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青報:2007,誰還在辛勞經營愛情和婚姻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12-30 2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是異常熱鬧的一年。雖然「金豬」、「土豬」爭議尚無定論,卻絲毫不妨礙人們對傳說中的「金豬年」一廂情願的熱愛:結婚的,生子的,統統扎堆兒討福氣。

    年初就有媒體預測,繼千禧龍娃之後,中國再度迎來生育高峰。

    到底生了多少「金豬寶寶」尚無統計結果,但素來流行霧裡看花的娛樂圈分明已
成了個有力佐證。平日里多少緋聞都欲說還休的,到了金豬年各個都高調地或溫馨牽手或挺著大肚子出來招搖了。

    上半年,「鋒芝戀」開花結婚,金豬寶寶盧卡斯搶盡眼球,更推得全家身價水漲船高,成為當之無愧的「金豬生子熱」典範。到了下半年,版本複雜多樣的跳水王子田亮的愛情也終於塵埃落定,與曾經超女葉一茜的盛大婚宴引發了全國娛記熱捧。

    年末,還有讓人津津樂道的「楊二老師求婚記」。這回,楊二老師高超的眼光一下子飄洋過海,盯上了離婚後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熱辣的求愛視頻加上自詡的「總統夫人」外號,帶來笑聲無數,成為百姓茶餘飯後最具娛樂性的話題。

    名人八卦再熱鬧,也沒有咱老百姓自己家裡長短貼心。所以放下娛樂版,大家更關注的,還是普通人的婚戀。2007年,有關婚戀的這些事兒應當被記上一筆。

    年度婚戀劇:奮鬥著,膠著著,期盼一場金婚

    《奮鬥》不是單一的戀愛劇,宣傳時製作方打出的招牌是「青春勵志片」,直面初涉世的「80后」的成長生活:為快樂而奮鬥,因奮鬥而快樂。

    但看著佟大為和馬伊俐嘻嘻哈哈地貧嘴,看著幾個「80后」混沌不清的愛情,看著年輕的愛情在生活中受挫又成長,非議頗多的「80后」的情感生活竟然也吸引了眾多「70后」、「60后」的追捧。有報道說,《奮鬥》播出后,很多女生舉手表示要像夏琳一樣獨立自由,卻有更多的人表示,敢愛敢恨,真心付出不怕傷害的米萊才是他們心中最完美的女孩。

    現如今,米萊式愛情正在風行。也是,年輕的愛情,本該就是愛憎分明,大膽熱烈的,哪怕再多幾分青澀,也是叫人留戀的。

    同樣受捧的還有《雙面膠》。家長里短、婆媳矛盾一直是家庭劇長期不變的主流題材。但是從《新結婚時代》到《雙面膠》,這些雞毛蒜皮的故事說不盡道不完,每每都引發收視率飆升。結了婚的覺得有共鳴,熒屏上的故事分明就是自己生活的寫照啊;沒結婚的,拿著當教科書,婚姻之道經營不易,趕早兒學著點兒啊。

    其實還是因為這年頭「孔雀女」和「鳳凰男」的婚姻鋪天蓋地啊。

    2007年,有關孔雀女和鳳凰男的婚姻討論在各大論壇上都到了白熱化的地步。孔雀女,就是從小嬌生慣養的城裡女孩,崇尚愛情,也很有虛榮傲氣的小毛病。鳳凰男,指集全家之力於一身,發憤讀書十餘年,終於成為「山窩裡飛出的金鳳凰」,從而為一個家族蛻變帶來希望的男性。

    「70后」的這一撥,大多經歷的是上學、工作和戀愛結婚的生活方式。自由戀愛的多了,介紹牽線的少了,門當戶對的觀念弱了,所以孔雀女碰上鳳凰男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城鄉差異的愛戀多幾分甜蜜,婚姻生活就多幾分辛勞。

    孔雀女抱怨農村關係複雜、公婆難伺候;鳳凰男抱怨孔雀女嬌生慣養、不懂孝道。小夫妻愛戀著拌嘴著,一遇上《雙面膠》,各個都覺得自己是那個夾在中間的不易人哪!

    但誰也火不過《金婚》的大行其道。看似平淡無奇的父輩婚姻,結婚生子吵架和好,瑣碎無比的日常生活,偏偏就那麼輕易地打動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你們覺得我們不幸福,可我們這幾十年過得有滋有味。」

    《金婚》里佟志的經典台詞,樸實簡單,但聽者的心裡都被輕輕觸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每一個認真辛勞地經營著愛情婚姻的人,對婚戀的終極嚮往。

    我們看著熒屏上的百姓婚戀故事,共鳴著,反思著,期待著自己將來那場甜蜜無限的金婚慶典。

年度尋愛:萬人相親冷落了,智囊團出擊了

    上一年的年度尋愛,當以萬人相親團和父母相親會最為惹眼。但到了2007年,兩者的光芒都迅速地黯淡下來了。

    萬人相親,茫茫人海尋真愛,原本已經不容易了。偏偏那相親會,跟趕廟會似的,熱鬧有餘,效率過低。打個照面,閑聊幾句,一轉身亂花迷人眼,剛剛那個有緣人的相貌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最後發現,一場萬人相親會下來,最開心的是主辦方,高額票價賣出去,獲益不淺哪。

    父母相親會也遭遇下坡路。也是,工作忙、社交圈小,確實是兒女婚姻大事遲遲未有結果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會是決定因素。父母相親,心急卻吃不到熱豆腐,效率過低同樣是父母相親會由熱轉冷的主要原因。

    2007年,單身者眾。但「異地相親會」、「同樓覓愛」等各種形式的尋愛活動都風行了一陣,但均是雷聲大雨點小,草草收場。「剩男」「剩女」的數目越發龐大了。春節租女(男)友回家的,情人節網訂臨時情人的,大冬天征個女(男)友相伴取暖的……處處都是單身族苦苦尋愛的苦哈哈的身影。

    與其大家結伴湊熱鬧,不如縮小目標,準確出擊。單打獨鬥太吃力,那就藉助智囊團的力量吧。

    2007年,「婚姻醫院」、「情感診所」、「戀愛培訓班」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頭。不知是現代人的婚戀少,實踐出不了真知,還是現代婚戀難度太高,遇到問題要求助電腦技巧,總之「性格婚檢」、「戀愛測試」之類的掛號求診式服務是頗受歡迎的。有報道說,結婚前先做個情感測試,過了關才辦終身大事,據說已經是「80后」用來預防「閃離」的一招防禦措施。

    就連向來張揚的富豪徵婚也學乖了。2007年,雖然貿然在報章上大作徵婚廣告引發爭議的富人徵婚依舊存在,但更多的人低調地隱身幕後,他們派出了智囊團——「婚姻獵頭」。

    由「婚姻獵頭」操辦的「富豪相親會」高調又神秘。在上海舉辦的一場「遊艇相親會」,吸引了海內外媒體蜂擁而至,卻連富豪的真面目也未能見到幾個,只搶拍到了幾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年輕美女的背影。委託一個「婚姻獵頭」提供高端服務,據說價格高達數萬元。至於效果嘛,獵頭像富豪一樣低調,不說,不說,我不說。

    但智囊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看看書,學點婚戀理論,紙上談兵遇到了現實問題,受挫也是自然的。

    上海就有相關事例。一些讀了書,拿到畢業證的婚姻指導師在社會上闖蕩些時日後,又紛紛選擇到「婚姻家庭指導師實習基地」回爐重新打造。

    畢竟,婚戀學問那麼深,誰都不敢稱專家。

  年度婚嫁:「畢婚族」,曲線若能救國

    2007年最受矚目的婚姻關係,應該首推「畢婚族」吧。

    「畢婚族」,顧名思義就是一畢業就結婚的年輕人。眼見著「剩男」「剩女」成堆,剛畢業的年輕人自然是心慌慌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走了學長學姐們的老路,成了後來人的前車之鑒。與其被「剩」,不如先發制人,趕緊先結婚吧。

    所以北京上海等地,一些校園戀人「畢婚」就成了新的流行,甚至出現了專門針對「畢婚族」的交友網站。

    不少「畢婚族」也有充分理由,先成家后立業嘛。小日子過安穩了,工作打拚也更有動力呀。但專家們卻頗為擔憂,擔憂還依賴著父母提供安逸生活的「畢婚族」最終會淪為「啃老族」。

    「畢婚族」能不能脫離父母的「襁褓」還有待時日慢慢觀察。但2007年,部分「畢婚」承擔了曲線救國的重任,才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媒體報道,因為求職不順,從招聘會轉戰婚介所的大學生開始出現增多趨勢。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環境日益嚴峻,「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再度抬頭。不少大學生「急婚」的主要原因就是,既然求職這麼不易,還不如趁年輕漂亮趕緊找張長期飯票算了。

    曲線救國的婚姻之道迅速引發輿論爭議。反對者憤憤然地指責,這是典型的有房有車就可婚的心理表現,是「80后」好逸惡勞、不思進取、輕率婚姻的表現。

    不過與過往衛道士般的一致批判不同,急嫁的「畢婚族」也引得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理解。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紛紛表示,「畢婚」現象與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環境、生存壓力有關,希望社會能給這代人多一些空間、多一些包容。

    曲線能否救國,也同樣有待時日慢慢觀察。但值得稱讚的是,社會對年輕人的婚戀態度寄予了越來越多的寬容和理解。

    努力尋愛也好,曲線救國也好,說到底,目標是共同的——誰都期盼能過上幸福美滿的婚戀生活。

    那就用《浪漫滿屋》的那句經典台詞送給所有熱愛生活,認真婚戀的人吧:加油,加油,加油!願所有人在新的一年裡有更美好的生活。(林蔚)
2009,我等你……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2-30 21:17 | 只看該作者
這世界真是看不明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3
長白山 發表於 2007-12-30 21:18 | 只看該作者
加油,加油,加油!願所有熱愛生活,認真婚戀的人在新的一年裡有更美好的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主題

1521

帖子

60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7
4
碧山客 發表於 2008-1-2 01:00 | 只看該作者
豈止2007啊,分明就得經營一輩子的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