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虛雲和尚法匯]修與不修

[複製鏈接]

60

主題

142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無 發表於 2007-12-8 07: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修與不修

  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麼修與不修。試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表顯,出家訪道,苦行六年證道,夜睹明星,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清凈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以後說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說著一字。」自后歷代祖師,一脈相承,皆認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橫說豎說,或棒或喝,都是斷除學者的妄想分別,要他直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假一點方便葛藤,說修說證。佛祖的意旨,我們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現前這一念心,本來清凈,本自具足,周遍圓滿,妙用恆沙,與三世諸佛無異。但不思量善惡,與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甚麼行可修,講修行豈不是句空話嗎。
  但你我現前這一念心,向外馳求,妄想執著不能脫離,自無始以來,輪轉生死,無明煩惱,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當,作不得主,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長在妄想執著中過日子。上焉者,終日作模作樣,求禪求道,不能離於有心。下焉者,貪嗔痴愛牢不可破,背道而馳。這兩種人,生死輪轉沒有已時,講不修行,豈不又是空話。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當,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人法頓空,萬緣俱息,一念萬年,直至無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飯,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凈太平家裡,享受無盡藏寶,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這樣,還說個甚麼修行與不修行呢。
  其次的人,就要發起志向,痛念生死,發慚愧心,起精進行,訪道力參,常求善知識指示途徑,勘辨邪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漸臻於精純皎潔。這就不能說不修行了。

  上來說的,不免遷上就下,仍屬一些葛藤,明眼人看來,要認為「拖泥帶水」。然祖庭秋晚,去聖日遙,為應群機,不得已而如此羅索。究實論之,講修行,講不修行,確是空話。直下無事,本無一物,那容開口。菩薩呀,會嗎?


  (二)如何謂之修道

  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樣的呢。聖言所表。心如虛空。說一個空字有點儱侗。空有頑真之分。我們眼所見的虛空。就是頑空。那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靈明妙用。隨處自在。能含一切萬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這樣的真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見無疑。就是見道。

  拿北京來作比喻。若從地圖看北京。有方的圓的。橫的豎的。宮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終不如親到北京一次。隨你提起那裡。他不用看圖就能說得清清楚楚。只看圖而未曾到過北京的人。別人問起來雖然答得出。但不實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見道之後。如親到北京。親見『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義的人。只見北京圖而未親到北京。

  空就能擺得開。無掛無礙。不空就擺不開。就有掛礙。所說和所作就不一樣。所以說。『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色空原來無礙。若實在明見此理。則任他天堂地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掛無礙。不明此理的人。雖能說得天花亂墜。也無真實受用。

  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沒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了。還有什麼放不下呢。』後來覺得在大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的說到庵里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後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沒有理他。他們找喝的找吃的鬧個不休。老修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摩他身上還有暖氣。有人說。『他入定了。』有人說。『我不相信。』於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耳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於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

  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真不容易。憨山大師費閑歌說。『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是無補於實際的。
  
  
  
  
有無且置,即今如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7: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