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四大城市房價大跌 各方人士膽戰心驚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1-12 2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最後四個星期北京房價的走勢分析,第一周北京房價下跌了10.09%,第二周下跌了0.75%,第三周上漲了12.88%,第四周下跌了20.25%,北京房價在2007年的最後四周中只有一周在上漲,其他三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去年的十月份,深圳和廣州兩地的房價都出現了下降的拐點,這種下跌的趨勢一直持續到12月份
在深圳,一些樓盤開始直接降價銷售,另一些樓盤則在不降價的同時進行各種優惠促銷,如電器全部贈送,像46寸三星液晶電視機,松下的空調,每個房間都有,包括客廳,然後冰箱、洗衣機等

     從去年底開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大城市房價下跌。一時間,開發商為之心驚膽戰,中介商垂頭喪氣,炒房客更是恨不得找個地洞藏進去。CCTV《經濟半小時》報道指出,萬一房價這塊大石頭轟隆隆衝下來,不僅會砸傷眾多站在山坡上的投資者,對已經被CPI烤的有點發燙的中國經濟,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的數據顯示,在2007年的最後幾個星期,北京的房價已經開始出現了下降,而且降幅還不小。其中只有一周在上漲,其他三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最後一周,跌幅超過了20%。
     其實早在2007年的九、十月份,北京的樓市就開始遭遇寒流,開發商們發現,房子越來越不好賣了。
     一位在北京做了四年多的售樓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主要是房價太高了,還有別的城市房價,受降價的影響,現在很多購房者都持著觀望的態度,都不願意下手買房,等著呢。」
     央行發布的《2007年第4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北京居民購房意願較第三季度下跌了7個百分點,降幅位於全國七大城市之首。

2008年中國樓市必須出現拐點甚至極點

新民網的評論文章認為,中國國務院同時動用法律、經濟和金融手段嚴厲打擊土地囤積,為2008年房價定了一個明確的基調,2008年樓市會否出現拐點的爭論已經不重要,重要是必須出現拐點甚至極點,而圍繞著這一明確目標,打擊囤積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後還將有新的政策陸續出台……

  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下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從而打響了2008年樓市調控的第一炮,以打擊囤積土地為核心的重拳,註定將影響整個樓市格局並對房價走勢產生決定性影響。

  國務院通知的第六條尤其引人矚目:「嚴格執行閑置土地處置政策。土地閑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條件的,也應採取改變用途、等價置換、安排臨時使用、納入政府儲備等途徑及時處置、充分利用。土地閑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土地閑置費。對閑置土地特別是閑置房地產用地要征繳增值地價,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訂具體辦法。」

  與以往打擊囤地的通知不同,此次政策部署一旦付諸實施,將產生巨大威力。這通過此次打擊囤地規定的細節可以看出端倪:

  其一,去掉了「原則上」。為了打擊囤積土地行為,從2007年至今,中央先後下發了三個通知,但前兩個通知在提到徵收土地閑置費時,規定的是「原則上」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所謂的「原則上」在實踐中經常變成了沒有原則,「原則上」這一修飾經常把剛性的制度給弱化,變成彈性的制度。中國在土地閑置現象大面積出現的情況下,土地閑置費卻收繳不上來就與此有關。去掉「原則上」有利於避免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權過大引發的尋租問題。這一細節變化表明了中央將鐵腕打擊囤積土地行為的堅決態度。

  其二,征繳增值地價。這是對囤積土地行為具有巨大殺傷力的一步「絕殺」。因為開發商囤積土地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等待土地升值,坐享升值之利,由於這幾年地價瘋狂上漲,開發商從中獲取了巨額利潤;二是通過囤積土地減少住房的有效供給,扭曲供求結構,推高房價,從中獲取暴利。

解讀四大城市房價變局

    深圳新聞網消息,《樓市》雜誌聯手中國地產雜誌聯盟旗下的上海《租售情報》、深圳《房地產縱橫》、廣州《南方房地產》雜誌對京滬深穗房價進行聯合調查,深入解讀四大一線城市房價變局真相。

  深圳:投機客撤市致「市場逆轉」

  2007年此輪一線城市房價波動中,「房價下跌」的消息最早是從深圳傳出的。早在10月份,萬科在深圳率先掀起了一波「優惠潮」,位於深圳龍崗坪山的萬科金域東郡以低於市場預期的7500元/平方米推出新單位,「迫使」11月份招商地產推出的龍崗依山郡花園,均價定在每平方米8500元。而2007年8月同一區域內的徽王府項目,同類產品開盤均價達11000元。

  以萬科、招商地產(61.51,2.31,3.90%)等「地產大哥」的為首,經歷了2007年上半年同比大漲22%,成為全國樓市漲價「冠軍」的深圳房價在10月份之後走上了「下坡路」。

  個案樓盤降幅達四成 與北京、上海等城市屬於成交量萎縮、「迂迴降價」不同,隨著10月首次成交價降幅近20%,深圳近三個月來房地產市場可謂「每況愈下」。

  「現在樓盤定價都參考周邊二手樓的定價,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攀比一手。」世聯地產代理部副總經理甘偉說。中原地產深圳公司總經理李耀智在接受《樓市》記者採訪時表示,10月份以後由於未來深圳房地產走勢不明朗,諸多房產投資客開始轉向股票、香港和內地其它市場,或者乾脆把資金暫留在手上。至於被套牢的投資客,目前也只能降價出售。

  投機性買家撤市 樓市泡沫遭擠壓

  深圳樓市的量價齊跌,被業內認為是必然的:非理性的上漲必然要出現回調。

  深圳樓市如今比較迅速地滑坡,源於投機購房行為介入導致的房價非理性爆漲。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營運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認為2005年是深圳樓市投資投機性購房膨脹的開始,宏觀調控對於上海房價快速上漲的調控本身應該是一個警示作用,但深圳卻似乎把上海當成一個「正面典型」,看到了房地產市場對當地GDP的刺激作用和對地方政府及個人的財富效應。同時,當時從長三角撤離的熱線也開始湧入株三角。

  實際上,深圳是在2000年開啟了自住需求的大門,在1998年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后,由於深圳作為沿海城市經濟特區,在住房市場方面沒有歷史遺留問題,住房市場化輕裝上陣。珠三角經濟圈又是中國最早的經濟圈,借港澳地區的優勢,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政策開始快速發展以及港人北上置業概念出現等因素,2000年深圳的房價已遙遙領先於北京、上海等國內其他主要城市,穩居榜首。但直到2004年,深圳房價的上漲都比較穩健,然而2005年以後,深圳房價步入了極速飆升的通道,投機投資需求迅速上升。

  2006年8月初,深圳市香地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半求發表文章《深圳:投資客比例過高》指出,深圳樓市投資客比例已接近或達到20%警戒線的臨界點,成為深圳樓市的最大風險。到了2007年8月份深圳樓市轉折之初,據世華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深圳樓市投資型買家已佔成交量的50%以上。深圳房價也在2007年上半年同比大漲22%,成為全國樓市領頭羊。

  據深圳一炒房團內知情人士向《樓市》爆料,由於2007深圳樓市房價漲得太猛,炒家們擔心深圳各銀行全年的貸款額度可能在「十一」黃金周之前用完,屆時二手房交易可能無法獲得貸款。早在2007年4月深圳炒家就開始陸續出貨,而直到6月下旬,深圳部分商業銀行悄然停止二手房按揭貸款業務。緊接著9月27日,央行二套房貸新政推出,未能來得及逃離的深圳中小投機投資者在樓市價量齊跌中被套牢。

  房價開始回歸理性 調整周期較長

  深圳未來房價走勢被業內認為是四大一線城市中調整期較長的城市。從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來看,儘管從10月份開始,深圳房價漲度有所回落,但是在四大一線城市中仍居首位。中原集團副主席兼中原(中國)董事總經理黎明楷表示隨著較多投資者大幅降價拋盤,以及深圳近期出台的「限外」政策,深圳房價2008年將會下跌20%以上。

  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峰認為,深圳房價雖然開始下跌,但並不會像股市一樣大幅下跌。中國經濟將會持續向好,人們的收入水平也在持續上升,人們的購買力將會持續增強;買房自住的人很少會因為經濟緊張而大量拋售;畢竟地產類的貸款仍然是各家銀行的優質資產,在資金緊張得到緩解的情況下,銀行有可能再次放鬆貸款限制。深圳以前過份依靠商品房解決住房問題,絕大部分市民被趕上了買房獨木橋,但現在,深圳市政府促進保障性住房的增長,會讓過於高昂的房價回歸理性。

  北京:觀望籠罩下房價的拐點「假象」

  2007年12月17日,針對有關媒體報道萬科樓盤近日在深圳、廣州等地降價15%~30%,萬科首次作出回應表示「樓盤價格是在當前市場狀況下的合理定價,符合萬科一貫奉行快速開發、快速銷售的經營策略」。

  12月19日,《樓市》記者致電北京萬科旗下萬科紫台、萬科金陽居、萬科中糧假日風景等北京樓盤,萬科北京在售樓盤未出現全線降價。

  「北京從2000年到現在,還未出現房價下降的情況。」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傑表示。這與記者實際考察樓盤的結論一致。「未來項目房價肯定還要漲。」在東亞上北中心、The House等諸多樓盤現場,談及房價,銷售人員一致對買房人如此表示。

  另一方面,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下降趨勢從9月份就開始蔓延,8月份全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達到263.67萬平方米,9月份下降到166.64萬平方米,隨之10月份再下降至121.57萬平方米,11月份成交量繼續萎縮,相比較10月份成交量環比下降高達35%。

  11月份,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評標專家庫成員之一劉新虎在一次開發商內部的聚會上,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到「現在手裡多餘的房趕緊賣吧,以後可沒這麼好的機會了。」當時,似乎並沒有太多開發商認同其觀點。

  然而連續幾個月的有價無市,加之深圳廣州相繼傳出房價回落的消息,北京開發商也爭相開始打折。

  成交價環比下跌1.6% 但單個樓盤房價未降

  關於北京目前房價波動的說法有兩種:一是認為目前房價已經出現滑坡,甚至拐點出現。如媒體報道 「北京房價真金白銀下跌 11月開盤均價下滑0.14%」、「北京房價半年來首次下降 開盤均價跌破15000元」等;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房價根本沒有下降。如,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傑表示北京從2000年到現在,還未出現房價下降的情況。也有媒體做了「北京房價下降是誤讀? 市民沒有感到降價」的報道。

  一時間輿論混雜,買房人不知所云。據《樓市》市場研究部監測數據顯示,北京樓市11月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的確出現了下跌,環比降幅為1.6%。然而針對30多個單價2萬元以上的樓盤成交價環比監測發現,單個樓盤的成交價目前暫無下降跡象。

  這究竟是為什麼?「北京整體房價上漲趨緩甚至下降,主要是因為成交量的下降,特別是高檔樓盤成交量的下降,導致成交樓盤裡面的中低檔房比重上升,最終表現為成交價整體性的趨緩下降。」中國人民大學房地產信息中心副主任曲衛東在接受《樓市》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上發生分化, 15000元/平方米以下住宅仍然搶手;而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檔住宅出現明顯滯銷。也就是說,單價2萬元以上樓盤成交量下降,而單價15000元以下的樓盤依然成交活躍,總體平均成交價自然下降。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京城房價半年來首次下降,主要是決定房價上漲的供需矛盾在11月得到緩解。這是目前北京房價出現波動的另一個原因。

  在二套房貸新政和深圳廣州房價波動的影響下,北京樓市尤其是高檔房市場買房人觀望蔓延。買房人觀望造成的連續幾個月商品住宅成交量的下滑,又不得不讓京城開發商如坐針氈。除了優惠打折促銷外,以前捂盤惜售豪賭房價上漲的部分開發商終於綳不住了。據統計,在延續了數月的捂盤惜售後,12月份京城開始集中放量。據不完全統計有45個新盤上市,其中純新盤達到21個,並且近半數位於四環內,達到2007年放量新高。供需的變動一定程度上讓緊繃的京城房屋供求關係略有放鬆,而北京房價的波動也就成為一種觀望下的「假象」。

  觀望蔓延需求仍在 2008春節後房價可能反彈

  從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1~3季度及10月與11月的數據可以看出,儘管11月份北京房價漲幅有所回落,但遠遠高於2007年初的房價漲幅。

  目前北京住房供應嚴重供不應求,從2004年到現在,北京每年的供應面積和套數以年30%的比例在減少。二手房市場不發達使住房供應嚴重依賴新建商品住宅市場,雖然房貸新政會讓買房人產生一段時間的觀望,但需求仍然存在。多位業內專家分析,觀望之後京城房價有可能在2008春節后反彈。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認為2008年是北京房地產市場發展更好的一個轉折點。「2008年北京市政府幾千億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部完成,屆時它的價值和功能都會顯現出來,北京將變得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率,同時更具競爭力。從注意力來說,2008年全世界都將關注北京,給北京更多更大的發展機會。」潘石屹表示。

  另外,資深地產評論專家蔡鴻岩指出,北京房地產市場是面向全中國富有階層人群的市場,特別是作為政治中心,以此為趨向目的置業群體近年來逐步增多;並且北京典型的攤大餅式規劃造成市區內環境不斷惡化,買不起房的人不得不遷出城外,而有錢的人為了逃避惡劣的環境不得不在城裡有房,還要在郊區置業,客觀上增大了市場的需求;另外北京的投資客多以長線投資為目的,並非短線投機,所以加息、提高首付比例等調控政策對北京的影響相對要弱。

  從某種意義上講,北京現在所面臨的絕不是房價降不降的問題,而是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壓力如何有效解決,房價製造的「圍城現象」如何能夠破解,城市環境壓力如何從根本上進行醫治等這些關乎城市如何能夠良性發展的問題。

  上海:2005年房價受創后再遭「溫柔一刀」

  與北京稍顯不同的是,進入11月份以後,隨年末調控政策密集出台,上海樓市成交量持續萎縮的同時,房價漲幅相對較低,並且11月份,供應量在2007年首次超過成交量。

  數據顯示, 11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有所下降,全市新建住房成交1.9萬餘套,205餘萬平方米,分別較10月減少1762套、26.4萬平方米。

  樓市突然的變化讓不少開發商想起了2005年。2005年春節過後,上海樓市曾在短短几個月內暴漲30%,然而,不久以後以「國八條」為首的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台,半年之內,上海樓盤房價普遍下跌20%。

  如今,上海樓市的成交情況及成交價又出現了鬆動。上海策源機構研究數據顯示,11月份上海公寓成交價為8598元/平方米,比10月份的9710元/平方米下降了11%;在供應量比10月增加59萬平方米的情況下,成交量卻下降了近18%。

  「經過二、三季度的瘋漲后,上海進入四季度以來房價雖未明顯下降,但出現了小幅打折的情況,市場進入盤整期」,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對《樓市》記者表示。

  各樓盤爭先恐後的打折舉措並未改變樓市「低迷」態勢。上海一些樓盤出現大規模退訂的情況,如瑞仕花園10月份就有六十多買家退訂。進入12月,上海樓市成交量持續下降。「截止到12月20日,上海高檔公寓本月僅成交50.4萬平方米,比11月份下降了近68%」,上海《租售情報》執行主編邵振翔對《樓市》記者說。

  一手房成交量下降的同時,上海的二手房成交量也持續萎縮。根據中原的成交統計數據顯示,11月成交量比10月減少10%左右,而且12月份依舊在減少。

  據了解,在成交量回落的同時,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也有所下降,據上海房地產交易服務網數據顯示,1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下跌達7個百分點。不過,有專家明確認為,成交均價受階段性房源的影響,如目前出售房源大多集中在中外環,如此導致的均價下降,並不等於上海房價下跌。

  對此,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泓銘認為,12月份上海住房價格上漲速度大大減緩。相比較北京、深圳,上海房價漲幅相對較低,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數據,上海房價前三個季度幅度均在1%上下浮動。楊紅旭表示,直到2008年3月份,上海樓市都將持續盤整。

  同樣是量價波動 但原因異於「2005」

  2005年,上海樓市發生了重要轉折。當時,在相關媒體報道中,「2005年,上海房價七年來第一次出現年終同比下降」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

  在90年代初,以上海為龍頭,以江蘇和浙江為兩翼的長三角形成了快速發展的局面。加之解放前上海就是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改革開放后,當地又設立了容易催生賭博心理和風險意識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進一步強化了市民的投機心理和城市投機文化,上海市民的市場意識較強,投機心理普遍,形成了投機文化。在各方面因素影響下,2003年上海房價首超北京,開始了快速發展。另外,在國際化大都市的效應下,一些外資特別是港台和東南亞外資到上海聯手炒房,大幅度抬升房價。由於當時上海房地產投機性泡沫較大,在2005年3月國八條出台後,深圳、北京、廣州房價反而開始進入上升通道,而上海卻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出現房價環比回調的城市。

  經歷2005年房價調整后,2006年,上海成為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漲幅最低的城市之一。不過在GDP、CPI、人民幣升值屢創新高的2007年經濟因素影響下,2007年第二季度開始,上海樓市成交量開始激增,房價亦快速上揚,眾多樓盤的漲幅達到50%-80%。然而到了9、10月份上海樓市又波動了。

  但是業內分析認為,此次上海樓市的波動與2005年有著相同點,也有著本質區別。相同點即,兩次都是在房價上漲速度較快時遭到了宏觀政策的一系列調控。而不同的是,2005年上海房價屬於爆漲,是投機性購房引發了房價泡沫;而2007年的房價上漲雖然也有些增幅過大,但是由於曾經歷了2005年一波下調,所以相對珠三角,目前上海及長三角的泡沫並不明顯。

  仲量聯行亞太區董事陳立民認為,上海年銷售量在2000-3000萬平米,但現在市中心幾乎沒有供地,可售房源只有550萬平米,還多處在外郊環等邊緣地帶,市中心房源非常少。從供求來看,房價下跌可能性並不大。

  房價存在合理走高趨勢 上漲壓力仍較大

  在上海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人口大量流入、新建住宅品質快速提升這三個動力的同時作用下,上海住宅消費需求呈現擴大之勢。經濟發展后消費水平的提高、市政配套水平提高等增加了居住成本,再加上新建住宅自身品質的提升也會導致價格上漲。綜合以上因素,上海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預計2008年上海樓市將呈「量低價穩」的態勢。

  2007年上海房價的大幅上漲,主要是2006年樓市低迷的補漲和2007年的自然上漲,加上部分透支。雖然有些漲幅過大的樓盤會在這個低迷的冬天裡進行價格調整,但2008年房價仍然存在上漲的壓力。業內分析認為,2008年上海一手房新增供應量將有所放大,在充足供應量的前提下,成交量將會上升。但由於市場仍有較多購房需求,即便是下調價格,也僅是「大漲小跌」,不會出現房價大起大落。

  「上海與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不同。2004、2005年的上海房價高出深圳40%左右,那時深圳房價並不高。2005年上海房價進入調整期時,北京、深圳的房價才開始漲。這就意味著,也許2008年其它一線城市或許進入房價調整期,但上海經過2005年的調整,2006年的平穩增長,2007年、2008年房價穩定上漲是正常的。」楊紅旭對《樓市》記者表示。

  廣州:明降暗升中的「降價秀」?

  深圳房價下跌的波動很快就傳到了相鄰的廣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向國務院檢查組提交的彙報材料表明,廣州11月份一手房成交價格出現2007年以來的首次大幅下降,單月出現近兩位數降幅是廣州樓市近兩年前所未有的。

  2007年年初,廣州市市長張廣寧關於「政府會想辦法讓房價降下來」的言論,讓他本人跟廣州房價一同成為矚目的焦點。然而廣州房價經歷了從1月份7140元/平方米,一路飆升到10月份的11574元/平方米后,11月份,廣州樓市似乎朝著政府希望的方向扭轉。

  近期廣州的土地市場也出現了明顯降溫跡象。最近一次大規模土地出讓,10宗地中有5宗以底價成交,平均成交樓面地價3337元/平方米,相比2007年9月創造的地價「高峰」下降了3717元/平方米,形成較強烈反差。

  12月9日,位於廣州康王路的萬科金色康苑正式開盤,13000元/平方米的均價,遠遠低於之前透露的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價格,不到兩個小時, 156套單位全部售罄;另一個廣州樓盤萬科雲山開盤價12000元/平方米,在12月初,出現了部分單位7000元/平方米起的價格,還有萬科金域藍灣、萬科金色家園均有不同程度的調價。

  事實上,早在10月中,廣州部分大開發商開始以9.5折甚至9折優惠來吸引買家。「年內的各種宏觀調控政策,讓開發商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和持續發展的壓力,若爭取不到買家,年底『沖業績』的任務可能難以完成。」廣州地產專家韓世同分析說。

  隨著廣州各樓盤打起火熱的價格戰,廣州樓市的房價還展開了一場數據迷霧。12月19日,《海峽都市報社》發表文章《廣州房價數據為何打架》,文章指出,「根據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提供的材料,廣州房價大跌已是不爭事實,然而之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透露,廣州11月房價仍在大幅上漲」,廣州房價下跌遭到了輿論質疑。

  實際上,數據打架在廣州並不是第一次,繼2007年年初,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做下「政府會想辦法讓房價降下來」的承諾,廣州市國土房管局2007年4月曾公布,3月份廣州十區的一手房價創下2006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新建商品住宅房價環比2月大幅度下降超過10%。一時間,市場一片叫好聲。然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公布數據3天後,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統計數據卻指出:廣州3月份房價同比上漲7.7%,環比上漲0.8%!

  上市房企寡頭化 房價「明降暗升」

  對於廣州樓市目前成交量萎縮、房價回落,業內人士分析其原因在於宏觀調控綜合拳發揮作用的同時,似乎還傾向於一場「做秀」。

  「我與廣州業內人士及開發商最近做過溝通,廣州最近的價格波動很多程度上是開發商的促銷手段。」曾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產研究所的黃興文教授在接受《樓市》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此,廣州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表示,廣州房地產已經高度壟斷化、寡頭化,且基本上大型開發商均已上市。年末回籠資金、拼業績、出財務數據,都需要銷售指標來體現。恰逢「9.27」房貸新政后銷售滯凝,一場廣州房地產的年末大促銷,聲勢浩大地到來。根據《廣州樓市》雜誌主編徐北嬰樓盤跟蹤數據,許多樓盤價格其實是「明降暗升」,有的樓盤國慶節是1.7萬元/平方米,然後拚命拉價,拉到2.2萬元/平方米再贈送加打折,但實際房價比國慶節還高2000多元。

  實際上,由於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相對均衡,區域內人口向大城市流動的現象並不特別突出,在全國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中,廣州的房價曾經是「理性」的代名詞,10年前香港炒房客曾在廣州掀起一股巨大的泡沫,但最終他們賠得一塌糊塗。

  然而2007年上半年在全國房價上漲的誘惑下,廣州房價也開始了「狂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12月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價才7189元/平方米,到了2007年10月已上升到11574元/平方米,升幅高達61%。

  其中2007年全國存在的股地拉扯帶動房價上漲因素在廣州表現得更為突出。2006年曾被業界稱為廣州房企的「上市年」,富力、保利、雅居樂等多家企業成功在內地和香港上市,2007年碧桂園、合景泰富、奧園等開發商再成功登陸香港股市,元邦地產也在新加坡上市,而恆大、方圓、時代發展也將赴港上市。業內所稱,廣州樓市的「股市時代」即將到來。而據《信息時報》報道,廣州幾乎每個月都有地王誕生,每次地王誕生都成為周邊樓盤升價的理由,有的提價幅度竟然高達近50%。由此,被稱為「股市時代」的廣州樓市遭遇信貸緊縮后,在有著「特殊目的」的萬科「降價秀」帶動下,上演一場上市公司年底拼業績、拼財務數據的價格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房價將高位盤整 2008仍將平穩上漲

  對於廣州房價未來走勢,廣州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認為,目前廣州樓價還遠未到頂,2008年應該還是處於上漲渠道。如果廉租房、經適房等供應量夠大,也會對房價有較大影響。由於2010年在廣州舉行的亞運會等都會給房地產市場有力支撐。他預計,廣州市樓價要2010年才能到頂。

  廣東房協市場研究部主任黃福新則認為,這一輪周期的長短無法預測,只能拭目以待。但在目前整個經濟環境和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呈現出「崩盤」的跡象。黃福新指出,廣州房地產高位調整期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不再可能出現近期每個月漲幾千元的情況。

  高位調整的意義在於,一方面開發商不能像之前那樣盲目樂觀,一拍腦袋就提價一兩千元,市場變得理性,他們也必須理性。另外一方面,調整期的信號也向投資者和投機者發出警告:「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這個調整期擠掉一些非正常的市場需求,才能得以讓樓市繼續平穩發展下去。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0

主題

196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1
沙發
danxin 發表於 2008-1-13 08:36 | 只看該作者
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02

帖子

35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2
3
flyinghorse73 發表於 2008-1-15 11:05 | 只看該作者
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1316

帖子

26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2673
4
東方邪 發表於 2008-1-15 16:34 | 只看該作者
國家想搞,怎麼都能搞下來.主要是太受制於利益集團了.
中國的房地產和中國的其他一下方面一樣,太不正常. 很多人家有好幾套房子.
房子除了自住外,其他的都應該算投資,應該交稅.
法律實際上在寬容富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82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5
儀乾 發表於 2008-1-15 19:41 | 只看該作者
這才剛開始啊,中國房價一定會崩盤的,因為這樣的房價,老百姓買不起,起碼有60%--70%降價空間,當年海南房價暴跌的歷史,今天要重演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