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魂的進化

[複製鏈接]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也和話 發表於 2008-1-14 0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代基督教認為人是二元化的,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肉體死後,靈魂不滅,要受耶和華審判,然後,信的人,不管是殺人、放火、強姦,照上天堂;不信的,不管做了多少好事,一律下地獄受永火燒烤。

這個概念是從人們有靈魂這個概念起,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才發展到現在的樣子。要了解靈魂的歷史,我們得回到六千年前的中東。


兩個古代文明


由西面的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東面的底格里斯河(Tigris)衝出的平原地帶,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文,mesos 之間, potamos 河流,即「兩河之間」)。在現代的地圖,美索不達米亞相當於伊拉克大部分和伊朗的西面。蘇美爾(Sumer,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和巴比倫(公元前3000年-前700年)是其中兩個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有記載的最早文明發源地,他們是最早掌握耕種技術的人群之一,他們也是最早懂得通商的人,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更是人類文明第一個使用法典的人,根據傳說,漢謨拉比是從太陽神那裡得到律法的(對不起,希伯來神話的耶和華還沒有出世,還有,漢謨拉比從太陽神手裡接過律法的浮雕刻在美國最高法院南面牆)。



美國最高法院南面牆,從左邊開始,前兩個是太陽神和(他的助手?),第三個是漢謨拉比,第四個是埃及第一個法老Menes,第五個是摩西拿著耶和華給的戒律,從右邊數第四個是我們的聖人孔子。

(在圖上用左鍵快按兩下看全圖)


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面生活的蘇美爾人(Sumerian,也稱蘇美人)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民族,他們用蘆葦筆在濕泥坯上按字,然後烘乾或曬乾泥坯,因為字型一頭粗一頭細,他們發明的文字也叫作楔形文字(cuneiform)或釘形文字,從公元前3000年一直沿用到公元75年。最早的泥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00年。因為泥板被烘過,它們能夠一直良好保存到現今,現存大概有五十萬塊泥板分佈在不同的博物館等待破譯。其中一塊公元前1800年的,Plimpton 322,刻著勾股定理的一些整數例子。正因為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詳細地紀錄了當時的天文現象和他們的生活,也因為是這些泥板的破譯,我們能夠很好地了解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雖然蘇美爾人是最早有記載的文明和在中東生活,但是他們並不是中東人(non-Semitic),他們的祖先我們知道得很少,從蘇美爾人的記載,耕種技術並不是他們最早掌握的。灌溉技術有更早的歷史,大概是公元前6000年就掌握了。



巴比倫的勾股定理a^2+ b^2= c^2的數例,第一列是 (c/a)^2 ,第二列是b,第三列是c,第四列是行數,當然這些數是60進位。他們c/a的用法,也可以推測他們可能有正弦或餘弦的概念。


大概同一時期,在美索不達米亞西南邊五百英里遠的尼羅河,存在著另外一個燦爛的古文明——埃及。幾乎在同一時期,埃及人也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文字。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和平地共存了大約三千年(公元前3500年—前500年),一直到希臘文化的崛起。

古埃及人也一樣的詳細記錄了天文、軍事、通商和文化。不過,他們使用的是莎草紙,要不是非洲乾燥的天氣,他們的記錄早就失傳了。所以,我們對埃及文化的了解比美索不達米亞少得多。我們對埃及文化主要是從他們墳墓里的物品、神廟裡的石刻文字和遺傳下來的很少數的莎草紙里得到。

大概公元前1050年,蘇美爾的楔形文字被腓尼基人採納,和古埃及文字結合創造出腓尼基字母(Phoenician alphabet)。腓尼基人起源於今巴勒斯坦附近,信奉多神教,善於通商,他們的文字也因為通商被傳到不同的國家,成了很多文字的祖先。腓尼基字母的一個分支,公元前八世紀的亞蘭字母(Aramaic alphabet)是希伯來字母的祖先,而希臘字母則是腓尼基字母的直接後代。

因為兩個文明都在河邊孕育,關於大洪水的記載當然也少不了。不過這個得另論。


宗教和冥界的概念


蘇美爾人是人類最早有記錄的有宗教信仰的人。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由十二個獨立的城邦(city state)組成,這些城邦以運河和界石為分界。每個城邦的中心是各自城市的保護神(或女神)廟(城隍廟)。每個城邦由一個祭司、國王或州長統治,他們都和該城市的宗教儀式有密切的聯繫。

因為隨著時間的變遷,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也變,他們沒有一套統一的宗教。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神話也非常複雜。不過,有一個共同的,就是他們信的是多神教,但同時也是單一主神教(henotheism)。根據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天神An和地女神Ki結合生出Enlil(En = Lord, Lil = Air,譯作Lord of the Open Field 或者Lord of the Wind),Enlil卻比一切的神還要萬能,這根希臘神話里的宙斯相像。

根據蘇美爾神話,人是神用泥土做成的,但是,這泥土是特別沾有一個被殺掉的神的血肉處理過的,造人目的是伺候神。假如神發怒,他們就用地震或風暴來懲罰人。蘇美爾人認為人只有在神的憐憫下才能生存。

蘇美爾人對死亡的看法是悲觀的,他們認為罪的代價是病痛和死亡。這個看法,經過猶太人過濾和簡單化,就是以後基督教的「罪的代價就是死」的前身。(參見大英百科全書,death Mesopotamia,「They were grim and stark: sickness and death were the wages of sin. This view was to percolate, with pitiless logic and simplicity, through Judaism into Christianity.」)雖然蘇美人利亞人死後他們會下葬,但是,他們卻不象埃及人一樣特別處理屍體,這些證據我們可以從發掘出的蘇美爾人墳墓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阿卡德(Akkad),是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城邦,阿卡德人最後打敗蘇美爾人而統一美索不達米亞中部。美索不達米亞人不解剖屍體,他們認為心是控制智力思維的,肝臟是控制情感的,胃是狡猾的,子宮是激情的,耳朵和眼睛是控制注意力的。而一個只有骨肉的軀體,一定要有呼吸才有生命。因此,在美索不達米亞,呼吸和生命被認為是同一樣東西。阿卡德人的喉嚨、呼吸和生命都用同一個字表示,napistu。有點似曾相識吧? 大概一千五百年後,「耶 和 華 神 用 地 上 的 塵 土 造 人 , 將 生 氣 吹 在 他 鼻 孔 里 , 他 就 成 了 有 靈 的 活 人 , 名 叫 亞 當 。」(Genesis 2:7, 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

蘇美爾-阿卡德人有靈魂這個概念,但是,他們只是認為人死後,靈魂離開了肉體永世在陰間飄蕩,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地。

蘇美爾人的冥界名稱為「阿普斯」(Apzu/Apsu),是一個骯髒陰暗又充滿了惡魔妖怪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有靈魂受罰的概念。他們還有一個概念,無論是人還是神,死了以後都要根據生前的作為在阿普斯受到不同的待遇。

古埃及是兩個關於冥界重要思想的發源地。第一個是一個可以給予人們復活和永生的神。第二個是死後的審判,逝者的生前所為會影響他死後命運。

歐西里斯(Osiris)是埃及神話中的冥王,他是一位死了又復活的神,他給他的崇拜者的禮物是復活永生。他的來歷不是很清楚,一開始他是埃及Busiris城市的城隍廟神,到了公元前2400年,他有了雙重的角色,生育神和復活的國王。開始是法老追求這個給予復活的神,到了後來,平民也加入了追求的隊伍。

正因為是埃及人這些思想,他們一直都認為他們的社會是由神、亡魂和活人組成的。也正是這些對冥界的追求,他們才築起龐大的金字塔(法老的墳墓)和複雜的屍體加工處理(木乃伊)。

古埃及人對人和靈魂有一套特別詳細的理論和記載(大概公元前2500年)。他們認為人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肉身叫作khat,最後是要腐爛的。肉身要有「生命之力」,ka,來維持的,ka是呼吸的意思。Ka是由一位叫Khnum的神造出來的,或者,也可以從父親的精液傳下來。但是,ka在身體的哪一部分,埃及人沒有說清楚。「去到某個人的ka」在古埃及是死掉的意思。如果ka離開了人體,人也死掉了。人死後,ka雖然可以繼續在體外生存,但是要用靠食物和飲料來維持的,所以,在埃及,人死後,要用食物、飲料為祭品。而ka要繼續享受死後的生活的話,它就需要其它的陪葬品。

Ba 是靈魂的另一部分,也是跟我們現在理解的靈魂概念最相近的。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就是因為ba在指宰。同樣,ba在活人的哪一部分也很模糊。一個人的ba隨著人的最後一次呼吸,它就離開人的肉體,但是,它依舊要依附屍體生存。通常,ba是被描述為人頭鳥身的東西在墳墓附近飛翔或者站在在墳墓附近的樹上。因此,ba要繼續生存,屍體一定要保存好。



ba


Ib,或者是心,又靈魂的一個組成部分。Ib是指宰人的思維和情感的東西,包括自由意志和意願。去冥界最重要的部分是ib,人死後,ib要受到正義公正女神(Ma』at, Maat)的審判。受審判時,ib要按照一份罪的列表逐件數,如果沒有犯罪,ib就會輕一點。到數完后,ib就要和「Maat的羽毛」(feather of Maat)比較,如果比羽毛輕,這個ib就送到歐西里斯(Osiris)那裡復活永生,相反,那個人的ib就被送到吃死人的惡魔Ammit做美食,靈魂也到此結束。



Maat



Amitt


埃及人所說的復活也不是說原來的屍體復活,而是ib被送到歐西里斯那裡,然後,ba飛到冥界和ka會合成新的Akh。

這只是簡單的介紹古埃及人的靈魂觀,他們的人和靈魂還包括khu、sekhem、sheut(khaibit)和ren,這裡不再祥細作論。

由於對屍體的處理,埃及人對人體的器官構造很了解,公元前1600年,他們就有了人體結構圖。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臘人,他們雖然也有解剖屍體,但他們認為解剖屍體對人體的理解是沒有用的,因為人死後靈魂都離開了肉體,沒有靈魂的肉體是沒有用的。


[ 本帖最後由 也和話 於 2008-1-14 04:05 編輯 ]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沙發
 樓主| 也和話 發表於 2008-1-14 0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也和話 的帖子

希伯來神話的靈魂


猶太教所重視的不是死後的事情,而是今世的事情。也正因為是這個原因,《舊約》(公元前1200年—前200年成書)里沒有對靈魂、復活、永生的詳細描述。也是這個原因,給了後人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神話的影響(要記住希伯來文是楔形文字和埃及文字結合的產物),猶太人是有靈魂在死後繼續存在的概念。但是他們對靈魂的概念卻很模糊。

首先,猶太人認為人有生命是因為神把生氣(靈魂)吹進了人里(Genesis 2:7),這生氣和血結合在一起是不可分離的:「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贖罪。」(Leviticus 17:11, For the life of the flesh is in the blood: and I have given it to you upon the altar to make an atonement for your souls: for it is the blood that maketh an atonement for the soul.)注意,這裡是用血贖罪,不是用盲信。

若果這個靈魂離開了肉體,人就會死掉,「她將近於死,靈魂要走的時候」(Genesis 35:18,And it came to pass, as her soul was in departing)。

人死後,靈魂去到冥界(shoel)等待審判,根據審判,有些有機會回到耶和華那裡,有些會給耶和華毀滅掉(Ezekiel 18:4)。但是,誰會回去,誰會給毀滅掉,什麼時候回去,他們沒有統一的看法。他們更沒有地獄永火的概念。

正本的猶太經文里是沒有說復活的,猶太人的兩支大部落Pharisee和Sadducee,在公元前各持有不同的看法。Pharisee也承認經文沒有直接寫到復活,但是根據經文受到神啟,他們認為彌賽亞回來時,他們的靈魂會找回肉身然後復活。Sadducee則相信完全沒有復活。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羅馬人攻陷,從此Sadducee也消失了。現在猶太人相信的復活是Pharisee人的觀點,好可能是受到波斯宗教的影響。

那麼,舊約里的靈魂究竟是不是現代我們理解的靈魂呢?

古希伯萊文的靈魂(生氣)是rûah(也有寫作ruach),是呼吸或者是空氣、風的意思。在舊約里,rûah通常被譯為靈(spirit)而不是soul,在古代,spirit 和soul是通用的,後來基督教才區分spirit 和soul。Rûah的同義詞是nišmat,也是呼吸的意思。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nišmat hayyîm]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nephesh]的活人,名叫亞當。」(Genesis 2:7, 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nišmat hayyîm]; 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 [nephesh].)

「凡有血肉,有氣息[rûah]的活物,都一對一對地到挪亞那裡,進入方舟。」(Genesis 7:15, And they went in unto Noah into the ark, two and two of all flesh, wherein is the breath [rûah] of life.)

Rûah在舊約里出現368次,其中233次被譯為精靈,其餘135次被譯成最少15種不同的字。

「塵土仍歸於地,靈[rûah]仍歸於賜靈的神。」(Ecclesiastes 12:7, Then shall the dust return to the earth as it was: and the spirit [rûah] shall return unto God who gave it.)

「要為風[rûah]定輕重」(Job 28:25, To make the weight for the winds [rûah])

Rûah elohîm是神的精靈的意思,注意,這裡的elohîm是複數。

「神的靈[rûah elohîm]運行在水面上。」(Genesis 1:2, And the Spirit of God [rûah elohîm]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又以神的靈[rûah elohîm]充滿了他」(Exodus 35:31, And he hath filled him with the spirit of God [rûah elohîm])

希伯來文nephesh 在舊約里出現754次,原意是動物或者是有生命的東西,有472次被譯成靈魂 soul,其餘的有44種譯法。Neshamah 是nephesh的另一個寫法,出現了19次,在Isaiah 57:16被譯成靈魂,其它的被譯成4個不同的字。Nephesh和neshamah都是從詞根Nshm所出,Nshm就是呼吸的意思。Nedibathi 出現一次,是我的靈魂的意思。但是,nephesh卻也被用來指死人(Leviticus 21:11, Numbers 6:6, Haggai 2:13),可見猶太人對靈魂這個概念是糊塗的,或者,乾脆我們說舊約的靈魂根本就不是基督教的靈魂。

另一個希伯來字leb,是心、思想、意願的意思, leb和lebab有775次被譯為心,其它的88次被譯為25種不同的字。雖然被譯為心,但是,leb跟rûah、nephesh、neshamah、nedibathi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很相近,有靈魂的意思。

不難看出,希伯來人的靈魂的概念是一個會呼吸的東西(不管是人還是動物),跟美索不達米亞的呼吸/生命的概念一樣,但他們的概念跟埃及的概念更加相近,埃及的ka和ib概念基本上就是希伯來的rûah和leb。

而希伯來人用rûah elohîm(氣、風、靈)來描寫耶和華,這令人懷疑Enlil(也有氣、風的意思)是不是耶和華的前身。


基督教靈魂的真正歷史


講完歷史,我們再尋根。

埃及人的靈魂永存這個概念後來傳到希臘,歷史學家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五世紀)在他的《歷史》里敘述埃及人是第一個認為靈魂是可以從肉身分離和永存的(「The Egyptians were the first that asserted that the soul of man is immortal...This opinion some among the Greeks have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dopted as their own」—— 希羅多德History-Euterpe),這個概念被古希臘人所採納和發揚光大,最初的是蘇格拉底(Socrates)和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柏拉圖則是第一個將靈魂不滅的概念普及到整個希臘。

蘇格拉底所說的:「Be of good cheer, and do not lament my passing ...When you lay me down in my grave, say that you are burying my body only, and not my soul.」(「要輕鬆起來,不要為我的死而悲哀,你把我的屍體放進墳墓里時,你埋葬的是我的屍體,並不是我的靈魂。」——柏拉圖Phaedo),跟今天基督教所教的不差幾分。

「The soul whose inseparable attitude is life will never admit of life's opposite, death. Thus the soul is shown to be immortal, and since immortal, indestructible...Do we believe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death? To be sure. And is this anything but the separation of the soul and body? And being dead is the attainment of this separation, when the soul exists in herself and separate from the body, and the body is parted from the soul. That is death.... Death is merely the separation of the soul and body.」(「對靈魂不可分離的態度是生命永遠不承認他的反面,死亡。因此,靈魂被證明是不朽的, 並且因為不朽, 是堅不可摧的... 我們是相信有死亡嗎? 是肯定的。除了靈魂和身體的分離外有其它的嗎? 死亡是因為達到這個分離, 是當靈魂獨立存在和從身體分離,並且身體從靈魂分離。那就是死亡.... 死亡僅僅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Phaedo)

靈魂不滅論還在柏拉圖的The Republic出現,「The soul of man is immortal and imperishable.」(「人的靈魂是不朽和不滅的。」)

古代的猶太人也深深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古希臘的影響,猶太人他們自己怎麼說?我們可以從《猶太人百科叢書》(The Jewish Encyclopedia)里看到一瞥:

「The belief that the soul continues its existence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the body is a matter of philosophical or theological speculation rather than of simple faith, and is accordingly nowhere expressly taught in Holy Scripture. As long as the soul was conceived to be merely a breath ("nefesh"; "neshamah"; comp. "anima"), and inseparably connected, if not identified, with the life-blood (Gen. ix. 4, comp. iv. 11; Lev. xvii. 11; see Soul), no real substance could be ascribed to it. As soon as the spirit or breath of God ("nishmat" or "ruah hayyim"), which was believed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both in man and in beast (Gen. ii. 7, vi. 17, vii. 22; Job xxvii. 3), is taken away (Ps. cxlvi. 4) or returns to God (Eccl. xii. 7; Job xxxiv. 14), the soul goes down to Sheol or Hades, there to lead a shadowy existence without life and consciousness (Job xiv. 21; Ps. vi. 6 [A. V. 5], cxv. 17; Isa. xxxviii. 18; Eccl. ix. 5, 10). The belief in a continuous life of the soul, which underlies primitive Ancestor Worship and the rites of necromancy, practised also in ancient Israel (I Sam. xxviii. 13 et seq.; Isa. viii. 19; see Necromancy), was discouraged and suppressed by prophet and lawgiver as antagonistic to the belief in Yhwh, the God of life, the Ruler of heaven and earth, whose reign was not extended over Sheol until post-exilic times (Ps. xvi. 10, xlix. 16, cxxxix. 8).

As a matter of fact, eternal life was ascribed exclusively to God and to celestial beings who "eat of the tree of life and live forever" (Gen. iii. 22, Hebr.), whereas man by being driven out of the Garden of Eden was deprived of the opportunity of eating the food of immortality (see Roscher, "Lexikon der Griechischen und Römischen Mythologie," s.v. "Ambrosia"). It is the Psalmist's implicit faith in God's omnipotence and omnipresence that leads him to the hope of immortality (Ps. xvi. 11, xvii. 15, xlix. 16, lxxiii. 24 et seq., cxvi. 6-9); whereas Job (xiv. 13 et seq., xix. 26) betrays only a desire for, not a real faith in, a life after death. Ben Sira (xiv. 12, xvii. 27 et seq., xxi. 10, xxviii. 21) still clings to the belief in Sheol as the destination of man. It was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essianic hope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rsian ideas, the belief in resurrection lent to the disembodied soul a continuous existence (Isa. xxv. 6-8; Dan. xii. 2; see Eschatology; Resurrection).

The belief in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came to the Jews from contact with Greek thought and chiefly through the philosophy of Plato, its principal exponent, who was led to it through Orphic and Eleusinian mysteries in which Babylonian and Egyptian views were strangely blended」

簡單翻譯一下吧,大概是說:相信靈魂在肉體腐爛後繼續存在…在神聖的經文里是沒有提到的…猶太人的靈魂不滅論是通過和希臘人的接觸,主要是柏拉圖的哲學,而柏拉圖是從巴比倫和埃及那兒所結合。裡面也提到了波斯思想的引進影響到猶太人所說的復活和靈魂的不朽。

上面兩段也說到靈魂是上帝吹進人的生氣,生氣(靈魂)和生命之血結合在一起,是不可分離的,這個生氣是人和動物都有的;而永生僅僅限於上帝和「吃生命樹和永遠生存」的,人被逐出伊甸園就失去了吃園裡永生的食物。

那麼,基督教呢?他們的靈魂是哪裡來的?這是兩本百科叢書的引用:

他[奧古斯丁]合併了新約的宗教和柏拉圖的傳統希臘哲學。(He [Augustine of Hippo] fused the relig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with the Platonic tradition of Greek philosophy (15th edition, 1975, Micropaedia Vol. 1, "Augustine of Hippo, Saint," pp. 649-650))

基督教的人-靈魂二元化的概念是從古希臘來的,是早期基督教神學家St. Gregory和St. Augustine引進的。(參見大英百科全書,soul 「Christian concepts of a body-soul dichotomy originated with the ancient Greeks and were introduced into Christian theology at an early date by St. Gregory of Nyssa and by St. Augustine.」)

這些證據多得很,而且都是基督徒他們自己承認的。

用奧古斯丁自己的話:「當我讀柏拉圖派的書,我被他們教育我去尋求真理。」(「But when I read those books of the Platonists I was taught by them to seek incorporeal truth」 Confessions 7. 20)

德爾圖良(Tertullian)寫道:「我可以用柏拉圖的觀點來聲稱『每個靈魂是不朽的。』」「For some things are known even by nature: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the instance, is held by many ... I may use, therefore, the opinion of Plato, when he declares: 『Every soul is immortal』」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 III

革利免(Clement)在他的Stromata第6卷第8章寫道:「哲學是[神]特別給希臘人的契約,是理解基督的踏腳石」「philosophy more especially was given to the Greeks, as a covenant peculiar to them -- being, as it is, a stepping-stone to the philosophy which is according to Christ」也有譯為「Philosophy has been given to the Greeks as their own kind of Covenant, their foundation for the philosophy of Christ」後半句是「成了基督的哲學奠基石」。

革利免基本上承認是神啟了希臘人(不知希臘人發明哲學時有沒有人為是神啟的,就算有,也應該是宙斯吧?),然後他才從希臘人那裡鋪成理解基督的路。不禁又問一句,為什麼耶和華不先啟發基督徒而啟發信多神的希臘人?


結語


從上面的事實看來,原始人看到屍體,不明白為什麼活人和死人有同樣的肉體,但是,一個會動,另外一個卻不能,而且,不動的那個很快就會腐爛掉(相信當時還不會埋葬屍體)。透過觀察,最明顯的不同是呼吸、心跳,於是,呼吸和心臟一定是驅動一個肉體能動的東西。因此,呼吸和心就成了靈魂的同義詞。這個也從當初猶太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我不敢肯定)的靈魂概念沒有區分動物和人那裡體現出來,因為呼吸是人和動物共有的。

古人也觀察到屍體腐爛後會變成泥土,於是,他們就大膽提出假說人是有泥土做成的,但是,要靠一個萬能的東西吹進呼吸才會動。於是我們就有了不同文化幾乎相同的造人假說。同樣道理,當觀察到人死時的最後呼吸(相信現在沒幾個人看過agonal respiration了,十分戲劇化的),這個「呼吸」一定是離開了肉體,但是去了哪呢?於是不同的文化又有了不同的解釋。

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靈魂概念後來被猶太人所採納,但是,他們所採納埃及人的概念多一點(最少有氣和心這兩個元素),猶太人也採納了美索不達米亞罪的代價就是病痛和死亡和埃及人死後審判的概念。舊約里冥界Shoel的概念也跟美索不達米亞的阿普斯概念相似,僅僅是一個骯髒陰暗的地方。

後來,埃及和希臘之間的交流,希臘人從埃及人那裡吸收了靈魂的概念而且發揚光大,這個靈魂的概念後來又傳回到猶太教。

基督教則是繼承了以猶太教為基礎,把希臘人的哲學直接引進,硬說是神啟的,加上兩千多年的暴力壓制灌輸,也有了我們今天的靈魂概念。


[ 本帖最後由 也和話 於 2008-1-14 03:5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3
 樓主| 也和話 發表於 2008-1-14 0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也和話 的帖子

慢慢讀,大多數是史實,只有最後一節才參入我的意見。

進化論第一輯在這裡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3

[ 本帖最後由 也和話 於 2008-1-14 01:1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4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1-14 01:32 | 只看該作者
很好很認真,下了功夫,回頭還要再細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chico 發表於 2008-1-14 0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也和話 的帖子

真費了不少功夫。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1-14 09:02 | 只看該作者
收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2344

帖子

57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7
7
yunsousifang 發表於 2008-1-14 15:16 | 只看該作者
治學態度嚴謹,值得學習的好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1

帖子

5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1
8
力克思 發表於 2008-1-16 2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也和話 的帖子

老兄,可以藉此文來用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9
 樓主| 也和話 發表於 2008-1-17 1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力克思 的帖子

什麼?! 借?!早三千年前猶太人借了美索不達米亞人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神話當作是原作,結果現代人都以為猶太人的神話是原作。

Just kidding. Feel free. (隨便轉貼吧,只要不要做任何改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59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10
nickfish 發表於 2008-1-24 14:49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