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主創新讓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12-4 2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11/27/content_7151320.htm
2007年11月27日 08:41: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李斌、吳晶晶)26日9時41分,我國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一刻,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正式跨入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國家行列。尤其令人自豪的是,這項完全由中國人獨立開展的自主創新工程,標誌著自主創新戰略正
在推動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嫦娥一號」從設計到研製再到試驗,都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從現代化的航天城,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火箭、衛星、測控網,「中國創造」和「中國製造」的標識無處不在;繞月工程的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5大系統中,數十項關鍵技術和設備在國際或國內首次應用;奔月路上,「嫦娥一號」經過了4次加速、3次軌道修正和3次近月制動的複雜過程,但迄今為止,為工程準備的80多個預案基本上沒有啟用。「自主創新」4個大字,凝聚著數千名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的心血和智慧,凝聚著中國航天數十年的不斷積累,折射出中國科技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空間科學領域的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基礎研究的深入,推動了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發展。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遠距離數據傳輸、人工智慧、自動化加工、空間核電源等一系列關鍵新技術,涉及諸多新領域。這些新突破,將推動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

    從「兩彈一星」、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到「嫦娥一號」工程,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催生了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探月工程立項后,數千人的研製大軍投入其中,一大批年僅30歲至40歲的業務骨幹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的希望之所在。

    自主創新讓中國具備了與世界科技發達國家進行平等對話與合作的資本。在月球探測領域,我國對外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包括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合作開展有效載荷的研製和測試、共享探測數據等。

    黨的十七大不僅再次明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並且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把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探月工程的成功再次昭示我們: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只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們就完全能夠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重點突破,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斷譜寫新華章。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使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才能成為美好的現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