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GDP增長越快 離幸福越遠

[複製鏈接]

927

主題

1024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何言哉 發表於 2007-12-6 04: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趙曉

    中國已經到了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土地制度與政策的時候了。

  最近,應沃爾瑪等邀請,我有機會到美國許多地方訪問講學。其間,我特別關注美國人的住房情況。然而,考察的結論非常令人沮喪,那就是:儘管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但中國人民離美國式的幸福生活卻越來越遙遠。

  美國人三年能買別墅!

  筆者發現:在美國,別墅類的住房均價一般不超過每平方米8000元人民幣。以美國人均收入超過4萬美元的水平,普通家庭三四年的收入即可輕鬆購入一套別墅類住房。

  筆者還查閱了芝加哥市自1930年以來的生活費用統計,結果發現:近100年來,美國人的家庭收入相對於新房購買的能力來說,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基本上都是三年左右的收入即可輕鬆購買一套住房。
要知道,按美國的標準,美國的別墅是真正的別墅,即帶花園、草坪甚至森林,容積率極低的住宅類型。相比之下,中國所謂的「別墅」,按美國的標準大多只能稱作「獨棟」,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花園面積。

  然而,即便這樣的「別墅」,已經讓普通中國人根本不敢想像,並且越來越不敢想像。事實上,在中國各主要城市,由於房價飛漲,其增速大大超過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目前70%~80%的人無力購買新房。而按目前的趨勢,必然導致的結局是:中國普通居民以住房為標準,其離幸福生活目標的距離只能是越來越遠。

  很顯然,中國的房價收入比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京滬房價收入比在近年一直保持在10倍以上,遠遠超出了5~8的合理範圍。城鎮一般家庭僅靠正常的工資收入購買商品房是很困難的,並且隨著房價的上漲將越來越困難。這樣的房價收入比必然超出社會一般公眾的承受範圍,並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

  中國人何以雪上加霜?

  何以美國人民居之如此容易,中國人民居之卻大不易,並且越來越雪上加霜呢?有幾個可能的解釋:其一,是過去計劃經濟不注重消費尤其是住房消費,所以存在著歷史的欠賬。其二,是當前中國人收入水平太低,因此無法達到美國的住房消費水平。

  顯然,我們的確存在著歷史欠賬。然而,第二個解釋並沒有太大道理,因為我們這裡說的是收入相對於住房的購買力,是一個相對指標。而這個相對指標,美國在100年中幾乎都沒有大的變化,中國也不應該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不應該出現差距越來越大的變化。

  住房方面的「生活」與整個社會的「生產」之間出現悖論的關鍵原因,是土地的供應不足。我們對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的土地價格指數與房地產價格指數呈正相關,因此可以認為我國土地供給的鬆緊政策明顯影響著房地產均價。

  而我國目前的基本土地制度及政策就是,政府將所有的城市開發土地都捏在自己手裡,然後再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一小點一小點來。如此一來,土地價格不狂漲進而帶動房價狂漲才怪。政府房地產調控了好幾年,甚至開始建設住房保障體系,但在這一最根本的制度與政策問題上,卻幾乎沒有任何動作。

  如果我們持續這一類似於香港殖民地式的土地制度與政策,那麼中國人永遠不可能實現美國式的居住夢想。

  只有土地私有化!

  所以,中國的發展到了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土地制度與政策的時候了。

  怎麼改?筆者前幾年就談到過,土地的私有化以及多樣化的土地供應方式勢在必行。中國只有實現土地私有化,才談得上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中國的住房發展模式,只有建立在大量、開放的土地私人供應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健康、良性的發展。以中國的人地資源條件,也許最終仍沒有辦法像美國那樣可以普及化地住上漂亮的別墅,但住房條件日益改善卻是一定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4: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