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命枯竭的處方

[複製鏈接]

469

主題

846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ji 發表於 2008-1-15 0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靈命枯竭的處方

作者:杜華德(Walter Trobisch) | 出處:當代信仰實踐手冊

凡是與神關係親密的基督徒,生活中都會自然流露出喜樂的心情,正如詩篇第八十四篇2節,詩人歌詠:「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然而,我們有時候,可能是幾天、幾周或幾個月都嘗不到喜樂的滋味,不但心裡唱不出喜樂之歌,身體的情況甚至還更糟,而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是枉然。

那時,我們感覺不到神的存在,讀聖經得不到亮光,也沒有力氣禱告,服事只成為空洞的生活習慣,教會的聖工也彷彿與我們漠不相干,基督徒身上的美德亦顯得無聊而沉悶,而我們的良知則變得十分冷漠、遲鈍。

對基督徒而言,經歷靈命枯竭的時期是件十分痛苦的事。他若是能暫時逃避也好,但是他周遭的世界都在期待他的愛,病人及垂死的人需要他的關懷,受傷害與寂寞的人渴望被了解,當周圍的人急需幫助,而自己卻感到空虛、衰竭時,真是令人十分沮喪!

基本上,我們與神親近,不見得必然會產生喜樂的感覺,遵守神的話語、堅信神的應許,也不見得能立刻領受到祂的力量;然而,信心的生活若不能改善沮喪、枯竭的感覺,我們便應當努力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僅將問題歸納為五大原因:

1、犯罪。一個人若是明顯地犯了神的誡命,而自己卻拒絕承認,往往會導致靈命枯竭。在我從事輔導的經驗當中,我發覺靈命枯竭的人,多數是良心敏銳、生活敬虔的基督徒,他們很在乎自己是否親近神、是否遵循了神的旨意,如果因為犯罪而使他們覺得遠離了神,便會在他們的生活中造成極大的問題。

2、懶散及靈糧不足。一個基督徒若是在有事的時候才讀聖經——為了準備講道、參加查經班,或是應付特別的需要,便會導致靈糧不足。每天要定時用餐,人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同樣的,基督徒也要每天定時靈修,以得到神話語的餵養,方能維持靈命的健壯。一個人如果只付出而得不到餵養,或只得到餵養而不願付出,都會造成靈糧不足。許多基督徒因靈命枯竭而懶散,同時,他們也因懶散而靈命枯竭。

3、靈糧過多或壓力過大。靈命枯竭的情形常發生於經驗信仰的高潮之後,如退修會、讀經研討會、聖誕節、復活節或五旬節,我們在其中得到神話語豐富的滋養,卻很快又落入極端貧乏的困境。有時,靈命枯竭則是在屬靈的壓力過大時發生的,如連續帶領查經課程,或準備佈道講章,而且持續一星期的活動都很吃重,通常主事者到周末時便會覺得吃不消,這種壓力的影響往往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童年時期被迫參加宗教活動的人——在家庭的壓力下接受過多而乏味的靈糧——便會導致成年後對信仰漠不關心,靈命無法成長的惡果。

4、忽視身體健康。身體與靈魂實為一體,心靈生病會造成身體生病,反之,忽視身體健康,亦會造成心理與靈命的衰弱。我們基督徒向來側重於靈性,而忽略了影響身體健康的各項因素——包括身體的各項化學反應、氣壓、天氣、水和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影響。這就如同一位優秀鋼琴家能利用老舊的鋼琴來演奏,但是,即使世界一流的鋼琴家也無法利用變調的鋼琴來演奏。

5、生活失去平衡。信主並不能讓我們脫離神所創造的自然律,神的律法講求工作與休閑的平衡,「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3)。由此可見,我們若忽視神所創造的平衡,便會失去受造時所應有的屬靈能力,可惜我們卻往往工作過度,卻還自以為是,靈命枯竭的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挽救靈命的枯竭,必須徹底根治問題的原因:

1、赦免。犯了罪過之後,認罪並得到赦免的確據,可以將問題根本解決,不過,輔導員應避免重蹈約伯朋友的覆轍,不可聲稱他的問題是因犯罪造成的。

2、自律與責任。靈糧不足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活出自律性的屬靈生活。由於平日我們太依賴二手的講道與禱告,因此需要補足第一手的生活經驗——在個人的讀經過程中找尋靈糧,在每日的靈修禱告中,尋求生活的方向。此外,我們在讀經時可能需要他人指引,禱告時可能需要他人教導,同時,我們也可能需要負擔起神國部分的責任,去完成一件事工,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治癒我們因懶散造成的靈命枯竭。

3、屬靈的禁食。讓一個靈糧吃得過多的人再去多讀經、多禱告、多聚舍,危害的程變就像叫一個糖尿病患者多吃糖一樣。這時,最有助益的處方,是讓此人得到一段時間的屬靈禁食,暫時把服事的工作量減到最低,縮短禱告的時間,少讀幾本屬靈書籍,並減少聚會的次數——直到他恢復屬靈的胃口。

4、定時飲食及運動。恢復身體健康的第一要務是休息與睡眠,其次應按時定量用餐,檢查維生素是否充足?平日多吃蔬菜、水果,並盡量找時間爬山、游泳。清新的陽光空氣、正常的飲食習慣,對我們靈命的助益可能比講道還大。

5、維持生活的平衡。要使生活平衡可能並非易事,可能得將工作重新安排,甚至完全改變生活方式才做得到。然而,完全放鬆的休閑生活,讓自己無所為而為,沉浸於一項特別的嗜好中,可能比嚴肅緊張的生活更能為神作見證。適度的休閑同時也能啟發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的靈性邁入另一個更高的新階段。

所有的屬靈偉人都曾經歷靈命枯竭之苦——包括路德(Luther)、巴斯噶(Pascal)、祁克果(Kierkegaard)——有時也導致他們極端的沮喪。這樣的枯竭之苦往往也在後來造成與神更親密的關係,就像山谷往往在崇山峻岭之前,更顯得深邃一樣,因此,我們毋需以靈命枯竭為恥,或故作喜樂來掩飾實情。

一個人惟有嘗過與神親密同行的豐富,才會覺察出與神疏離的枯竭,想到這裡,我便覺得大受安慰,因為每一次的枯竭之苦,可能都是聖靈做內在提醒的一個記號,其中蘊涵了靈命復興的應許,「祂使曠野變為水潭,叫旱地變為水泉。祂使飢餓的人住在那裡,好建造可住的城邑,又種田地,栽葡萄園,得享所出的土產」(詩107:35-3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