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東濰坊奎文民政局代無名死者索賠勝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2-14 08: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2月14日02:33   齊魯晚報  張焜等 


濰坊一無名流浪人員因交通事故身亡,濰坊市奎文區民政局以原告身份替受害人向法院起訴。11月28日,法院一審判決肇事人孫某賠償民政局近18萬元。而法律界對民政局是否有權代訴的熱議仍沒有停止。

無名流浪女


被撞身亡


2006年7月,家住青島市南區的孫某駕車沿奎文區濰州路由南向北行駛到民生東街路口南200米處時,將坐在機動車道上的無名氏(女,35歲左右)撞倒碾軋致死。孫某立即打電話報警。經交警部門鑒定,孫某駕駛不符合技術標準、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無名氏坐在機動車道上,承擔事故次要責任。


事發后,有關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查找無名氏的身份及親屬,但都沒有結果。2007年3月,奎文區人民檢察院以交通肇事罪對孫某向奎文法院提起公訴。審理過程中,奎文區民政局以無名氏的名義,作為原告方向孫某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原被告雙方就此發生爭議。據悉,這是濰坊市首例民政部門替無名流浪死者索賠的案件。


民政局是否有權


代訴引爭論


奎文區民政局代理律師、中強(濰坊)律師事務所的譚寧認為,當前我國法律對無名氏死亡后的賠償權利的主張主體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是,無名氏作為一名公民,其生命健康權理應受到法律同等的保護,不能因其親屬暫時沒有找到、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就放任肇事者的違法行為。根據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民政部門承擔了對無名流浪人員的救助職責。這種救助,不僅包括為無名流浪人員的生活提供保障,也應包括為無名流浪人員遭受人身侵害后提供法律救助。


對此,孫某的代理律師、山東衡明律師事務所的楊春恆卻認為,根據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我國並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無名氏的民事索賠應由民政部門代為起訴,民政部門沒有權利參與到訴訟中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的原告方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但奎文區民政局與無名死者並沒有這種關係。


此案早已在濰坊的律師界引起了熱烈討論。


山東海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建華認為,根據行政法「公權法定」原則,作為國家機構的民政部門沒有被法律賦予這方面的權利,就不應該將自己的權利範圍擴大。他特別指出,民政部門應該更注意防止流浪乞討人員遇到類似的傷亡問題,而不是在他們出事後才出面維權。如果平時能夠多照顧一下流浪乞討人員,可能類似的情況就不會出現;另外,對於此案,應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出台法律法規進行規範,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山東求是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衛華表示,在立法賦予有關部門權利時,應該考慮到如果把類似權利再加給民政部門,可能造成其機構龐大、效率低下;而交給民間慈善機構,也難以讓人信服,所以應該建議全國人大進行相關的立法,設立專門的民間機構管理類似事件。


法院判決


民政局勝訴


受理此案的奎文區法院經審理查明后認為,孫某對無名氏女子造成的經濟損失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2007年11月28日,法院判決孫某賠償奎文區民政局經濟損失179846元。


對於判決,審判法官認為,因為到現在也無法查明無名死者的真實身份,無法由其近親屬提起索賠,而民政部門作為管理救助、社會公益事業的國家行政機關,代受損害的不明身份人員提起索賠,符合法律的立法精神,應予以支持。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江西進賢縣、浙江杭州市等地均有判決民政局方勝訴的類似案例,江蘇高淳縣也有民政局敗訴的判決,並得到了南京市中級法院的支持。對此,原告方律師認為,國內大多相似案例都以民政局方勝訴而告終,這是對民政部門救助無名流浪人員的法定職責的全面理解,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雖然我國有關法律有對道路交通社會救助基金的規定,但沒有明確指出,該由誰來建立和管理這個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傷亡的搶救費、喪葬費進行墊付的社會專項基金。也許,類似的判例能夠促使有關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


賠償款將用於


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對於濰坊首筆無名死者賠償款如何使用的問題,記者專門到奎文區民政局進行了了解。該局負責人表示,現在賠償款還沒有正式支付給民政局,所以還不能明確資金使用的細節,不過民政部門對此十分重視,專門進行了研究。在無相關利害人認領的情況下,到法定期限后,賠償款將直接打入奎文區財政局的專項賬戶中,並準備設立專項救助資金,專門用於社會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的社會救助資金救助的範圍較大,敬老扶困等都屬於社會救助的範疇,而這筆無名死者賠償金所建立的專項救助資金,只會給流浪乞討人員使用,如棄嬰、受傷的流浪乞討人員等。而且,如果動用了這筆資金,民政部門將會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的監督。
---------------------
不錯!
所得之錢應該用於救助其他
流浪乞討人員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