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杭州發現世界唯一的深水殼相動物化石群

[複製鏈接]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2000 發表於 2008-1-15 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百合化石(資料圖)

  新華網杭州1月15日電,一批直徑只有3至5毫米的化石,近日在浙江餘杭鎮安樂山「現身」。經國內權威地質專家鑒定,被確認為是距今5.1億年至4.38億年的奧陶紀向距今4.38億年至4.1億年的志留紀演化時期的腕足動物化石,是當時活躍在地球上的深水殼相動物的主要種群,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唯一的深水殼相動物化石群。

  浙江地質調查院專家俞國華2005年7月在餘杭鎮安樂山進行地質資源調查時,不經意間在安樂塔正前方下面一座亭子旁邊的石壁上發現了直徑僅幾毫米的貝殼化石,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此後,他先後多次前來進行地質調查,共發現三葉蟲、海百合等3種化石,后經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戎嘉余鑒定,最終確定為是距今約4.4億年、奧陶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時期的腕足動物化石。

  「這次發現頗顯意外。」從事地質工作已逾50年的俞國華介紹,一直以來,國際古生物學界普遍存在的聲音是奧陶紀末期那場環境大災難,令80%以上的古生物物種滅絕。然而倖存的物種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一直缺乏實物證據。由於古杭州處於南半球的深水區,而原始動物只能在淺水中生存,因此杭州從來沒有古生物化石發現。

  專家們據此推測,在面臨氣候異常變化時,一些生物採取自救手段--對自身大小進行了改造,藉助淺水區向深水區過渡的特殊地理環境,遷移到較深海區「躲」了起來,從而使杭州地區成為奧陶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時一些生物倖存的一個場所。而在環境好轉之後,這些倖存生物一方面繼續繁衍自身,另一方面成為新一輪「物種大爆發」的「種子」。

  戎嘉余說,奧陶紀與志留紀時期的腕足動物化石的發現,對研究古生物進化意義重大,不僅找到了動物面臨災難時的自救手段,而且使一直空白的奧陶紀末期和志留紀早期動物之間的演化過程,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據悉,這批化石現保存在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們將對其作進一步研究。

  [探索新知]關於奧陶紀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原始的脊椎動物出現)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奧陶紀(Ordovician,符號O)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88.3±1.7百萬年(Ma),結束於443.7±1.5Ma。

  奧陶紀亦分早、中、晚三個世。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部的地台區,海水廣布,表現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岩的普遍發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為較深水環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沉積。奧陶紀末期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其分佈範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7: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