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美底特律到廣東江門:一位古稀老人的歸根之旅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3-22 22: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於73歲的老人鄧民權來說,此生最重大的決定不是在46歲操著一口江門白話踏上美利堅的土地,而是在定居美國后將2萬多美元積蓄變成老家一棟佔地128平方米的三層小樓。

  在太平洋東岸打拚了26個年頭之後,老人帶著退休金回到中國。家鄉的小樓,成為他安度晚年的所在。

  「人老了,就要回來,」鄧民權說,「政府的政策好,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活變得很方便。」

  鄧民權的鄰居、開平市政協副秘書長譚健民說,在開平,回到原籍地養老的華僑華人目前已經超過2萬人,幾乎每個人都像鄧民權一樣擁有自己的樓房。

  買地、建房、娶老婆,是幾乎所有江門籍男子必須回老家操辦這三件大事。擁有自己的房屋,在這些謀生海外的男人們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落葉歸根最基本的保障。

  20世紀20-30年代,江門開平籍華人歸鄉建房。1830多座融合了中西建築藝術風格的碉樓矗立在綠樹掩映、河塘清澈的鄉間。「開平碉樓」從此負有盛名。

  直到20世紀下半葉,建房養老的傳統未曾改變。80年代中後期,中國出台《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權交易合法化。江門籍華僑華人歸鄉建房的熱情再次燃起。鄧民權正是其中一員。

  吃苦耐勞的性格使得鄧民權在舊金山的華人餐館逐漸安身立命,9年後,他來到底特律,開始操辦自己的餐館,販賣燒鵝、腊味等廣東美食。1992年,他二度回國,辦成了買地的大事。

  此後5年間,這位底特律的中餐館老闆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江門正在修建的房子。1996年,房子建成。2001年,小樓所在的幕涌路建成商業步行街,各色時髦商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市民、遊客。

  「買地的時候,我就覺得交通方便,有前途。」鄧民權的生意頭腦沒有辜負這筆投資:一樓的店面租出去,每個月可以收益2600元。加上固定的退休金,2005年回到中國居住,老兩口根本不必為生活費用而煩惱。

  年逾古稀的鄧民權沒有太多愛好,閑來也只是喝喝茶、聊聊天。老人最熱心的是公益事業,辦小學、修路,都會慷慨捐贈。這些天,他念念不忘赤坎鎮一條正在討論修築方案的鄉間公路。幾個老華人一起湊了30萬元資金,「過完年把路線定下來,就可以開工了」。

  「開平90%以上的中小學都有華僑華人的捐助,還有醫院、路橋,各種公共設施,他們總是解囊相助,少則幾百美元,多則幾十萬元。」身為國家幹部,譚健民對這些義舉心存感激。

  鄧民權說,能看到家鄉的變化就很開心,如果其中有一份自己的力量,會更開心。

  逢年過節,政府總是寄來賀卡,送來荔枝、柑橘等土特產,也讓上了年紀的老歸僑老華人們感到溫暖。

  生活中讓鄧民權最煩惱的是:與兒孫天各一方。他有4個子女、11個孫輩,「一家人能湊齊很不容易」。老人說著話,不時抬頭看一看擺在昆滇木書桌上的「全家福」。時近春節,遠在美國的孫子孫女回來過年,將是鄧民權和老伴2008年的第一樁樂事。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