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軍報「駁斥」大陸專家「喊話」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21 2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74年的西沙海戰,兩岸軍人曾同仇敵愾。(本報資料圖)
對大陸專家近日發出的「兩岸軍人攜手維護和平」的呼籲,台軍刻意營造外松內緊氛圍,親當局人士極欲消除軍中影響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韓軒發自北京 當克里斯·巴克利看到王衛星在文中寫到「用酒杯在餐桌上碰撞,比用槍炮在戰場上相互瞄準好」,這位路透社記者很自然地把這句話寫進了自己的報道當中。顯然,在報道篇幅的限制下,他需要引用他認為是精華的部分。
這篇以《中國敦促台灣軍隊抗拒獨立行動》為題的路透社稿件是12月14日發表的。此時,距離王衛星在《瞭望》新聞周刊發表《海峽兩岸軍人的共同職責》已經過去了5天。新加坡《聯合早報》以及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媒體都對該文作了報道。
在這位解放軍大校看來,這篇醞釀了很長時間的文章在國內外產生的反響他並不意外,而他更看重的顯然還是台灣島內的反應。
一篇文章激起島內波瀾
在這篇最初發表於12月9日的文章,圍繞「維護台海和平發展是兩岸軍人的共同職責」的主題,回憶了過去兩岸軍人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攜手合作,呼籲台灣地區的軍人應該成為反對分裂祖國的重要力量,決不能為那些分裂國家的野心家所利用,走到民族大義的對立面上去。作者認為,「只要台灣軍隊不支持『台獨』,實質上就是在維護和保持台海和平,就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
在兩岸幾無軍事交流的當下,這篇文章給人一種嚴冬春響的感覺。
除了《瞭望》新聞周刊,該文章全文還出現在國台辦主辦的《兩岸關係》等雜誌上。作為平面媒體,《國際先驅導報》(參見本報第322期頭版報道)等報紙也進行了跟蹤報道,還有大量的網站轉載。這些都是島內能夠看到的,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兩岸關係》節目、海峽之聲電台均多次向島內進行廣播。
如此多的傳播渠道介入,再加上作者本身的分量——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研究中心主任,島內自然會對這篇文章給予相當的重視。僅從媒體來說,台灣《中國時報》就摘引了文章近500字內容,而聯合新聞網和HiNet新聞網等在島內頗有影響的網路電子媒體也紛紛進行了報道。
台軍前高官出面降溫
當然,這種重視也體現為一種「擔心」。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所教授林中斌,台灣高等政策研究會秘書長教授楊念祖14日接受了香港《明報》的採訪,在題為《大陸拉攏台軍 心戰喊話影響甚微》的訪談文章中,兩位教授均認為,「這是一種統戰」,而且強調是一種新的統戰方式。
楊念祖說:「王衛星的文章代表一種改變,就是過去解放軍在對台政策上採取強硬態度,但如今也開始響應胡錦濤的兩岸和平互動政策,希望透過情感上的喊話分化台灣軍人。」
「這樣的喊話在台灣軍中無法產生什麼影響,」林中斌認為,台灣目前的軍事長官長期服從文人政府的指令,甚至不會去質疑文人政府所下達的任何指令。「王衛星的文章或許對台灣軍人有一些潛在情感影響,但在理智上不會引起任何行動。」他甚至直言「不會產生任何叛變」。
對於文章中「大陸軍人是中國軍人,台灣軍人也是中國軍人」,林中斌認為,這句話可能對台灣早期的退役將領有心戰喊話的效果,但這些將領早已退休,對目前的台軍影響力不大。
台軍報專論「反駁」
儘管兩位專家極力淡化文章影響,但13日,台軍轄下的《青年日報》和隸屬於台「國防部」的「軍事新聞網」上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卻頗耐人尋味。
「這篇文章也正凸顯中共已企圖將統戰觸角伸入國軍內部,我全體國軍官兵自應提高警覺……」「面對這樣一篇充滿統戰意味的文章,表面上是對國軍示好,實際上乃是中共對台實施『三戰』手法的具體展現,吾人不但要有所警惕,更必須予以駁斥。」這篇標題為《強化心防 反制中共『三戰』圖謀》的文章(「三戰」指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試圖從幾點展開對王衛星文章的「駁斥」。
「如果真的不在意,為什麼還要駁斥呢?」對此,王衛星感到不理解。
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方面稱「國軍是國家的軍隊,非屬某一政黨或特定人士所有」「國軍恪守『政治中立』立場,絕無個人意見」,另一方面又稱,「國軍效忠三軍統帥立場不變:國軍乃國家之軍隊,自應效忠由全民經民主選舉所產生之國家領導人。」
王衛星也看了這些文章,他感覺「反駁」有自相矛盾之處。而對於將他的文章以「心理戰」視之,他更感覺難以接受。因此,他認為有必要再次動筆,作出自己的回應。
期待對岸多作善意解讀
——對台灣軍方媒體專論和訪談的回應
【作者】王衛星
「如果要想真和平,就應及時捕捉對方的善意,隨時創造和平的氛圍;如果不想和平,就會帶著敵意的眼光和心態惡意歪曲和抹殺對方的善意」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海峽兩岸軍人的共同職責》文章發表后,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從了解的情況看,絕大多數意見都是積極和善意的,這表明維護台海和平、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已經成為廣泛共識。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眾多的反響和評價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其中,台灣媒體發表的《強化心防 反制中共「三戰」圖謀》專論和《大陸拉攏台軍 心戰喊話影響甚微》訪談兩篇較為突出。分析看來,兩位作者和多數友人同仁間的差距,主要反映在「一個立場、兩種理念」上。
「一個立場」有問題
「一個立場」是指,作者首先把我的文章定位為「三戰」,這個前提就錯了。我的本意沒那麼複雜,是看著陳水扁瘋狂地搞「台獨」,一步一步地把兩岸推向戰爭的邊緣,不忍見兩岸骨肉同胞戰場相見。須知戰火無情,戰爭是不能嘗試的呀!
我的目的就是想呼籲兩岸軍人能夠攜起手來結束敵對狀態,共同推動和維護台海和平發展,為維護台海和平多辦些好事,多做些實事,講了些真話,結果對方卻站在一種敵對的立場上把它曲解為「三戰」,這不能不令人感到很遺憾。
你們很多退役的將領、兄弟都到大陸來過,有的還在大陸長期居住;你們很多親人都到大陸來經商,有的直接在這裡安營紮寨;每年來大陸的就有400多萬人次,現在常住大陸的已有80多萬人!你們去問問他們,他們到大陸來是不是我們用「三戰」拉過來的。
「兩種理念」沒道理
「兩種理念」:一個是在國家理念上,對方在專論和訪談中一再強調「國軍是國家的軍隊」,但他所指的這「國家」是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事實上,這個國家應是包括台灣在內的13億人民的中國,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他講的所謂「國軍服從於國家」,實質上還是要讓這支軍隊為「台獨」理念效勞,變成「扁家軍」,為「台獨」看家護院。這就把前提搞錯了。台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土地,作為軍人,我們要看好這塊土地,把和平和幸福留給子孫,不要把怨恨、仇恨留給後代,更不要去在兩岸之間製造戰爭。
另一個是在治軍理念上,對方講「國軍效忠三軍統帥立場不變」,這就更有問題了。軍隊的服從是建立在基本價值的認同之上的,在這裡,就是維護民族的利益,維護中華民族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不是去盲目地效忠某一個人,更何況效忠的是一個死心踏地搞分裂,送你去當炮灰的「台獨」分子和民族罪人,台灣軍隊的同仁們,你們真的認為陳水扁這「台獨」就能搞得起來?真的想跟大陸打一場「獨立戰爭」嗎?好!那麼打起仗來怎麼辦啊?!誰要打仗啊?!我們是要追求台海和平的呀!我們完全明白,你們絕大多數也都是希望台海和平的。所以,離開民族大義講服從,首先就是把台灣軍隊置於不義的境地。
效果客觀存在難抹殺
至於有人在訪談中談到對文章的效果問題,認為可以這樣看:首先,我原本企求的效果,只是想追求兩岸軍人不要相互仇恨,不要相互懷疑,共同遏制「台獨」這個製造台海戰爭的源頭,這樣的效果,是大陸軍人充滿和平誠意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兩岸軍人的歷史選擇,是時代發展的大勢,不是哪個人說一兩句話就能阻擋得住的。
其次,作為一名軍人的普通呼籲,竟然引起一些人扣上這麼多諸如「統戰」、「三戰」那樣的帽子,害怕引起台灣軍人「叛變」,為了不讓台灣軍隊的同仁們看到,驚慌失措,到處防堵,竟然連其他電子網路媒體上有關這篇文章的內容都刪掉了。對一篇僅有兩千來字的文章就怕成這個樣子,確實有點兒不可理解。如果硬要說效果,那麼,我看這種舉動本身就是實際的最有說服力的,也說明一些人對所謂「效果」內心是很明白的。
不能接受惡意解讀
在家庭里,我常給家人說,夫妻倆吵架,只要不分家,什麼都可以談,一心一意都為這個家庭著想,那麼這個家庭肯定是美滿、幸福的,別人就是想拆也拆不散的。這裡的前提是不曲解、惡意地理解對方。對兩岸關係來講也是這樣,如果要想真和平,就應及時捕捉對方的善意,隨時創造和平的氛圍;如果不想和平,就會帶著敵意的眼光和心態惡意歪曲和抹殺對方的善意。
現在,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兩岸的軍人要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尋找共同點,尋找推動結束敵對狀態的辦法,維護和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園,而不是去拆散它。在這裡,我還是真心誠意地希望台灣軍隊的同仁們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能三思而行!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研究中心主任)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