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盡信回憶錄不如無回憶錄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7-12-5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盡信回憶錄不如無回憶錄——從魯迅的「好玩」談起

《今晚報》      11月27日      陳漱渝

        最近讀到一位知名畫家的講演詞,題為《笑談大先生》。這位畫家說,中國專門吃魯迅飯的專家有兩萬人,但他們描繪的魯迅形象都令人茫然,於是就想從「好玩」的角度澄清魯迅的形象。這個立意是十分令人嘆服的。為了讓魯迅「好玩」,他舉了一個證據,說他有一位老朋友是唐的外甥。這位外甥私下對他說:「哎呀,魯迅不是那個樣子的。」「譬如魯迅跑來看唐,興緻好時,一進門就輕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轉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裡端支煙,嬉笑言談。」

  我是一個吃了幾十年魯迅飯的人,跟唐先生也多有接觸,至今仍尊之為恩師。

  據我了解,從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的兩年中間,唐除了在版畫展覽會上曾與魯迅邂逅,主要是在《自由談》作者的聚餐時見過面。直到1936年3 月17日,魯迅仍然不願向唐先生公開他的住址,只同意由內山書店轉信,他當然更不會隨意到唐先生家去串門。一進門就輕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這相當於跳華爾茲,「一屁股坐在桌面上」,這相當於跳鞍馬失誤。臨終前的魯迅恐怕不會有如此矯健的身姿。1976年7月唐先生寫過一篇回憶錄《斷片》。他說:「由於我認識魯迅較晚,又沒有具體工作關係,因此我和他的接觸並不多。」我認為這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說法。

  自上世紀以來,回憶文字和口述歷史跟文獻典籍一樣,都進入了史料的範疇。但前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想套用這名言:「盡信回憶錄不如無回憶錄。」如果在從事學術研究時不對回憶錄加以鑒別,那就可能有步入認識誤區的「危險」,至少不會那麼輕鬆「好玩」了。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沙發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12-5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