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人在美國「黑白」兩道通吃(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2-12 1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viewthread.php?tid=29187&extra=page%3D1
candy 發表於 2008-2-8 08:47  資料 短消息   

 旅居海外的華人最大的難題是融入當地社會,畢竟不同的文化背景早就了不同的群體特徵,要相互理解,時間是惟一的良藥。

  據《青年參考》刊載的黃德瑩文章,今天送外孫女去美國曼哈頓學舞蹈,路上巧遇了「活雷鋒」,一個是「白人姐妹」A,另一個是「黑人弟兄」B。

  話說出發時分,我們祖孫二人急匆匆地趕到高速公路旁的公交車站。一看站上無車,遠處也無車來,心想,這下可要「晚點」了。正在著急時,一輛米黃色的轎車急駛而來,停在我們面前,一位「白人姐妹」打開車窗,朝著我甩出一串英語。我猜她是想邀請我們坐她的車一起過橋,便趕快叫外孫女用英語問她,能否送我們去「地鐵站」,答曰「可以」。

  我們上車坐定,外孫女百思不得其解,非要問清她為什麼會送我們過橋?還擔心她多收錢。雖然這位「白人姐妹」很可能聽不懂中文,但我還是不好意思在別人車上說閑話。「白人姐妹」把我們送過橋,又一直把我們送到地鐵站,才情深意切地喊著「bye-bye」,揮手而去。

  其實,關於「橋頭搭車」的故事我早有耳聞,這是個「雙贏」的事。我們這裡的收費站,「過橋費」的標準是:一車兩人以下收6美元;一車3人以上收一美元。那位「白人姐妹」做了好人又省了錢,而我們更是分文未花。

  出於環保和交通的考慮,美國政府有很多「利國利民」的措施,很多城市都有「單人車道緩行」和「多人車道先行」之分,總之是鼓勵人們共享資源。

  我和外孫女從曼哈頓返回時,正值地鐵下班高峰。車廂里很擠,對於已經瞎逛了一個小時的我來說,在地鐵上站著晃悠半小時回家是件很痛苦的事。不過,我也沒有奢望會有人給我讓座。根據以往的經歷,老美不會像中國人那麼「尊老愛幼」地讓座位,因為「讓」不好反而會導致不愉快。

  記得女婿說過,有一次,他在地鐵上很紳士地把座位讓給一個推嬰兒車的「黑人弟兄」,那人盯了我女婿5秒鐘,然後一字一句地問:「你確定我需要幫助嗎?」我女婿吃了一驚,連連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好在事情就此打住,如果那「黑人弟兄」再問:「你以為你是個紳士,便想幫助一個窮人嗎?」那「尊老愛幼」馬上就會演變成「階級矛盾」!如果那「黑人弟兄」追問:「你以為你是個白人,便有資格幫助一個黑人嗎?」那就大事不好,頃刻間就上升到了「種族矛盾」的高度!

  我旁邊的座位上,坐著一位「黑人弟兄」。他的面前,站著一個白人女士和她那背著大書包的女兒。但是,「黑人弟兄」對她們有「種族歧視」,寧願伸長了胳膊,拍拍我的肩膀叫我坐下。這個黑人小夥子背著一個超大的書包,手裡還捧著一本書。我以為他很快就要下車,所以把座位讓給我,誰知他竟陪著我們站了一路,和我們在同一個站下車。

  我想,這個「黑人弟兄」識文斷字,一定知道六七十年代我們中國人在自己都吃不飽的情況下,還去非洲幫助黑人弟兄們的往事。中國人和黑人弟兄的關係不一般,所以,華人在美國,只要懂得道義與平等、禮貌與尊重,可以和黑人拉幫結夥,也可以和白人稱兄道弟,這大概就叫「黑白兩道通吃」吧。


圖片附件: W020080203582604766839.jpg (2008-2-8 08:47, 52.21 K)
世人皆醉我獨醒

59

主題

4838

帖子

108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4
沙發
揚-- 發表於 2008-2-13 0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