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進黨兵敗如山倒 國民黨哀兵奪政權——北京對台政策應有「新思維」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 1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時評  文章加入時間:2008/01/18 15:58:24   張崇川  
  
        
  1月12日,台灣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塵埃落定。在新一屆立法院的113個議席當中,國民黨贏得了81席,親民黨獲得1席,親國民黨的無黨聯盟獲得4席,民進黨僅僅獲得27席。國民黨一黨所獲議席已超過三分之二,泛藍陣營的總體議席可望達到85至86席,更是超過四分之三,這樣的議席優勢,不僅對任何法案的通過與人事安排握有生殺大權,即使是提案罷免總統甚至修改憲法也可謂是「足足有餘」。
  當了近8年野黨的國民黨終於鹹魚大翻身,而陳水扁的民進黨則是兵敗如山倒,即使在傳統的綠營根據地也敗訊瀕傳,輸到全黨上下臉發綠。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已經宣布辭去黨主席以示承擔敗選責任。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則在接任黨主席的同時,宣布要為3月22日舉行的總統大選進行「七十天決戰」,如果大選失敗,他將從此退出政壇。
  觀察家認為,面對台灣的「歷史性變局」,北京應該及時啟動對台戰略戰術「新思維」,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台灣難題。

  ■ 鐘擺效應已無鍾可擺

  1月12日的立委選舉,國民黨贏得了「出乎意料」的空前勝利,幾乎在此同時,即刻就傳出了「鐘擺效應」的政治耳語,指稱國民黨贏了立委選舉,而且獲得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因此,為了防止國民黨「一黨獨大」,台灣民意將在總統大選時逆向靠攏民進黨,選出一名民進黨的總統來,以便與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搞「政治平衡」。這就是所謂的「鐘擺效應」之說。
  但是,觀察家認為,「鐘擺效應」雖然在各國選舉中屢屢出現,但在此次台灣大選中卻難以發揮「平衡效應」,理由有二。
  其一,此次台灣立委選舉民進黨之所以輸到「脫褲」,這與民進黨在8年之中迅速墮落成一個貪腐利益集團,並充分暴露出其執政低能的本質密切相關,陳水扁家族弊案即是明證。這說明,台灣民眾是在用選票來表達唾棄陳氏利益集團的民意立場,這樣的總體民意走向,在短短的兩個月里,不至於發生根本性轉向。
  其二,陳水扁執政失敗,與立法院與行政院分由兩黨掌控,水火不容有關,致使許多事關國民生計的政策法規都無法通過和付諸實施,立法院政爭不斷,行政院走馬燈般換人,立法成本、行政成本節節攀高,最終都得由台灣民眾「埋單」,民眾利益成為政壇爭鬥的最大犧牲品。
  台灣的老百姓不至於那麼愚蠢,丟掉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捧民進黨的臭腳,再次上演民進黨總統和國民黨立法院相抗衡的政治鬧劇,讓台灣經濟崩潰,陷於「萬劫不復」的苦境之中。
  觀察家強調,所謂「鐘擺效應」,是指「兩利相衡求其重」,而今日台灣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鐘擺無存,何談效應。

  ■ 國民黨求存今非昔比

  國民黨此次大勝之後,絲毫不敢樂觀大意。面對「治國無能,選舉萬能」的民進黨,國民黨曾一次次遭受敗選之恥,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此,吳伯雄、馬英九等一眾國民黨高層黨官,仍然保持低調,全力備戰轉瞬即至的總統選舉決戰。
  觀察家指出,國民黨此前屢選屢敗,民進黨下三流的不擇手段固然不可否認,但國民黨的官場陋習及內部爭權也是主因之一。國民黨失敗,四分是敗於民進黨,六分則是敗給了它自己。2000年大選,連宋鷸蚌相爭,讓陳水扁僥倖取勝。2004年,連宋攜手,但只能與陳水扁打個平手,最後還是敗在「一槍」之下。要是在2004年連宋能有氣量共推當時人氣旺盛的馬英九出馬競選,國民黨也不至於險陷「萬年野黨」的困境。
  國民黨當了近8年野黨,賣黨產、裁黨官、緊衣縮食、慘淡經營,終於熬到了今天。其間,出現了兩種「南轅北轍」的政策轉換。一是連戰及宋楚瑜接踵爭訪大陸,國共再次握手。二是馬英九等「入鄉隨俗」,積極推動國民黨本土化。兩種趨向同時并行,都屬於國民黨絕地求存的「終極招數」。但在這兩種方向迥異的政策碰撞之下,就出現了連馬不和、馬王相輕的種種內部糾紛。
  觀察家認為,此次國民黨大勝,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國民黨之強,而在於民進黨政權由於貪腐盛行而導致的一蹶不振。這是吳伯雄、馬英九在勝選之後反而「憂形於色」,繼續採取哀兵戰術,「不敢放肆」的主要原由。
  雖然國民黨在苦坐了八年冷板凳之後可能重奪政權,但今日之國民黨,與兩蔣、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究其政黨特性而言,已經是今非昔比。

  ■ 北京對台應有新思維

  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大有斬獲,總統大選也「勝利在望」,北京官方雖然表面上克制,但內心無疑是「鬆了一口氣」。至少可以一心一意辦奧運,用不著擔心台獨攪局了。
  台灣泛藍獲勝,久拖未決的「兩岸三通」頓現曙光,重量級外資券商雷曼兄弟也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即刻給予樂觀評價,由此看來,在國民黨執政之後,兩岸經貿關係得到實質性提升,指日可待。
  北京對台政策的一個主軸就是「和氣生財」,力求在模糊「主從關係」的框架里,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盡量用經濟手段「套牢」台灣。但是,經濟關係固然重要,但不能長期掩蓋更不能取代兩岸政治的正面碰撞,為了能夠徹底解決事關中華民族發展前途的台灣問題,兩岸政權關係的「終極定位」,應儘早提上議事日程。而首當其先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的所謂國際生存空間。
  陳水扁執政八年,斷交國家多達九個。就在台灣立委選舉塵埃落定之時,非洲小國馬拉維,結束了與台灣長達42年的邦交關係,轉投北京懷抱。陳水扁執政,北京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可視為等同於打壓台獨,無可非議。但如果今後國民黨執政,北京仍然如此這般,那國共握手的「胡連共識」將如何體現,值得思量。
  觀察家指出,台灣問題始終是北京內外政策中的一個「燙手山芋」,國民黨即使奪得了政權,執政時間也不過就是四年,為了能抓住國民黨再次「光復寶島」這一歷史契機,北京調整並實施對台新政策的時間實在有限,儘早出台對台「新思維」,時不我待。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2 16:40 | 只看該作者
民進黨的台獨勢力有所削弱,
但是還要提防,
國民黨的台獨勢力有所增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