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或以提振內需應對外部經濟挑戰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1-25 1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周四將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經濟數據,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連續第二年超過11%幾乎已成定局,這一增長水平即使以中國近年來的標準衡量也是相當高的。

但鑒於全球經濟增速有可能在美國引領下出現放緩,中國政府的施政重點現在看來很有可能發生轉變,從遏制因經濟蓬勃發展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和其他過熱現象,轉到為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而維持經濟的必要增長上來。中國政府計劃今年新增1,000萬個城鎮就業機會。這意味著政府將更加註重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很長時間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事實上,中國的出口增速在去年最後幾個月已開始放緩,其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顯現。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在去年第二季度達到11.9%的峰值后便開始下行,第三季度降至11.5%,第四季度的增速看來還會進一步回落。

一些出口商由於來自美國的訂單下降正計劃裁員,這有可能進一步對家庭和消費者支出造成負面影響。更為糟糕的是,目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也在侵蝕著人們的購買力,而股價以及某些城市房價的下跌又使人們的財富進一步縮水。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本周表示,2008年國內外的經濟和金融環境將更為複雜,中國的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眼下,中國領導人仍將主要注意力放在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上,中國去年的通貨膨脹率已接近5%。政府甚至出台了凍結電價和燃料價格的措施,並對某些食品實施了價格控制。持續的通貨膨脹限制了政府通過降息等舉措提振經濟的能力。但如果通貨膨脹形勢出現緩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形勢繼續惡化,當前的這種局面有可能迅速出現改觀。

中國銀河證券(China Galaxy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中國政府已開始關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雖然人們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最差也能達到9%左右,但這一增速與過去兩年的落差卻是十分明顯的。左小蕾說,政府應該刺激國內消費,以彌補外部需求下降造成的不利影響。

其實,中國政府在化解這種不利影響方面一直是不遺餘力的。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的1998年,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使經濟增長率得以維持在接近8%的水平。但這種刺激經濟的做法也存在危險性,那就是一旦政策效應消退,經濟便有可能陷入蕭條。

近年來,住房、工廠和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方面的投資增長得如此之快,以致於許多官員擔心會出現供大於求局面。為避免產能過剩,中國政府頻繁出台遏制投資增長的措施,並警告說要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但如果中國領導層認定需要上馬更多基礎設施項目以抵消出口增長放緩產生的不利影響,上述擔心可能就會被拋到腦後了。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亞洲經濟學家格倫•馬奎爾(Glenn Maguire)說,如果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速度確實嚴重放緩,那麼中國要維持確保社會穩定所必需的經濟增長速度,就需要加大建設和投資力度。就業人數的增長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的份量可要大大超過對產能過剩和無效投資的抽象擔憂。馬奎爾因此認為,中國政府有可能暫時放棄一段對更均衡增長的追求。

中國已經上馬了許多大型投資項目。鐵道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今年將大力加快鐵路新線建設,根據計劃中國今年將斥資人民幣410億元新增鐵路通車裡程7,820公里。鑒於聯合國估計中國的城市人口每年將增加1,800萬,因此加快住房和公用事業建設大可不必擔心造成供大於求。除北京外,中國目前還有成都、武漢和廣州等十個左右城市也在興建和擴建地鐵系統,另有幾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計劃正待批准。

多數分析師還預計,政府對原材料和高污染產品出口的稅收和監管限制也會放鬆。這些去年出台的限制措施旨在解決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引發了中國與美歐間的政治摩擦,還導致大量資金湧入銀行體系,使其難以有效處置。

但隨著美國經濟出現疲軟,中國政府要求遏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的聲音也減弱了下來。中國的出口增速已從2007年上半年的29%放緩至下半年的22%,政府又開始考慮扶持出口商了。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上周表示,企業出口正面臨著新的壓力,穩定出口的任務非常重。

全球經濟增長的溫和放緩實際上有助於緩解中國近年來出現的一些經濟問題。國內食品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就是全球農產品市場供應吃緊推動的,而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則導致大量資金湧入國內銀行體系。政府的一些智庫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會略微放緩,仍可維持在10%至11%的水平,鑒於經濟增長率超過11%后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這一增長水平更為人們所樂見。

但如果出口大幅滑坡導致失業率上升,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國家發改委經濟學家樊彩躍本周撰文稱,雖然出口增長目前出現的放緩勢頭有助於縮小貿易順差、糾正外部失衡,但中國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仍然需要維持一定的出口增速,因此如果出口增長大幅放緩,將對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不利。

為了改善中國經濟易受出口和投資波動影響的局面,政府過去兩年中一直試圖鼓勵國內消費者少存多花。但改變人們的支出習慣可比上馬公共工程要費時得多。國內消費支出增速迄今未有明顯增長。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中國去年1至11月的零售額增幅為12.8%,與2006年全年的12.7%相差不大。

中國政府今年仍在陸續出台可增加人們消費能力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繼續擴大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降低人們的醫療和養老負擔等。

Andrew Batson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