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ndrewjag 來看這放大一萬倍的圖--兼談如何從"空色"中學到抑惡揚善,自度度人

[複製鏈接]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0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什麼具體的理論性,想到哪裡說哪裡好了.

  這是一份局部不同比例放大的圖,如果用它們來講空色,需要逆向來看。在你的貼里,我用我的辦法解釋過「空色」,也即,色是當下的顯現,而空是形成當下之色的各種條件。每一個細小的條件,都會影響到隨後的顯現。用靠近佛學的話講,就是世間萬事萬物,無不因緣而起,莫不因緣而生,所以任何事物都沒有獨立自在、自作主宰的自主性。也就是說,最後成形的那張圖,並不依你的意願而成,需要他人的一同努力。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容易理解了為什麼眾生平等。(你也可以再想想,我們把第一張圖再無窮的放大下去,那可能真象每個個體啦。)

  理解了眾生平等,理解了因緣而生,我們就會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行善抑惡。因為,如果你希望這個世界是好的,也即,最後那張圖是完整的,你就要盡自己的一份努力,我把這個稱為自度。同時,這張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當有惡發生時,你也有義務去阻止某惡對這最後的圖的破壞,我把這個努力稱為度他。當然,度他的辦法不一而足,這個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先說這麼多,這是我理解的空色理論。




































[ 本帖最後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0 23:47 編輯 ]
簡單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0 23:49 | 只看該作者
重新編輯過了,小安,明天再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3
sousuo 發表於 2008-2-11 00:26 | 只看該作者
但是我們怎麼知道「大圖」是什麼樣子,對於我們的每一作為又怎麼知道它在「大圖」中起的作用是「惡」還是善。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sousuo 的帖子

這個靠良知和習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chico 發表於 2008-2-11 02:55 | 只看該作者
抓賊的故事。
有個小學三年級的同學在教室里丟了錢。報告給老師,請老師幫助找到丟失的錢。老師做了個類似意見箱的「幸運盒子」拿到教師。他跟同學們說,這個盒子可以幫我們找回錢。他讓同學們離開教室,每次一個人進教室,同盒子說上兩分鐘的話,等大家同盒子講完話,盒子就會把錢找到。果然,等同學們講完話,大家進了教室,老師打開盒子,錢一分不少的在盒子裡面。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6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11 06:1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1 00:29 發表
這個靠良知和習知.


根據色空理論:

1、良知是哪裡來的?

2、其是色還是空,或兼而有之?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7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andrewjag 的帖子

顯現的為色
如何顯現出來的過程就是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8: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chico 的帖子


人性無善無惡
卻是向善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9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11 08:0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1 07:40 發表
顯現的為色
如何顯現出來的過程就是空.

早啊青青。

呵呵,看來俺們都是「掛「在網上的。

良知的產生過程是空,產生之後就是相了,那良知又是哪兒來的,如何產生的?

[ 本帖最後由 andrewjag 於 2008-2-11 08:20 編輯 ]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0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8: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drewjag 於 2008-2-11 08:03 發表

良知的產生過程是空,產生之後就是相了,那良知又是哪兒來的,如何產生的?


良知來自於那個過程啊.

這就象我問你,你現在的這些貼是哪裡來的。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11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11 08:5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1 08:06 發表


良知來自於那個過程啊.

這就象我問你,你現在的這些貼是哪裡來的。


貼貼過程容易,沒有好壞。

俺的問題是:過程是中性的,怎麼會出了善惡呢?

好像俺說的是幫警察抓賊還是幫賊逃跑。這幫助是過程,可是幫誰這個判斷卻是俺在幫助之前心裡轉動的善惡是非。
我是怎樣有這樣判斷的呢(不管幫誰),並且為什麼會這樣判斷呢(一句話,俺是怎樣知好壞的,色空在這裡的作用是什麼)?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2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andrewjag 的帖子

關於善惡,我和同往姐姐正在談.
我先問了同往姐姐"仁"字.

從結構上看,你也先理解一下這個"仁"字.

然後我們再繼續.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3
sousuo 發表於 2008-2-11 09:27 | 只看該作者
「仁」是儒家的核心命題,一言難盡。
從批林批孔處得知,克己復禮為仁,算不算一解?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4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sousuo 的帖子

不算。

我是請同往姐姐和小安從中國字的結構上來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5
sousuo 發表於 2008-2-11 09:34 | 只看該作者
說文解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6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sousuo 的帖子

沒那麼複雜。

但中國的老祖宗造字的確很了不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17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11 09:4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1 09:28 發表
不算。

我是請同往姐姐和小安從中國字的結構上來看。


仁愛仁愛,仁也應稱作愛,具有愛的意思。

仁:二人合一,還是人有二心?看來像第一個:聖經: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這裡的合二為一就是愛。也就是仁了吧。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8
sousuo 發表於 2008-2-11 09:48 | 只看該作者
維基百科
仁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倫理觀念,因為儒家的發展而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孔子之前已經有關於「仁」的觀念,但是孔子對「仁」的重視和闡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很多學者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字解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仁」字:「親也。從人二。忎,古文仁,從千心作。外「屍」內「二」,古文仁,或從屍。」按照《說文解字》本書的解釋,這裡的「親」就是親密之意。清朝段玉裁認為「仁」表示兩個人之間的親密,所以「仁」字「從人二」。但是「從人二」的「仁」不是最早的「仁」,《說文解字》說明比第一個「仁」更早的古文「仁」,還有兩種:從千心的「忎」和從屍的「𡰥」。


孔子以前的「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以前人們一般把尊親敬長、愛及民眾,忠於君主和儀文美德都稱為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使用「仁」字了,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詩經》,《書經》等古經中使用「仁」字,一般指「親愛」,「慈愛」。

孔子和儒家的「仁」
孔子繼承了前人的觀念,並且把「仁」發展成為系統的仁說。《論語》中使用」仁」字的地方有58段共105字,孔子把「仁」作為實踐中的指導原理並使之貫穿於諸道德中。他的弟子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問答說:"愛人",主要意義是善待他人。孔子闡述了君子應當是仁者的觀點。孔子的「仁」,涵義甚廣。《顏淵篇》記載顏淵、仲弓、司馬牛三人「問仁」,孔子有三種答案。

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注重仁和禮的結合,納仁於禮,用仁來充實禮。這是孔子的創新。

孟子認為仁的由來是惻隱之心,即同情心。其一例為見"孺子將入於井"時的"不忍人之心"。

仁與義合稱為仁義。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9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sousuo 的帖子



謝謝轉載,我想再等等同往姐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0
 樓主|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andrewjag 的帖子

先參見sousuo的轉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