


  鼓勵使人大膽


  一些孩子不太善於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願意主動問好,要麼低著頭、要麼把臉扭向一邊、要麼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麼乾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後。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別彆扭扭的」。


  姚鑫莉告誡,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當孩子表現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係!下次我們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節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後。


  不要操之過急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不願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願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願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為主、推動為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為「表裡如一」的「自信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1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