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研製核武器內幕大揭秘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8-1-11 1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世界》第1期上      曾正

狂妄與夢想
台灣研製核武器內幕大揭秘

  國民黨「立委」蘇起日前曝料,表示收到來自民進黨內部的可靠消息顯示,台軍將發展可以打到上海、香港、射程1000公里的「雄二E」導彈,甚至還要發展核武器。2007年11月,香港《亞洲周刊》又曝料,指印度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近年來多次入台,2007年4月上旬,他再次赴台,確有協助台灣秘密發展核武器的嫌疑。

  台灣核武背後的那些黑手1964年10月中國大陸首次成功進行了核試驗之後,台灣當局受到了極大震撼。1965年7月,蔣介石命「國防部次長」唐君鉑負責籌建「中山科學研究院」和核能研究所,並撥專款1.4億美元,致力核武器和陸海空三軍各種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

  1968年7月1日,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直屬台灣「參謀總長」領導。

  由於台灣1955年就與美國簽有《和平使用原子能合作協議》,因此,台灣當局只能採取欺騙的手段,假借民用之名,從當時世界上核能研究較為先進的國家獲得技術援助。1969年7月,在加拿大核能公司的幫助下,台灣核能研究所興建了「台灣研究反應器」。1973年4月這座反應堆開始正式運行。但據稱,直到 1978年才生產30千克鈈。

  為了加快研究進度,台灣官員企圖獲得西門子公司的反應堆和核燃料再處理設備,用以提煉製造核武器的鈾。合同簽訂后不久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發現,中情局急令外交部向聯邦德國和台灣方面施壓,這筆交易才被迫告吹。

  眼看苦心經營的核計劃就要破產,台灣當局開始尋求其他有核國家的幫助。由於當時法國與台灣之間的軍事交流也一直比較順暢,且法國直到1992年才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因此,從1958年開始,法國幫助台灣開發了6座不同類型的原子能實驗裝置。

  同是核大國的英國,也對台灣提出的核合作表現了極大興趣。據2006年英國政府公布的一份機密文件披露,當時的英國首相威爾遜曾親自過問了與台灣核合作問題。但在與美國密切溝通后,英國決定中止與台灣的核合作計劃。不過,一份來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的文件還是顯示:1969年至1976年間,英國的BNFL公司曾與台灣合作生產過鈈與UO2混合燃料,這也為台灣掌握其中敏感的核提煉技術提供了大好機會。

  來自南非的「神秘禮物」

  由於台灣一直缺乏生產原子彈的鈾礦,於是南非開始成為台灣的目標。1976年12月2日,台灣一艘遠洋漁船「海功號」從基隆八斗子漁港起航,前往南極恩得比海域試捕南極蝦,並研發加工技術。第二年3月26日「海功號」秘密返回基隆。就在該船返航途經南非的時候,它為台「國防部」捎回一件「神秘包裹」,包裹里裝的是製造核武器最重要的原料鈾235!其時,負責這次行動的人是戚桐欣,他的身份是水產實驗所海洋漁業股長。據戚桐欣2006年回憶,在「海功號」 離開南非前,戚桐欣突然接獲台灣駐南非「大使館」通知,去與「大使」見面。戚桐欣回憶說:「當晚,有一幫南非人送來一件『特殊物件』,這件『特殊物件』被送進實驗室,由船長親自點收、鎖門,還特別叮囑船長,在返航的路上不要停靠任何港口避風及補給,船員回船以後立即出港,但不得進入實驗室。」「海功號」到達台灣時,被命令下半夜先靠基隆港旁邊的深澳油港,由專人把特殊物件接走,再進基隆港,接受各界盛大的歡迎。

  有意思的是,「海功號」從南非回來后,就傳出台灣「中山科學院」進行核武器研發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高爆」試驗,還有一架從台灣飛往南非的飛機在空中爆炸。

  事實上,在核能民用的幌子下,台灣先後從英國、法國、南非等地購買了近10億美元的核燃料。1984年9月28日,台灣還與美國簽署一項協定,美承諾今後30年向台灣提供20億美元的濃縮鈾。另據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在台灣島東北部山區還發現了幾處富鈾礦。台灣已經朝著核燃料自製自給的目標邁進。

  500多克的鈈不翼而飛!

  197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向美國政府提交的一份秘密報告認為:「台北在從事小規模的核武器計劃,顯然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約莫5年之內可望具備製造核武器的能力。」果然,1975年9月17日,蔣經國在美國接受合眾社記者採訪時公開宣稱:「台灣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

  1976年,當國際原子能機構按計劃對台灣的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的時候感到大吃一驚:500多克的鈈不翼而飛!考慮到事態的嚴重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幹事倫道夫·羅米奇1976年5月親自對台灣的「原子能研究所」進行視察。美國對台灣的秘密研製核武器深表不安。

  就在這次檢查結束后不久,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捅出一個驚人的內幕:美國情報機構逮住了台灣秘密進行對燒過的鈾燃料進行后處理的證據!迫於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台當局被迫答應不再從事任何與后處理有關的活動。

  然而,台灣當局仍在背著國際社會的監督偷偷繼續從事核武器的研製勾當。1976年末或者1977年初,國際原子能機構發現台當局向其隱瞞了兩個可怕的事實:其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人員在「熱試驗室」燒過的鈾燃料池下面發現了一個所謂的「暗門」。台灣「原子能研究所」的官員則輕描淡寫地告訴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人員說,這個「暗門」是加拿大人原來就設計好的,用於把燒過的鈾燃料轉移到「熱試驗室」。然而,這個「暗門」在反應堆原來的設計圖上卻根本沒有標出,加拿大人決不可能犯下這種致命的錯誤。其二,檢查人員還發現了5套燃料部件。台灣「原子能研究所」的官員告訴檢查人員說,這些全都是用過的燃料棒,但明白人一眼就看出這些全都是嶄新的燃料棒。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台灣停止了發展核武的計劃。

  幾次風波以後,蔣經國吸取以往教訓,在民用核能的幌子下,1987年台灣核能研究所開始修建代號014的核燃料再處理多熱室。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死後,他的繼任者李登輝仍在繼續修建這一設施。台灣離核武器僅一步之遙了。郝柏村在1986年的一篇日記則寫道:「台在短期內有生產核武器的能力,並可在奉命下進行」,並註明曾在屏東九鵬新武器試驗基地進行了小型核試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1988年1月,台灣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突然逃到美國,把台灣製造原子彈的圖紙和資料和盤托出,台灣的核武命運再次來了一個180°大轉彎。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沙發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8-1-11 1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