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想的大學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11 0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象  
  
  大學的理想,或推進學術探求真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價值觀,便是寄寓於如此美麗的一個個故事而傳承的  
  
  1  

  理想的大學該是什麼樣子?星期天突然想到。

  星期天早晨,有我最喜歡的NPR(全美公共電台)主持人麗安·漢森的節目。吃完早飯,舉啞鈴的時候,麗安就笑盈盈地請來頂呱呱的Puzzle Master 謎語大王威爾·肖茨,讓我猜15分鐘字謎。

  威爾是當得上一個「頂」字的。據維基百科介紹,他擁有我們這個星球上惟一的「謎語學」(enigmatology)學位,前無古人——但願別後無來者!威爾的故事,得從1974年他進印地安納大學(簡稱印大)講起。在紀錄片《字戲》里,威爾回憶了那段崢嶸歲月。印大有一條了不起的規定,本科生可以自行設計學位課程,專業方向不限,只消滿足基礎課及學分要求。威爾從小愛猜謎,就試著提交一份謎語學學位課程計劃。教授們大吃一驚,將他叫到辦公室問話。他把「學術意義」振振有辭說了一通,居然批准了!於是,威爾按照自己的規劃,念完謎語學課程(歷史與文學為主),寫出西方謎語史的論文,戴上了學士帽。他是事業心極強的人。因為,接著他考取著名的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三年後獲法律博士學位(JD),也未受律師樓的「誘惑」而改變志向。他沒去考律師,卻進了一家雜誌社編寫字謎,開始了艱巨而輝煌的謎語編輯與創作生涯。今天,他執掌著《紐約時報》的縱橫填空字謎和NPR周日字謎節目這一雙謎語娛樂業的高峰;家藏兩萬種古今謎語文獻,包括16世紀珍本;還創辦了全美字謎大賽和萬國謎語錦標賽,擔任世界各地的謎語賽事的主席、評委或特邀顧問。

  這一切,都始於那條充滿信任又賦予責任的學位課程規定:美國少了一名律師,成全一位天才,為我們——從地鐵里的上班族到公園長椅上的休閑客,從歌星球星到白宮主人,所有不時埋頭在字謎里的男男女女——帶來無窮的挑戰和樂趣。

  我在威爾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大學。那裡,學生可以自由發展個性與才智,而不必套進同樣的模子,試圖長成或裝扮同樣的身材,千人一面,一個腦袋。  
  
  2  

  不知是家境貧寒還是因病輟學,黛文沒能上大學。後來結婚成家,攢了點錢,才下決心,去哈佛的社區成人教育夜校報了名。那是16年前的事。

  黛文選了英文專業,她的興趣愛好。有一門書籍史,是侯敦(珍本善本)圖書館主任司托達先生的課。開始她有些猶豫,怕內容深,考不過。可是司先生把古書行當講得神了,黛文在今年1月號《哈佛雜誌》上說,儘是浪漫傳奇式的故事!她一頭鑽進侯敦圖書館,在司先生的指導下,學會了修復古書。慢慢地,又摸清了古書市場的門道。一不做二不休,她借了8000美元做啟動資本,拉上丈夫一塊兒四處覓古書。終於,在哈佛附近開了一爿夫妻小店,專營18世紀以前的古書。現在,這家松木地板、飄逸著羊皮紙同漿糊清香的書屋,已經譽滿全球:出版古書目錄達三十餘種,客戶包括歐美各大圖書館和收藏家。不過,黛文最自豪的,還是買到一冊破舊的英國史,扉頁帶一個印記「Bibiothecae Harv;Lib;170920;1;8」。原來是哈佛圖書館1764年大火的劫餘,當時被人借出而存世的孤本:黛文替哈佛找回來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入藏侯敦。

  侯敦圖書館從前我常去,聽老館長邦德先生講中世紀抄本與早期印刷版本。那是邦先生1986年退休前最後一次開課,我的導師班生先生囑咐,邦先生的古書學問尤其鑒定抄本殘卷和手稿筆跡的本領沒人趕得上,一定不可錯過。其時司先生是老館長的助手,尚在中年,留一部黑白相間的美髯。每節課所用古書,由他放在一個帶輪子的小書架上推來書房。然後就恭恭敬敬地立於邦先生身後,從不插話。邦先生講到哪一本,他便從書架上取下,讓我們輪流過目。邦先生自己不看,也無講稿,只是興緻勃勃一路說去,版本源流、歷代著錄、皮紙筆墨等等;書,都在他腦子裡。

  邦先生是哈佛的語言史博士,古典語文之外,還研究文藝復興與18世紀文學。關於邦先生有個出名的故事:兩百多年前,英國有個學者斯瑪特(Christopher Smart,1722-1771),才高八斗,譯過大衛王《詩篇》和羅馬大詩人賀拉斯。後來不幸患了宗教癲狂,老在大街上跪著祈禱。結果被送進瘋人院,同一隻貓兒作伴。關了7年出院,卻又因欠債收監,死在牢里。留下一沓凌亂的手稿片斷,至1939年,方才整理髮表,題為《歡愉在羔羊》(Jubilate Agno),學界轟動一時。可是好些段落十分費解,彷彿密碼,無人能解讀。邦先生二戰期間投筆從戎,曾破譯日軍密碼。複員後到侯敦工作,見了《羔羊》的手稿,便有心破譯。一天,他半夜醒來,忽然靈感降臨:會不會是原稿曾經摺疊,破損了導致片斷的順序錯亂?他在腦海里「逆向工程」復原……果然,將片斷重新「疊」過,原先密碼似的文句就一一對上,意思就通了!而且,字字合著節拍,那麼熱烈,竟是一首祈禱般的獻在上帝面前的長詩(B片斷,695行以下):

  因我要細細思量我的貓咪傑弗利

  因他是永生上帝的僕人在盡職在天天侍奉

  因他一見上帝的榮耀照亮東方就禮拜用他的方式

  因他那個樣子以優雅的極快把身子圍繞七次……因他懂得上帝乃他的救主

  因沒有什麼比他靜靜卧著更加甜美因沒有什麼比行動中他的生命更加活潑

  因他是主的窮人是呀從來仁愛就這麼喚他——可憐的傑弗利可憐的傑弗利!耗子咬了你的脖子……

  我想,黛文在司先生課上聽的「浪漫傳奇」,肯定有老館長尋訪古書、破譯殘卷的故事。大學的理想,或推進學術探求真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價值觀,便是寄寓於如此美麗的一個個故事而傳承的。缺了這些故事,錢再多,也堆不出哪怕是稍微像樣的大學。相反,大學一旦被金錢腐蝕、為權勢支配,就成了發財商人和大員秘書的停車場。  
  
  3  

  讀者有心或許會問:那些都是美國的故事,中國呢?偌大的國家,可有一間理想的大學,書上描繪的西南聯大不算?

  有的。星期天早晨,威爾由麗安搭檔,拿字謎把影星湯姆·漢克斯繞得團團轉的當兒,我的思緒從印大和哈佛夜校,飛向我的母校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大本部)。

  如果放在時下流行的大學排行榜上打分,30年前的昆明師院,絕對只有墊底的份,離媒體宣傳的「一流大學」指標差十萬八千里。然而,她有三樣排行榜容納不了的寶貴價值:自由、寬容、關愛學生。

  因為自由,我們班21個老知青,「政治面貌」清一色的群眾,一入學就「造反」。鬧到省政府,鬧到教育部,直至發文推翻高考錄取截留中學英語教師的「土政策」,把我們從兩年制「專修班」恢復為四年本科。因為寬容,我們可以要求(沒錯,是要求,不是請求)學校掉換政治教員,聘任一位沒有大學學歷但精通國際共運和黨史的「社會青年」劉老師,給我們講授黨史。英語口語,則聘請了緬共老戰士、歸國華僑鄭老師,也是無大學學歷的「草莽俊傑」。因為班主任木文典老師與系主任劉欽先生的關心愛護,我得以豁免專業課,「吃小灶」參加劉先生和外教給青年教師開的英美文學精讀。

  回想起來,那時的昆明師院確是理想的學習環境。教師是「老中青三結合」的梯隊,沒有評估沒有「工程」,自然也無人抄襲,無人交版面費,炮製「核心期刊」論文,無人騙取基金塞腰包里當學生的老闆。全都一心撲在教學上,認真備課上課,隨時可以請教。劉先生本人是香港大學的高材生,尤善作品分析,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皆廣徵博引舉例闡釋,是新批評派的路子。校園不大,守著幾處西南聯大的遺跡,烈士墓、紀念碑,讓我們一邊景仰先賢,一邊散步讀書。學生不多,互相認識,經常合作,例如與中文系同學一起辦報。圖書館藏書不豐,但有聯大留下的部分舊藏。除了伙食欠佳,豬肉雞蛋仍定量供應,不及現在;其他哪一方面,如今排行榜上的「一流大學」即便租到個諾貝爾獎,能夠相比?

  有一年,弗吉尼亞大學的西南聯大史專家易社強(John Israel)教授來訪。做完講座,為了體驗學生生活,跟我們班一同下鄉。躺在鋪上聊天時,易先生說,你們現在蠻像聯大呀!他看得很准。那師生戮力同心、艱苦奮鬥、勇於抗爭、不畏險阻的精神,繼承的正是20世紀中國大學最優秀的傳統。而在外語系,這自由的空氣和寬容的氛圍,是跟劉先生的領導與關愛分不開的。

  我最後一次見到劉先生,是在1983年。他出差來北京,我陪他去會李賦寧先生。商洽什麼公事忘了,只記得他們談得投緣的笑容,以及走在未名湖畔,他那高高的顴骨上冬日的一抹餘輝。劉先生去世得早,沒見著上個世紀90年代大學的蛻變。不然,當歪風壓倒理想之日,「主的窮人」「可憐的傑弗利」被一隻只碩鼠咬住脖子,真不知他會多麼痛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