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到底怎麼看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1-28 1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03/17 13:16:28
 
      曾經佔據心理優勢 如今感到惶惑不安

  有人用「暖冬」來形容近來的中日關係,而日本人又恰恰喜歡將自己比作櫻花。一旦冬去春來,櫻花就會遍地盛開,如果遭遇「倒春寒」,就無法看到片片花海。兩國關係如同變化的天氣,對此最為敏感的是以櫻花自居的日本百姓。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感到,儘管有些日本人對中國的發展表示擔憂,但大多數日本人都希望中日友好。他們提到的最多的詞是「鄰國」和「友好」。

  現實不斷撞擊著日本人

  由於中日兩國「近在咫尺」,交往頗多。因此,日本人現在對中國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中日關係史的影響。

  《環球時報》記者是1986年到日本留學的,當時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還很少。記者所在的大學與台灣關係密切,而且右翼傾向十分明顯,全校幾十個教授中,幾乎無人訂閱《朝日新聞》(因其立場偏左)。閱讀教授的「自我介紹」,真令初來乍到的中國留學生感到緊張:不是以「海軍大將」作為人生志願的,就是蔣介石的至親好友,要不就是達賴的日本代表。那個稱南京大屠殺是捏造出來的「東中野」也是這個大學法學部的教授。可是,在記者身著中山裝,表情嚴肅地出席開學儀式之後,卻有幾位「老右」教授輪番請記者喝酒、吃飯。他們幾乎都沒去過中國,只有一些來自報刊的皮毛認識,在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生機勃勃之際,他們可能受到了震撼。請記者吃飯時,他們幾乎一睌上都不停地問,並複印一些報道和照片向記者核實,因為記者當時已過「而立」之年,對國內的情況有些了解,於是就成了「業餘政府發言人」兼觀光代言人。見過一次,這些「老右」教授又約下次何時見,有的還留下話題,說好下次談什麼。這些教授後來都成了中國的常客,雖然並非人人符合「熱愛中國」的標準,但至少具備了關注中國、客觀務實的態度。有的人在校內特別開設了中國經濟、中國企業改革等專題課程,有的退休後到中國大學或中專任教師。由此可見,中日民間特別是知識界通過相互了解,是可以消除一些誤會的。

  其實,在上千年的交往中,日本對中國一直秉承著虛心學習的態度。但近代50年的劇烈變化使日本人對中國從尊敬走向蔑視。1945年日本戰敗后,雖然從反省失敗的角度對中國懷有歉意,但從心底里對中國只有歉疚,並無尊重。是朝鮮戰爭使日本人從根本上改變了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的看法,並且開始思考中國進步與強大的原因。原撫順戰犯管理所所長金源曾詳細記述了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後,日本戰犯的心態變化。日本陸軍第59師團長藤田茂等人被捕后一直很囂張,拒不認罪。朝鮮戰爭開戰僅兩個月,志願軍就捷報頻傳,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藤田這些美軍的手下敗將如夢初醒。此後,中國人民仁至義盡的改造及關懷,更促使他們徹底改變了立場,成為終生為中日友好奔走的鬥士。許多日本政界人士也正是在朝鮮戰爭爆發后,強力推動對華關係的。1952年5月,宮腰喜助等3位日本政治家訪問北京。此後,日本各界、各階層的代表人物,突破當時日本政府的禁令,紛紛到新中國訪問,中日民間交往日益活躍。

  再往後,中日關係經歷了建交、蜜月、糾紛等複雜的發展過程。最近幾年,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又處在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這裡既有日本自身「走入戰後、建設正常國家」的轉型的需要,也有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消極和積極因素的影響。從消極面來看,中國目前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與日本戰後五六十年代的情況類似,有些日本人覺得中國在走日本40年前的路,再加上「中國崩潰論」等負面宣傳和日本近來保守主義的膨脹,過去那種蔑視中國的情緒又有所抬頭。相比之下,中國發展的積極面對日本衝擊更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呈現出一個經濟長周期高速成長的現實軌跡,而且圍繞2008年奧運會,中國會出現一個5年至8年的「沸點型」高成長期,日本就是通過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後的「沸點型」高成長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日本人的這種複雜心態可想而知。如果這個高成長期能夠平穩度過,中日關係及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可能會有新的變化,日本民族趨強的性格並未改變,問題是要使他們真心佩服,還應全方位展開旨在相互理解的友好活動——這是中日關係走上健康之路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日本感受中國

  如今的日本,中國的「影子」幾乎無處不在。日本人身上穿的,生活中用的很多都是中國製造,《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的中國報道幾乎每天都有,而且它們的報道角度已經從經濟轉向了政治、外交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3月13日的《朝日新聞》在第9版刊登了一篇中國報道,題目是《中國河南省南陽,把青春獻給足穴的高工資按摩師們》。這篇報道佔了大半個版,並配上了彩色照片,以一所職業學校為例,反映了中國一些年輕人學習足底按摩的熱情。

  一位曾經在中國留過學的日本某報政治部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的中國報道,在上世紀80年代涉及面不廣,但是注重強調友好。他曾經於1995年和1996年在中國工作過。這期間,他儘可能到中國各地採訪,特別是像731部隊遺址等留下過日軍罪行的地方,他幾乎都去過。可是,回到日本以後,特別是從1998年之後,他感到日本對華報道出現了變化,強硬報道開始出現,負面報道也比以前有所增多。最近幾年,隨著「靖國神社」、「東海油氣」等問題的加劇,日本醜化中國的書籍也開始大批上市。但值得慶幸的是,日本的《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保持了比較冷靜、中立的態度。這位日本記者說,過去日本人一直是站在高處看中國和中國人,總覺得中國不是日本的對手。但中國經濟不斷增長,而且還成了日本經濟得以復興的重要因素,這不能不讓日本人對中國的感情變得十分複雜。可以說,日本人最近對中國的批判風潮和日本政府的對華強硬,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中國感到害怕。自古以來,日本從來沒有和中國結盟過,而且,大多數日本人知道最多的還是日本領先於中國的近代史,所以,人們一直有著高高在上的自信。現在,中國突然趕上來,這讓日本人感到惶惑、無奈和擔心。他們不知道強大起來的中國會怎樣對待「小而不弱」的日本。

  3月13日,記者在東京街頭隨機採訪了一位80歲的日本老人。他面對記者的提問先是充滿警惕,確認記者確實沒有惡意后,他才說他在5年前到中國的上海和蘇州去旅遊,當時感覺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是日本無法比擬的。對於溫家寶總理即將訪日,他說那當然是歡迎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日本還是要和中國保持友好的,因為中國是日本的鄰國。此後,記者又採訪了兩名日本高中生。當問到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時,一名男生馬上回答說,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是個很強的國家。另一名男生則說他什麼都不知道。一位30歲的婦女在接受採訪時說,她因為現在專心看孩子,無暇看電視,也不關心時事新聞,但對於中國總理來訪,她表示歡迎。她說日本沒有資源,只能和其他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特別是要和中國搞好關係。

  去年4月,日本內閣府公布的調查顯示,對中國抱有好感的日本人為32.4%,而5年前同樣的調查表明,對中國抱有好感的人高達70%以上。3年前,記者在電車上和朋友說漢語,遭到了一個日本老人的白眼,他在下車前瞪著記者,並用非常不友好的語調喊了一聲「chinese」。當時記者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種現象過去從沒出現過。10多年前,大多數日本人一聽說記者是中國人,總有人問寒問暖,並送來一些小禮物,還經常可以遇到對華友好團體的老人向記者鞠躬道歉,說過去的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傷害。可是,最近這種現象幾乎難以遇到了。說到歷史問題,日本人大多面露尷尬,並儘可能繞過話題,不願意多談。儘管如此,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讓日本人不得不承認,日本要想維持自身的經濟發展,只能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

  對於中國人,日本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日本人對來自北方、特別是有少數民族血統的中國人比較熱情,而對來自南方的中國人在態度上就不那麼明顯。日本有許多介紹、研究中國地方及少數民族的書籍,這次參與中日歷史共同研究的日方的10位學者中,多半都寫過研究中國少數民族的專著,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還有一個現象是,港台出身的中國人在日本並不吃香。此外,日本人對旅居歐美的中國人的看法又不相同。這些中國人到日本后說英語,大多數日本人覺得他們首先很優秀,其次,覺得他們對日本不是太友好,因為他們經常在西方推動與日本有關的歷史問題和政治問題。

  對華態度與政治關係掛鉤

  對於日本人對華態度的變化,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近年來,對中日關係不滿意的人在增加,對中國缺乏親近感的人也在增加,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政治和輿論的右傾化。

  日本民眾感受中日關係的好與不好主要是政治關係,特別是兩國領導人的關係,經濟上的好與不好在民意測驗中沒什麼反映。在民間,日本右翼並非主流,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對政界影響不小,且把持著重要的輿論陣地。在政界,日本國會議員中大約有1/7的人總是以各種形式組織在一起,美化侵略意識,給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迫使政府「向右轉」。

  假如安倍內閣接受小泉內閣外交失敗的教訓,不在歷史問題、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的政策底線,那麼,隨著兩國領導人的互訪和兩國人民的交流,必定能帶動兩國關係的改善,兩國民間感情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假如只有中國政府熱心推動友好關係,日本政府經不住右翼的壓力,又在歷史問題、台灣問題上出現不和諧的言行,中日政治關係還可能出現反覆,再經過一些日本媒體的炒作,很有可能還會出現日本民眾對中國友好態度減弱的現象。
   
  來源:環球時報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1-28 13:59 | 只看該作者
報道雖然是半年多前,但內容詳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28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3
3
網者 發表於 2007-11-28 15:04 | 只看該作者
日本人是不會對中國人心存善意的只是沒有爆發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95

帖子

32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3
4
Jxzsheng 發表於 2007-11-29 01:28 | 只看該作者
井底之蛙的日本人,是非常有「自信」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69

帖子

55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8
5
JDL 發表於 2007-11-29 01:58 | 只看該作者
A nation does not face the truth won't be respecte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656

帖子

17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2
6
雨卓 發表於 2007-11-29 06:26 | 只看該作者
知彼知己是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4

帖子

2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2
7
ibrma 發表於 2007-11-29 1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8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11-29 13:39 | 只看該作者
當然是歡迎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日本還是要和中國保持友好的,因為中國是日本的鄰國。希望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