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勞改犯到全國道德模範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7-12-5 1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鄭承鎮的兩重人生

《中國青年報》        11月28日             王波

        鄭承鎮從沒想到,自己這個20年前「走哪兒都覺得丟臉」的勞改犯,會在20年後作為全國道德模範,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走哪兒都有人羨慕」。

  鄭承鎮始終住在一個大雜院內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裡。不過正是在這間位於濟南市新菜市街的小屋子裡,這個60歲的單身漢先後救助過400多個孤兒和流浪兒童。

  平房被隔成裡外兩間,不足10平方米的外間是廚房,大大小小的鋼精鍋和盆子,陳舊斑駁,布滿污漬;而裡間的卧室則總是擠滿了孩子們。卧室也是一「家」10口人吃飯的地方,其中9口人都是從各地來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最多的時候,這個「家」曾有14口人。

  最早救助收留孩子,是在20年前,那時鄭承鎮40歲,是一個剛出獄的勞改犯,總遭人白眼。他10多歲便沒了父母,寄居在姐姐家,經常離家出走,在濟南的街頭橋下或火車站遊盪,曾兩次進遣送站。36歲時,他依舊孑然一身。為了託人給自己介紹媳婦,他騙了別人一張1100多元的支票,結果媳婦沒有娶到,卻換來4年勞改。


  一直以來他都覺得自己活得「沒尊嚴」,並且時常覺得孤單。出獄后,這個年屆不惑的漢子更是走到哪裡都覺得「丟臉」,依舊無所事事地在街頭遊盪。直到1987年夏天,他在濟南火車站廣場,碰到一個蓬頭垢面的小乞丐。

  「沒事兒可以跟他說說話。」他這樣想著,當即決定收留這個名叫李田的孩子。事實上,「當時只是想找個伴兒。」這位全國道德模範回憶說。

  李田當時正讀初一,因為上課遲到而被老師處罰,害怕回家再挨打,這才跑了出來。一起生活3個月後,鄭承鎮決定送李田回家。在李田家,李田的父母不約而同「撲通」一聲跪倒在鄭承鎮腳下,哭著謝恩,並用好酒好肉招待他。

  「他們哭著說我是好人。」鄭承鎮回憶著,變得格外興奮,「從來沒人說過我是好人,當時(我)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那一刻,他突然覺得,「社會垃圾」有時候也可以做好人,更重要的是,「總算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可以抬起頭來做一個人」。


  這個單身漢從此開始了長達20年的收留救助活動。李田走後,他很快又收留了一個從棗莊流浪到濟南的兒童。接下來他收留了第3個,第4個……當他把兩三個孩子一起往家帶時,被姐姐和姐夫發現了。

  「七十二行,沒有干你這行的!」姐夫斥責說,並為他找了一個看大門的差事。但是因為經常把一些髒兮兮的孩子往校園裡帶,他很快被辭退。不久,因為同樣的原因,他又失去了第二份看大門的工作。那時在不少人眼裡,他「沒救了」。

  但這個「沒救了」的人,卻一門心思地在「救助」他人。接下來的7年時間裡,他先後救助了47個孩子。沒有經濟來源,他就帶著收留的孩子,奔走於濟南市區的各個角落撿垃圾賣錢,有時去拆遷的工地上,砸出混凝土裡的鋼筋,每天賣個幾塊錢維持日常家用。

  一度他還曾賣過血。在濟南一些血站或醫院,他用300毫升血換來60塊錢,後來漲到90塊錢,「夠自己和孩子吃好一陣子」。當地媒體很快發現了他,還把他的事迹拍成紀錄片。當這部耗去大半年時間的紀錄片完成時,他先後收留孩子的數量已經更新到77個。

  此後,領導的關心和社會的支持紛至沓來。這讓鄭承鎮覺得可以「挺起胸脯做人了」,並決定把收留流浪兒童「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每天晚上沒事時,他就騎上三輪車到火車站、汽車站去「撿」孩子。

  正是在這裡他「撿」到了一個叫王誠的孩子,讓他至今挂念。1997年的一個晚上,鄭承鎮看到王誠在火車站餓得很可憐,便讓這個6歲的孩子跟自己走。儘管鄭承鎮給他看了自己登在報上的照片,但王誠不願意。第二天晚上,鄭承鎮再去時,王誠還在那裡,餓得兩眼無神,只好跟鄭承鎮回家。而這一待,就是8年多。鄭承鎮供他從小學讀到初中,直到初二那年,他的姑姑才將他接走。

  去年暑假,即將讀高中的王誠回來看望鄭承鎮,他告訴老漢,自己成績優異,將來的目標是考北大清華。


  鄭承鎮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孩子。不同的孩子來了又去,收留一段時間便被送回家。鄭承鎮只知道自己總共救助了400多個孩子,具體的數字他已經記不清楚了。最近收留的一些孩子,他還沒來得及在本子上一一登記。從5年前開始,鄭承鎮經特批可以從當地民政部門每月領取2000元低保金,維持他和孩子們的生活。

  「我這輩子就像在做夢一樣。」鄭承鎮不時會這樣自言自語。他總覺得,在前40年,他的人生就「像一場噩夢」,他渴望儘早掙脫;而在後20 年,他的夢越做越好,都不想醒來。他常夢見曾救助的孩子陪伴著他孤單的身影。所以,這些孩子給他寄來的信,他都保留著,一封沒丟,如今已經攢下兩大包。 「這可是寶貝兒,孩子走了,還有他們的信跟我做伴兒。」(文中出現的所有孩子姓名均為化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