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新聞標題誇張化面臨法律阻擊 搜狐被訴索賠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11 1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2月7日,向昆明市官渡區法院提交《民事起訴狀》已經8天,雲南籍女留學生易蘭(化名)和她的律師張宏雷仍未收到法庭的立案通知。官渡區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稱,是否立案「還在研究中」。

    「法院可能有自己的考慮,這是一起新型的民事侵權案。」但張宏雷非常自信,「儘管對方是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我們仍勝券在握。」

    11月29日提交的民事訴狀中,易蘭和張宏雷稱搜狐網(www.sohu.com)的一則標題侵犯了易蘭的人格權和名譽權,要求法院予以確認;並判令搜狐公司停止侵權,在搜狐網主頁顯著位置及「搜狐新聞」及「搜狐出國」顯著位置連續一個月刊登「致歉聲明」,向易蘭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複名譽;判令搜狐公司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

    女留學生無辜捲入偷渡大案

    2002年,大學畢業后工作了幾年的易蘭申請到了一個奧地利針對發展中國家招收自費留學生的名額,通過一家總部設於維也納的留學中介機構「奧地利通達(TONDA)國際經濟貿易和企業管理與諮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達公司」)辦妥了一切赴奧地利的留學手續。當年7月,易蘭從昆明飛赴維也納留學。

    順利通過了德語培訓考試后,易蘭於2003年4月正式進入維也納大學商學院學習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製為本碩連讀。隨後,她又進入通達公司打工,主要負責接送中國新學生、接待一些從中國來的考察團等。

    平靜的留學生活在2004年6月8日這天突然終止。這天,奧地利的外事警察突然造訪通達公司,帶走了數名公司人員,包括公司董事長趙尚峰及其前妻等人。當時易蘭正在外面接送學生而未被警察抓捕。

    易蘭後來得知,奧地利警方是懷疑通達公司在辦理中國留學生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了假材料,有欺騙和協助1400名假學生偷渡到奧地利的嫌疑。警方對外宣稱「破獲了第二共和國以來最大的偷渡集團」,易蘭因為為通達公司工作也受到了牽連。

    在朋友處躲避了一個多月後,易蘭決定配合調查。當時法官曾表示,最多拘禁14天就可以出來。於是,2004年7月28日,易蘭在律師的陪同下去了外事警察局,孰料這一去就被連續關押了4個月。直到當年11月22日,她終於可以辦理「取保候審」出獄,但必須把護照扣押在警察局,不能離開維也納,有情況必須向警察報告,並且必須隨傳隨到。

    2006年4月,包括奧新社(APA)在內的多家奧地利新聞媒體報道,維也納刑事法院於當年4月19日正式宣布趙尚峰無罪。奧地利《標準報》(DerStandard)報道:「警方對趙尚峰偷渡的指控『犯了巨大的錯誤』。」

    包括易蘭在內的4名華裔學生也得到了平反昭雪。他們因在通達公司從事臨時工作,案發後以「非法偷渡罪」等罪名被指控,並被拘禁。2006年7月14日上午,奧地利維也納州刑事法院宣判,4名學生無罪開釋。

    宣判后,奧地利政府寫信給受通達公司案牽連的人員,通知他們可以獲得國家賠償。但在被拘禁的4個多月中,易蘭已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傷害,無法繼續學業。她將後續事宜委託給維也納的律師辦理,回到祖國。2006年11月29日,易蘭被雲南省精神病院確診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療一個多月,隨後一直長期服藥休養。現在,她每個月都需要到醫院診療、複查,醫生告訴她必須堅持服藥2至3年,病情才有可能穩定下來。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11 12:34 | 只看該作者
搜狐網21字之改涉嫌侵權

    2007年11月,國內時政刊物《南風窗》以《偷渡,留學中介與國家賠償》為題,報道了通達公司案與易蘭的遭遇。易蘭原本希望,這篇報道能夠讓更多國人關注海外留學生的生存狀況,推動奧地利國家賠償的儘快兌現。

    然而,11月16日,易蘭無意中發現,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搜狐網在轉載這篇報道時,竟然使用了《中國女子偷渡奧地利留學被關押4個月精神分裂》的標題,並一度被列為「搜狐出國」專題的頭條。

    易蘭說,搜狐網全文轉載的是《南風窗》的報道,正文內容客觀公正,但「他們曲解、篡改原文標題,改變了整件事情的性質」。

    易蘭說:「我明明是辦理合法簽證出國留學的,何來『偷渡』一說?」她說,自己至今仍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本碩連讀在冊留學生,合法身份為中國政府和奧地利政府所承認,並持有護照、維也納大學錄取通知書、維也納大學學生證等相應法定證明文件,從未有過包括「偷渡」在內的任何違法犯罪記錄。

    雲南震序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宏雷說,《南風窗》原文標題中有「偷渡」二字,是因為「偷渡」是通達公司案的由頭,但文中明確顯示,這項指控已經被法庭裁定是不成立的。「搜狐網斷章取義指責易蘭『偷渡』,純屬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攪混了本已平反昭雪的清水。」

    張宏雷說:「易蘭在海外遭受不白之冤,回國后卻再次遭到無端誣衊誹謗,搜狐網在這起事件中不僅缺乏人文素質和人文關懷,甚至連最基本的中文閱讀理解能力都不具備,嚴重侵犯了易蘭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對易蘭的精神和身體均造成巨大傷害。」

    在張宏雷律師的指導下,易蘭當天就向昆明市國信公證處依法申請了網路證據保全公證,取得了《公證書》。

    11月21日,張宏雷律師向北京搜狐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搜狐公司)發出《律師函》進行嚴正交涉,要求搜狐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在搜狐網主頁顯著位置及「搜狐新聞」及「搜狐出國」顯著位置連續一個月刊登「致歉聲明」向易蘭女士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因侵害易蘭女士在國內外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賠償經濟損失。

    張宏雷在《律師函》中提出,要求搜狐公司在11月30日前給予回復,爭取協商和解,但「搜狐公司始終置之不理,僅在11月24日刪除了相關網頁」。

    但這個錯誤標題已經隨著文章從搜狐網迅速傳播開來。目前,以「中國女子偷渡奧地利留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還能找到至少12條相關記錄直接指向易蘭。

    11月29日,在沒有收到任何答覆的情況下,張宏雷向昆明市官渡區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

    截至發稿前,筆者多次致電搜狐公司,多數時候其總機無人接聽,偶爾接通后,轉接到該公司法律部也無人接聽。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11 12:35 | 只看該作者
  「易蘭可能是『標題黨』最大的受害者」

    僅僅21個字的改動,讓許多不明真相的網民望文生義,對易蘭橫加指責。在經過公證的網頁保全記錄中,筆者看到,有至少25條跟帖評論用激烈的言辭指責易蘭:「這位易小姐的確活該,丟盡中國的臉,報應」,「獻醜,活該」,「想出國的人就是這個下場」等等。

    張宏雷表示不會追究任何跟帖謾罵的網友的責任,「很多人只看了標題就發言,完全是受了搜狐網的誤導。」

    也有一些網友仔細閱讀全文後明確指出,搜狐網上的相關報道「標題不正確,人家沒有偷渡,為正常留學」,「文章的標題是錯誤的,因為從整篇文章可以看出,易蘭是無辜的,是有合法簽證的」,「人家本來就是合法出境啊,而且還有護照,這標題實在令人氣憤」。張宏雷說,搜狐網始終沒有對該錯誤標題採取任何更正或者補救措施,放任以訛傳訛。

    其實,11月16日國內另一家門戶網站也以不實標題轉載了這篇文章,但經原文作者、《南風窗》記者尹鴻偉交涉后馬上進行了修改。尹也曾打電話給搜狐公司,卻無人接聽。

    為什麼網站一定要改動標題呢?網路觀察人士、專欄作者鄭子語說,網路信息比較密集,一個很酷、很長、最好帶點「色」的標題總能比四平八穩的標題獲得更多的點擊率。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網路標題變得越來越誇大其辭、聳人聽聞、花里胡哨。

    一位媒體人士說,他的文章在被網路轉載時幾乎都被改動過標題。他曾與一家網站交涉過,對方說,你的標題太短了,不夠「生猛」。

    這種以製造噱頭、吸引眼球為訴求的行為,在網路上被稱為「標題黨」。鄭子語說,「標題黨」騙取注意力、浪費時間、無聊無趣,反映的是瀰漫於網路的一種浮躁病。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批判這種離譜的行為,卻無礙於「標題黨」的泛濫。

    這一次,搜狐網給原文換了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標題,卻給自己製造了一個麻煩。

    「易蘭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標題黨』的最大受害者。」張宏雷說,在接受《南風窗》採訪之前,易蘭曾經猶豫很久。報道出來后,許多人都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還特意要了兩份當期雜誌。國內外的關注有可能促使事情儘快得到公正的解決,易蘭覺得非常高興,卻沒想到節外生枝。

    這些天,易蘭的病情有所反覆,情緒一直不太穩定,張宏雷也開始擔心這件事會影響易蘭正在等待的奧地利國家賠償。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登載、發送的新聞信息中,不得含有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內容。但有關人士指出,這類涉嫌侵權的內容無法用設置關鍵字等技術手段進行監控。無論是否立案,這起僅僅21字標題所引發的名譽權糾紛,給人們留下了關於網路自律的思考。 (雷成)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96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1
4
danxin 發表於 2007-12-12 07:07 | 只看該作者
網路自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6: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