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外華人十大焦點人物(2007回眸)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2-17 2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

  盧曼華

  施正榮

  林梧桐

  黃英賢

  李安

  黃耀庭

  傅履仁

  丘成桐

  朱小蓀

  黃克鏘[/center]
  編者的話
  回眸2007,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都以己之力,為住在國的建設、為海外華社的和諧發展,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著、奉獻著。
  他們中有篳路藍縷、終啟山林的商界棟樑,有敢為人先的華裔女性,有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還有理智地為華人族群利益堅持抗爭的意見領袖……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特質,那種隱忍、堅強,那種團結、求實,那種豁達、大度,讓人們在這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社會裡心生溫暖、激情和希望。
  今天,我們試圖從華僑華人這個龐大的群體中尋找10位關注度較高的人物,與您一同回顧2007年各地華僑華人留下的足跡,感受他們的奮鬥精神,並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1盧曼華            
  華人在歐洲參政取得新突破
  3月9日,盧曼華當選英國北愛爾蘭地方議會議員。在白人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英國政壇上,56歲的華裔女性盧曼華成為首位華人議員。在她之前,從來沒有華裔背景的人當選進入英國議會或者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的地方議會。
  對於盧曼華的當選,有媒體形容為「華人在歐洲參政的里程碑」。盧曼華自己則表示,她只是打破了一個界限,告訴人們華人也能成功參政,並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與此同時,屢遭種族主義分子騷擾的盧曼華將自己任期內的施政目標定為挑戰種族隔離文化,推進種族平等。盧曼華坦言,很多華人移民視自己為二等公民,不少人遭到過種族歧視,不過現在他們終於有一個華人民意代表,可以為他們說話。
  56歲的盧曼華出生於中國香港,32年前移居北愛爾蘭,曾擔任北愛華人福利協會總幹事,是一名專業社工。
  2施正榮            
  新能源領域的華人先行者
  10月下旬,《時代周刊》以環保為主題,從「領袖與遠見之士」、「環保活動家」、「科學家與發明家」和「企業家」四個方面評選出全球46位「環保英雄」,澳大利亞籍華人企業家施正榮榜上有名。
  施正榮原籍中國江蘇無錫,1989年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1991年獲博士學位。2001年,在澳大利亞研究新一代太陽能技術的施正榮回到無錫,創立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4年後,尚德成為首個在美國上巿的中國私營企業。他的公司令中國有望超越日本成為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國。在一片環保風下,他的業務不斷拓展,現時市值已達468億港元。
  施正榮的理想是儘快在中國實現太陽能電力的採集、交換網路。有媒體評論認為,他是科學家加實業家的典範,他是新能源領域的先行者,在能源危機日益嚴峻的今天,他將中國與世界光伏產業的差距縮短了15年。
  3林梧桐            
  大馬華裔留下一個商業帝國
  10月23日,馬來西亞著名華商、90歲的雲頂集團創辦人林梧桐病逝。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親往憑弔。巴達維說:「他的逝世,不只是馬來西亞國家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
  1918年出生於中國福建安溪的林梧桐是一名堅韌不拔的企業家,他在各工業領域為馬來西亞經濟貢獻良多,也是一名慈善家。這位被大馬總理盛讚的傳奇人物,1937年下南洋時,身上只有很少一筆錢;但70年後的今天,他身後留下的是一個總資產超過22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
  4黃英賢            
  有中國血統的首位澳大利亞部長
  11月29日,澳大利亞新一屆內閣中有一個亞洲面孔引人注目,她就是馬來西亞華裔黃英賢。擔任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長的她,成為澳大利亞工黨政府中的第五號人物,協助總理陸克文改革。
  身為澳大利亞首位華裔部長的黃英賢年僅39歲。她的父親為客家人。黃英賢繼承了父親的中華血統,長著一張典型的中國人的臉,留有一頭黑髮。她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黃英賢說:「我很珍惜家庭和文化根基,我對我的華裔血統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
  黃英賢認為澳大利亞未來的繁榮和亞洲國家的關係息息相關,當選參議員后,她一直致力於推動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
  5李 安            
  開拓華人電影新疆域
  11月1日,李安導演的《色,戒》在海內外上映。一部《色,戒》把李安拍得心力交瘁,同時也成就了他3年兩奪威尼斯金獅獎的一段佳話。12月8日,第44屆台灣金馬獎揭曉,《色,戒》成最大贏家,捧走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在內的7項大獎。
  李安的導演生涯因為《色,戒》達到了新的高峰,李安也因為《色,戒》拓展了世界華人電影新的疆域。海內外對《色,戒》的討論逐漸升溫。《色,戒》成為2007年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
  李安祖籍江西省德安縣,1954年出生在台北。他自台灣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后,前往美國留學。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他拍出了《喜宴》、《飲食男女》、《卧虎藏龍》等極有傳統韻味的華語片。
  6黃耀庭            
  為全球華人搭建交流平台
  9月14日,第九屆世界華商大會組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組委會主席、日本中華總商會會長黃耀庭表示,希望能通過世界華商大會的平台,促進全世界華僑華人的交流,提升全世界華人的經濟與社會地位,進而促進國家與地方的發展,為全世界帶來利益。
  旅居神戶的黃耀庭於2006年3月1日當選為新一屆日本中華總商會會長。多年從事貿易實業的他熱心於僑界事務和華文教育,在當地僑界頗有聲望,而為了籌辦此次華商大會更是花費了不少心血。
  他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黃耀庭在日本生活已有76個年頭。1931年,尚在襁褓中的黃耀庭隨父母從台灣來到日本,在日本華人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他深知父輩創業的艱辛和融入的不易。「華商大會在神戶召開令在日華人挺直了腰板。」黃耀庭欣慰地說,「是中國的強大令在日華人變得自信。」
  7傅履仁            
  老當益壯的華裔將軍
  11月26日至27日,主題為「橋連中美,展望未來」的美國百人會第二屆大中華地區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身為百人會會長的傅履仁向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頒發了「百人會中美關係傑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對中美關係所作出的貢獻。
  傅履仁曾「出任」過數個精彩的角色,他是清代八旗的後代,是美國陸軍首位華裔將軍,是律師,是大公司的總裁。而自2006年4月開始,已年過七旬的傅履仁再次經歷了角色轉換,出任美國華人精英團體百人會會長。他表示,百人會的作用就是發揮華裔精英的影響力,協助中國和美國求同存異,發展良好關係。
  傅履仁生於北京,1950年15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奮鬥多年,成為屈指可數的華裔將軍。
  8丘成桐            
  心繫家園的華人數學家
  在12月舉行的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旨在鼓勵中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的「丘成桐數學獎」正式設立。第一屆評獎將於2008年3月啟動。
  華人數學家丘成桐1949年生於廣東汕頭,1966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學習,后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2歲獲博士學位,27歲因證明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而引起轟動。他是惟一獲得被稱為世界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的華人,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說,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首先必須成為科技強國,而數學是科學之母,中國只有成為數學強國,才能成為科學強國。
  9朱小蓀            
  加拿大首位華裔警察局長
  9月25日,加拿大溫哥華市警局進行局長交接儀式,華裔朱小蓀正式接任溫哥華市警察局長一職。儀式上,溫哥華市長蘇利文表示,華裔朱小蓀就任溫哥華市警察局長是在創造歷史。
  朱小蓀是溫哥華百多年來第一位被委任為警察總長的華裔移民,也是全加拿大首位華裔警察局長。
  現年47歲的朱小蓀,1962年隨父母從中國上海移民加拿大,當時他只有3歲,是在加拿大長大的第一代中國移民。朱小蓀在1991年晉陞為警長,1997年升為督察,2003年8月升任副局長。
  10黃克鏘            
  傾力為基層華人維權
  4月2日,美國紐約市近百名華裔民眾在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黃克鏘等帶領下,再次聚集在曼哈頓中城的紐約市CW11電視台總部前示威,抗議該台有關「新福建」中餐館「賣芥蘭鼠肉」的不實報道以及拒不道歉的態度。
  事後談起示威事件,黃克鏘認定這是「華人團結起來的一個機會,可以說是新民權運動的開始,是必須要做的」。
  1971年,16歲的黃克鏘跟隨家人從香港移民到美國,這個對鄉土有著深厚感情的少年,一踏上異國的土地,就感受到了種族歧視。
  從18歲開始做社區活動到現在,黃克鏘一直致力於為華埠基層的華人提供幫助。他說,「我覺得對的事情,傾家蕩產也要做」。正因如此,在紐約華埠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有困難,找黃克鏘;受委屈,也找黃克鏘。」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7

主題

470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沙發
nick_martin 發表於 2008-2-19 11:11 | 只看該作者
黃克鏘, 看來,有問題要去找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