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二屆全國蟋蟀歌唱競賽--中國的這個老玩意挺有意思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1-26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人看稀奇:中國的這個老玩意挺有意思
在第二屆全國蟋蟀歌唱競賽開始之前,主持人向競爭者發出嚴厲警告:不要讓蟋蟀吃藥,違者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參加者在大鹽瓶般的玻璃瓶子里排隊。有些瓶子底部還有軟墊,驅走12月末的寒氣,認為大家知道蟋蟀在寒冷的時候不會唱歌。裁判揮舞著測量聲音的儀器。

  在蟋蟀的喧鬧中,愛好者牛周(音譯,Niu Zhou)表示,全世界有數十億可以唱歌的蟋蟀,但只有一個帕瓦羅蒂。

  在北京這座城市,蟋蟀受到非常嚴肅的對待,最好的品種可能值數千美元。但這並不完全關於錢。渴望欣賞自己文化中古老而獨特部分的年輕北京人重新發掘了蟋蟀。這裡的愛好者還組織了鬥蟋蟀,而且蟋蟀歌唱大賽的發起者計劃準備蟋蟀比美大賽。

  參加這些活動的有男有女(大部分是男的),他們對自己的業餘愛好熱情洋溢,因此他們的手機鈴聲也是蟋蟀鳴叫般。這些年輕的蟋蟀愛好者在網際網路論壇上分享他們寶貝的照片。

  29歲的李雪原(音譯,Li Xuegyan)表示,「蟋蟀已經變成一種風尚,在過去我們被告知我們應該只愛黨愛國,我們不應該有業餘愛好。現在人們喜歡蟋蟀,因為這是表達個性的一種方式。」在多數情況下,李雪原總是隨身帶著他的寵物蟋蟀。

  中國養蟋蟀的傳統可以追溯倒7世紀的唐代,那時候這是被寵壞的王子們所喜愛的消遣。在1949年共產黨掌權以後,蟋蟀被視為腐朽階級的玩物,這個傳統近乎於消失。

  牛周表示,「自己的祖父過去就養蟋蟀,但受共產主義教育的父親則不贊成。他告訴我養蟋蟀會讓我腐化。」

  牛周和李雪原的形象並不符合人們對蟋蟀愛好者形象的期望。他們個子高,衣著體面,留著稍長的運動型髮式。牛周身穿牛仔褲和皮製飛行夾克,這是為了更好地給蟋蟀保暖。他還帶著筆記本電腦包,用來裝在市場買到的蟋蟀用品)。

  牛周養蟋蟀的靈感部分來自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末代皇帝》,片中有年幼的溥儀皇帝玩蟋蟀的情節。牛周表示,同時代的人對西方文化的沉迷讓他感到厭煩。他對電影、音樂和電子遊戲都不感興趣,他想要一種明顯中國化的愛好。他發現這種小蟲子獨特的聲音和複雜的鉗形下頜及快速震動的翅膀令人著迷。「如果畢加索畫過蟋蟀,你能想象那有多酷嗎?」

  蟋蟀愛好者與其說是蟋蟀迷不如說是鑒賞家。他們大多數是知識分子。而且這群人和京劇愛好者之間有重疊——也許是因為對未經訓練的耳朵而言,京劇的刺耳就和這些啁啾的昆蟲一樣。

  一隻鬥蟋蟀價格可以高達一萬美元——因為它們可以從賭客手中贏錢。但這項活動成為富人消遣不僅僅是因為蟋蟀的價格。愛好者們希望投資器具。而且和玩偶一樣,配件才是真正最有意思的。經營蟋蟀用品店的趙伯光(音譯,Zhao Boguang)表示生意很好。

  現代技術讓鬥蟋蟀變得更容易觀看。肉眼難以看清的對手在大屏幕上被放大,人們可以欣賞下頜的力量和蟋蟀把對手扔出場地的優美。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