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把半數中國人逼到了「半年不看一本書」的地步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8-1-25 2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bs.cn.yahoo.com/message/ ... 6674.html?source=TX
一個人時寂寞   2008-01-25 09:43:51

誰把半數中國人逼到了「半年不看一本書」的地步2008-01-25 09:43:51 樓主 自1998年確定每年的12月為「全民讀書月」起,至今已經有將近10年的光景。但前不久有關調查機構的一份調查報告卻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當今社會,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7年持續走低,2005年以來,開始出現國民閱讀率低於50%以上,「每年至少讀一本書」的讀者總體與識字者總體的比例為48.7%,與全體國民總體的比例則為42.2%。這樣一個數字統計,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解釋都是不容樂觀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增高,人們應該越來越崇尚知識,越來越喜歡讀書,但為何國人的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呢?為何半數國人不讀書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書價虛高太離譜買不起書。事實上熱愛讀書的並不在少數,有些人在雙休日或出差旅遊的時候,都要到書店走走,挑選幾本好書或和自己專業對口的書籍。但許多時候是挑來挑去合適的書並不少,而到最後一看定價就又把書放了回去,一本200多頁的小書至少也得20元左右,稍厚一點的書就是50元左右。高價圖書可以給出版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帶來暴利,但同時也抑制了好書者的購書、藏書的慾望。盲目標價的後果是一部分商家從中得利,而大部分嗜書者卻深受其害。

  特別是一些內容質量並不高的書,卻在包裝上做文章,導致書價高升,這種不重內容重包裝的做法,讓一些讀書人望而卻步。還有些確實是好書,一邊是愛不釋手,一邊又被幾百元的定價嚇跑。圖書價格與多數國人的實際經濟收入水平不成正比,這也與出版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和各級圖書經營銷售部門的層層回扣提成有直接關係。這種圖書出版發行中的不正之風,無形中給熱愛讀書的人在經濟上設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門坎。

  生存壓力過重,沒有閑暇和興趣讀書.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詹福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讀者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是閱讀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這一結論和某網站調查的數據不謀而合。數據顯示,在基本不讀書的人群中,選擇沒時間讀書的人為50.6%,超過了一半。

  讀書是需要心情的。苦悶、抑鬱的時候多數人長期很難有心情讀書,而工作、生活的壓力,也會使讀書成為一種「負擔」。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每天忙忙碌碌,比如,在國企、外企的白領階層和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除了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有時還要加班加點,外出應酬,且工作任務重,精神壓力大,每天除完成自身工作任務以外,已經是累得精疲力盡,疲憊不堪,空暇時間人們或許更願意打打牌、唱唱歌、釣釣魚、健健身,自我「放鬆」一把。根本沒有閑暇讀書,其實大量的娛樂時間擠佔了讀書的時間,久而久之習慣性地對讀書失去了興趣。還有人認為,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吃了不少苦,讀了不少書,自己肚裡裝的知識已經夠用了,所以就長期不與書本接觸。

  電視、電腦佔用了太多讀書時間。現在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媒體多元化,報紙,電視,尤其是網路的發展和普及,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路的普及,給頹廢的圖書出版業更加致命一擊!目前網路空間相對寬鬆自由,資訊更加豐富發達。因此,網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首選!網路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不僅僅在於它可以提供給人們相對真實的聲音,更重要一點在於它可以為人們提供充分表達自我言論和互動的平台。這也是大量年輕人不習慣讀書更習慣於上網的根本原因所在。與網路閱讀相比,傳統閱讀的劣勢顯而易見:圖書價格較高、選購程序麻煩、圖書出版時效不強等,這些都是讓讀者漸漸遠離傳統閱讀的原因。相比之下,網路閱讀不僅信息量大,還可以隨時獲得更新閱讀,而且還有不支付費用的免費閱讀網站可以提供各種圖書。

  據媒體調查顯示,有80%生活在中下層社會的人們,大都用看電視和網路來打發業餘時間。果真是沒時間、生活太緊張,擠掉了讀書時間嗎?不是。各種娛樂的流行是誰都知道的,電視消耗了多數人的精力,以致許多年輕人是通過影視來獲取知識的。在歷史被戲說、經典被扭曲的背景下,很多人還是看的樂此不疲,造成目前國人只看娛樂不讀歷史的局面。

  有學者分析,生活節奏緊張或許並不能直接導致不讀書,節奏加快引發的浮躁、急功近利才是讀書的大敵,不少人的閱讀和考試、出國、評職稱等功利性的目的有關。有許多人儘管讀一些書,也是蜻蜓點水,急功近利,很快就想派上用場,取得效益。比如一些人想買賣股票或基金,他們就臨時找一些股票和基金方面的書,了解一些基本知識后就把書本束之高閣。有些人想經商,就找一些有關經商之道的書籍,不求深度掌握,只求很快學以致用。有些人進入單位和部門的管理階層,就趕快讀一些關於行政和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看了之後,就認為自己是一個懂經營會管理的管理者。還有一些人熱衷於讀那些街頭雜報雜刊和一些不健康的書籍,這類讀書方法是淺薄的、浮躁的、功利性的。

  而那些能夠體現我國五千年文明文化歷史,能夠提高人的素質,完善人的性格,武裝人的思想和鼓舞人的精神的精粹書籍卻很少有人去讀。這不能不說是社會和現代人的悲哀。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很難說有什麼希望和發展,一個子民不愛讀書的國家很難說會強大和昌盛,所以說,「半數國人不讀書」是一個可怕的信號,危險的信號,不可等閑視之。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論什麼媒介,電視也好,網路也好,書籍的作用是任何媒體都無法替代的。要想讓國民愛讀書,有關部門的倡導,新聞媒體的呼籲,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社會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應進一步規範圖書市場,堅決打擊非法出版物的同時,充分考慮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和消費水平,多出版一些普通人愛看的書,看得起的書,經濟實用的書。動輒就是幾百元上千元的豪華圖書,甚至金版銀版等天價圖書,對於更廣大的閱讀群眾來說是可望而不可求的,這種方式只會加重商家為了利益而進行的大肆宣傳的噱頭!

  其次,加強各級圖書館的建設,完善公共圖書館,做好對優秀圖書的推介工作,讓全民儘快了解優秀圖書的出版信息,注重推介工作的多樣性、層次性、藝術性,為熱愛讀書、渴望讀書的閱讀者提供便利。倡導和鼓勵各級各類教育、文化部門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積極扶持和幫助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建設圖書館、圖書室等公共讀書場所。

  最後,規範圖書出版市場。針對目前圖書出版市場大量地、低水準地重複出版、跟風出版,甚至「無錯不成書,錯誤百出是好書」的嚴重現象,出版界應重視圖書的品牌建設,引導出版社向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出版廣大讀者喜歡、又具有生命力的系列品牌圖書,並且要在讀者心中形成具有獨特價值的品牌:比如要買學術類書籍首先想到三聯書店,計算機類想到清華大學出版社,外語類想到外研社,文學類想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如此,圖書品牌形成了,讀者也能讀到真正具有含金量、知識理論權威的書了。

  「半數國人不讀書」,意味著國民對書籍這一「人類文明主要承載者」的輕視和排斥,這不僅是一個國民素質能否提高的問題,更是一個文明斷代的問題。有人說,民族的崛起就是文化的崛起,文化的衰落預示著民族的衰落。當一個民族主動放棄傳承祖先的燦爛文化並且斷絕對世界先進文化的吸取,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半數國人不讀書」,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創造良好的圖書閱讀環境,提升國民圖書閱讀意識,重新樹立文化強國應有的地位,是政府、社會及每個國民應盡的責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