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原副所長徐景安:見證改革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7-12-7 1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觀察報》11月26日刊登了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原副所長徐景安的專訪,摘編如下。
  
  第一次參加中央決策會議
  
  我記得是1980年初在中南海,由李先念主持召開國務院財經會議。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央的決策會議。從晚上7點開始,開了一個半小時,大家都不談正題,在那兒東拉西扯。我很著急,到8點45分,李先念說話了。他說:「這個稿子我看了兩遍,都沒有看懂。」我心想,這下完了!他都沒看懂,怎麼通得過啊!緊接著,李先念指著柳隨年我們這一些人,說:「他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相信他們是對黨負責的。所以,我建議,這個文件還是先發下去試行。」就這樣,通過了!中央的最高決策就這麼定下來了。

  徐景安似乎覺察到了記者的驚疑,笑著解釋說:「現在想想,當時會上,沒有任何人提反對意見,也沒有任何人表示贊同,是可以理解的。來參加會的人,對怎麼改革,改什麼呀,沒有思考過,要他們怎麼說啊?弄出一個總體規劃來,要他們表態,真是難為他們了。但是這個稿子,能得到小平、陳雲的認可,像國家計委、財政部這樣的權力部門也沒有反對,應該說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住房問題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改革四面出擊,延續了數十年的「國家包下來」的城市住房制度,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戰場。

  當年新華社內參刊登的一篇報道,至今讓徐景安耿耿於懷:上海住房緊張,僑眷手裡有錢也買不到房。香港來了一個商人,對市政府說,只要劃一塊地給他,就可解決這個難題。政府正為這事頭痛,就給了他一塊地。他從香港請了一個設計師,畫出圖紙,就在報紙、電視做廣告,預交房款,在規定時間交房。結果房子被僑眷一搶而空。他請施工隊建房,自己就回香港了。就這樣,他沒掏什麼錢,大撈了一筆,還為上海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報道最後說,這件事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幹,讓一個香港人做呢?

  1984年5月,徐景安在《試論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文中提出「變住房無償分配為補貼出售、優價出售和全價出售」,「變低房租為半價、全價房租」,「公有住宅折價出售」,「住宅建設產業化」。他曾經兩次與國務院有關領導面議,主張提高房租不是為了彌補虧損,而是立足於把房子賣掉,即房租提高到使買房比租房合算。
  後來,國務院成立住房改革領導小組,徐景安是領導小組成員之一。

  改革總是伴隨著爭議,如今「買不起房」已成住宅商品化的一大罪狀。徐景安認為,住房改革以後,住房水平明顯改善。但他也承認,今天的確還有不少人買不起房。「事情就是這樣,有利也有弊。明白過來了,也出了問題。」徐景安感慨地說,「土地轉讓、房地產開發中產生了一批新的暴發戶。利用出讓土地不公開、不規範、不公平的制度漏洞,官商勾結,大發橫財,加劇了兩極分化、貧富擴大、權力腐敗。土地的巨大收益沒有納入預算,也成了各級政府的小金庫,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公款買車大都從這裡開支。看,腐敗再次與改革同時俱進。那麼,住房制度要不要改呢?是明白好還是不明白好呢?」
  
  1987年上書建言
  
  1979年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設想的初步意見》說「實行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1980年《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的提法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佔優勢、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1982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規劃》改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計劃經濟」。 1983年《關於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幾點意見》的提法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85年《關於體制改革總體規劃研究的彙報提綱》確定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這些提法為什麼總是變來變去?徐景安一針見血:「上述提法的改變,關係多少部門的生死存亡以及權力的分配啊?」

  1983年10月,徐景安關於實行「政企分開」的觀點被指責為「精神污染」。意識形態的爭論一直在繼續,到1986年下半年進入一個高潮,改革有停頓下來的危險。

  1987年3月,徐景安與人聯名寫信給最高領導人,信中直言:「高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兩面旗幟,反對『西化』和『僵化』兩種錯誤傾向,是我黨今後長期的任務。當前,突出反對『西化』傾向是必要的。但從總體上需要對兩種傾向的實際危害作出切實的估計。」結論是:「改革需要強大的輿論開路和強大的政治力量支撐,才能克服困難,勝利向前。」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報告提出了「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徐景安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改革的市場取向得以確立,儘管此後仍然遇到許多困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