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典詩詞:高唱之餘別忘淺吟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12-30 1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管通過何種方式來統計當下的流行音樂排行榜,周杰倫的《青花瓷》恐怕都會以不低的票數排名靠前。從《東風破》、《本草綱目》、《菊花台》一路走來的周氏「中國風」,這次將目光瞄向傳統青花瓷器,並因歌詞本身清新淡雅的「詩話氣質」受到眾人追捧。其副歌部分的「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時成為流行用語,頻繁出現在網友的QQ簽名、博客標題中,甚至破天荒跑進了武漢某中學的語文詩詞默寫,引發教育界一片爭議。



《青花瓷》詞作者方文山日前在個人博客上記錄該首歌曲的創作過程時談到,「天青色等煙雨」一句來源於宋徽宗詞「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並引經據典地詳解了歌詞中「簾外芭蕉惹驟雨」中「惹」字的用法,使「粉絲」們迭呼:「愛上宋詞,欲罷不能」。



流行音樂演繹詩詞的潮流並非自《青花瓷》始,從鄧麗君、王菲開始的原詞翻唱古詩詞,到伊能靜、羽泉等將詩詞、典故巧妙引用引申。諸如《但願人長久》、《念奴嬌》、《辛棄疾》等作品讓詩與歌越來越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並在年輕歌迷當中傳唱得不亦樂乎。



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教師沈鬱告訴筆者:「我的學生在課間經常會在教室里彈唱這些歌曲,有些孩子本身就是學習民樂的,對古典風格的現代音樂更有興趣。」



對於這種現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這樣解釋:「流行音樂唱古詩本身表現的是一種懷舊的傾向。現在連黃金周調整也增加了民族傳統節日,這說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在加強,流行音樂也在為恢復傳統作努力。」



然而,與借著古詩的「東風」而熱鬧起來的流行歌壇相比,目前基礎教育中的語文詩詞教學卻不盡如人意。



「倘若沒有《但願人長久》這首歌,學生背誦教材里蘇軾的《水調歌頭》恐怕會非常頭疼,」沈鬱說,「連我自己背《虞美人》都是根據鄧麗君的歌曲才記住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歌手缺乏起碼的文學常識,演唱中出現錯別字,如《但願人長久》在鄧麗君、王菲、張學友三人的版本中都把「轉朱閣,低綺(qi)戶」錯唱為「倚(yi)」,而伊能靜則在《念奴嬌》里把「羽扇綸(guan)巾」唱為「倫(lun)」。



陳曉明認為隨著現代傳媒的發展,圖像、音樂、電影等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閱讀市場變得越來越有限,最後不得不「寄生」於其他「快餐文化」的商業利益上。與此同時,這些講求功利、忽略內涵的「快餐文化」沒有經過篩選和規範,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表示:「古詞本來就是用來演唱的,詩歌就是詩與歌的合稱。但當下音樂旋律的風格跟古典詩意的距離太遙遠,古詩句又往往被切成碎片,喪失了其原有的生命。」



朱大可認為,古典詩詞中確實有一部分作品是比較難理解的,但更多的名篇恰恰沒有閱讀障礙,如果連這類詩詞都需要求乞於「快餐式」的闡釋,只能證明當下教育和文化傳播的失敗。他說:「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是逼迫學生把學習當作迎合考試和就業的工具,而不是從人格、趣味和文化價值的自我塑造上判斷得失,古典文學無疑是這種教育誤區的犧牲品。我們將被迫花費很多年時間去矯正這種可笑的謬見。」



中山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博士、詩人徐晉如對目前基礎教育中教授古詩詞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意見,他認為,光讓孩子去背誦詩詞,或是聽老師在課堂上講一遍,那種效果是很有限的,應該在低年級開設關於平仄、對仗的一些基礎知識課程,循序漸進,直至孩子熟練掌握詩詞格律。一旦孩子學會了寫詩填詞,有了創作體會之後,對詩詞的賞鑒能力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