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僑報 美國衰退,中國難以獨善其身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8-1-28 1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消息人士近日透露,為掌握中國投資類業務風險整體狀況,特別是大型銀行投資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次級債券的風險狀況,中國銀監會將按照新會計準則,按季監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幾家大型金融機構的損益情況。

  當前,美國的次貸危機正在放大。在花旗集團與美林證券相繼曝出巨虧后, 美聯儲終於按捺不住,於昨日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這是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首次緊急降息,也是自1984年以來聯邦基金利率的單次最大降幅,可能標誌著全球經濟拐入新的航道。

  這段時間, 美歐及日本股市「跌跌不休」,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在內的股市已受其影響而出現大幅下跌。已經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放慢,進入衰退的跡象明顯。次貸危機影響到了經濟發展, 使其陷入衰退狀況, 而經濟衰退又加劇了次貸危機的深度,這種惡性循環頗為可怕。

  中國能否獨善其身呢?回答是否定的。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對外貿易中,對美國的出口佔了一半以上。美國經濟衰退,必然導致消費進入低谷,也必然大大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由此,中國的出口企業將受到嚴重影響,以出口為拉動的中國經濟怎能不受影響呢?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次貸危機必然對中國的資本市場造成影響。現在看來, 已經言中了。

  次貸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更加直接和巨大。在危機中, 中國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這三大銀行像美國花旗集團一樣, 都多多少少地投資了次貸債券,隨著危機的加深,這種次貸債券可能很快變得「一文不值」, 三大銀行豈能不受損失?

  北京《中國證券報》21日稱,截至去年9月末,中國銀行持有美國次級住房抵押債券74.51億美元,與其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4.96億美元,與開始投入的96.47美元相比較,已經大大縮水。儘管中國銀行22日出面予以否認,但依然沒能止住當天的跌勢。另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投資次債12.29億美元和10.62億美元, 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工商銀行次貸撥備覆蓋可能損失的比例約為30%,中國建設銀行約為40%。假如次貸危機進一步加深,這三大銀行的投資血本無歸也不是沒有可能。雖然出現像花旗集團那種單季巨虧, 導致資金鏈斷裂,面臨「四面愁歌」的可能性不大,但其對中國的銀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

  在全球經濟已形成一個連動整體的今天, 次貸危機對中國這樣處於金融深化初級階段的新興市場來說, 危害深遠。這種危害不是直接對金融機構帶來的資產損失,而是一種發展方向與路徑的迷失。

  目前, 這幾家大型銀行要做的是從一再強調「影響不大」的安撫性話語中轉過頭來, 拿出實實在在的應對舉措, 把損失減少到最小;要徹底向廣大股東、股民公開透明地公布真正虧損多少的事實真相。

  筆者注意到,次貸危機已經牽動監管神經,中國銀監會正在跟蹤中國銀行的損益變化。對於出現較大風險的海外投資業務要加大監測和風險提示, 幫助其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 同時加大監管力度, 處理好業務創新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中國大型商業銀行在海外投資的品種和金額不小,應迅速對這些投資品種進行嚴格排查, 以及早發現隱患,及時採取應對策略。中國企業在海外大膽開拓的同時,還要避免成為轉嫁金融風險的棋子。

  次貸危機再次教訓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外海產品必須慎重、再慎重。(作者 余豐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