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泡沫破滅做好準備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1-29 1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年11月29日08:08   東方早報  陳序 

一個多月以前,中國內地的商業銀行還在動足腦筋放貸。現在,形勢似乎逆轉。


繼為年終貸款額度設限后,據報道,央行要求各銀行明年按季度合理控制貸款發放額度,否則將面臨處罰。雖然政策對象包括了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經營活動受影響會更大。銀行家們一定擔心從存貸利差中收穫的利潤縮減,但他們有沒有計算過,輕易得到貸款支持的某些泡沫會不會突然破滅?這種事情近幾年沒在中國發生,但不等於永遠不會發生,或者像哈雷彗星,70年來一次。


內地財經媒體和讀者有一項共識,前者往往希望從新聞事件背後發現共謀,後者也樂於優先接受此類觀點。他們更相信強勢個體的合作傾向而非競爭傾向,這符合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官官相護」、「官商勾結」之類的故事。對發生在資訊消費市場中的共識,歷史和制度會提供客觀證據及心理證據;對發生在其他市場和非市場現象中的共謀,現實利益是惟一營養基。當營養耗盡,共謀便瓦解。



在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泡沫時期,零售銀行相與共謀的對象,是勇於舉債的消費者、投資者。貸款買房者則身兼兩個角色。雙方都想從快速重估的資產價格中獲益,一方試圖用槓桿撬起質量越來越大的龐然大物,一方儘力出賣一再被加長的槓桿。一旦流動性消失,或者泡沫被刺破,當初的共謀夥伴難免圖窮匕現。


近來,花旗正陷入這樣一場短兵相接的談判。


在美國,零售銀行或貸款機構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給借款人,然後將這類貸款集中打包成證券賣給證券投資者。如果借款人未及時還款,上述放了貸又賣出了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服務商有責任讓借款人掏錢,加上逾期賬款一起歸還,以保證投資者所得。如果借款人根本還不起,服務商會考慮是否修改還款條件,或者對抵押物行使止贖權,賣掉房產,跟投資者分食殘羹。今年9月,花旗以救援者身份涉足美國住房市場,買進了450億美元問題抵押貸款組合的服務權。現在,此貸款組合中有4.6萬名借款人違約。花旗已經被他們包圍。


還不上房貸的,可憐;投資了次級貸款的,令人同情;夾在三明治中間的服務商,好像也挺作孽。資產證券化把服務商作為貸款人的風險轉移出去,也讓服務商面對更多責任。如果中國各地的不動產泡沫先於資產證券化而破滅,內地商業銀行當然夠嗆。即使有了資產證券化對衝風險,銀行也得學習為投資者服務,並面對一個一個瀕臨破產的借款人。由花旗當下的處境可知,財務困難的借款人不僅數量巨大,且各有不同的難處,一次事後看來是錯誤的借貸正摧毀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一種機構———政府有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


前不久,余永定先生曾感嘆,賺外國人的錢談何容易。其實,為泡沫破滅后的本國借款人服務更痛苦。那甚至不是一個金融或經濟問題。所以,與其汲汲於眼前的財務報表,不如為後事先作準備。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沙發
xwsxws 發表於 2007-11-29 14:47 | 只看該作者
準備個屁,有陳勝吳廣就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8 1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