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冬至大如年 內涵 由來 傳說 九九歌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1-25 0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冬至節的風格質樸溫暖,禮俗也相應,主要有拜師和贈鞋襪等。

        冬至這天是學生向老師表達敬意的日子,據說,此日,小學學生衣新衣,攜酒脯,各赴業拜師。冬至節,舊俗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贈鞋襪的習俗則是因為這天日影最長,所以古俗以鞋襪獻給尊長慶賀冬至,表示足履最長之日影祝禱長壽。曹植的《冬至獻襪履表》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後魏北涼司徒崔浩《女儀》曰,「近古婦常以冬至日進履韈於舅姑,皆其事也。」。沈約《宋書》也說了這一習俗:「冬至朝賀享祀皆如元日之儀,又進履韈。」

        靜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

        在先民看來,天地與人是相通的,天地處於陰陽交接之處,萬物靜謐,因此相應的,人們最好也韜光養晦、窩冬不出。《禮記》曰:「仲冬之月,日短至,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五經通義》:「冬至陽氣萌,陰陽交精,始成萬物,微在下不可動泄。王者承天理政,率天下靜而不擾也。」《周書 時訓》曰:「冬至之日,蚯蚓不結,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動,陰不承陽。」 當然,如今生活節奏的要求不可能在冬至前後偃旗息鼓,不過,注意點安身寧神還是很必要的。

        俗話說,「今冬進補,明春打虎」。冬至有進補的習慣。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著分明的四季,從而形成了「春生,夏榮,秋收,冬藏」的天人合一的道教養生理論,同時也是中醫學的基礎觀念。在寒冷的冬天,人體的生理功能處於抑制、減低狀態,傳統認為,在冬令進補,有利於把精華物質儲存在體內,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來春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

        因此,冬至節是一個食俗非常豐富多彩的節日,節日食俗的關鍵詞為「進補」二字。經過數千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節令食文化。冬至日正值隆冬,食物多傾向於口味濃郁、營養豐富的種類,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先呈出傳統冬至節的各地的主要食俗,以饗眾人:

        ①冬至餃子:餃子是當前冬至食譜中的主打,有民諺雲,「冬至不端餃子碗,凍壞耳朵沒人管」。傳說女媧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紮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裡,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後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致於凍掉。另一種傳說則與醫聖張仲景有關。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②冬至肉: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

        ③胡蔥煮豆腐:江蘇常武地區在冬至夜的家宴菜肴中多備「胡蔥煮豆腐」,諺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

        ④赤豆糯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⑤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⑥分臘肉:南方冬至掃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其實是中國傳統祭禮文化在當前為數不多的孑遺。肉有生、熟兩種,生為脤,熟為膰。分時區別學歷高低,清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以示鼓勵;優先照顧老人,在50、60、70、80、90年齡段,數量依次遞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積金或富家捐款購置,族長主理其事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⑦冬至團:也見於江南。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為麵糰,內包肉、萊、糖、果、豇豆、赤豆沙、蘿蔔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⑧冬至圓:全家團圓的時候吃,最有意義。用糯米粉做「冬至圓」,一般做成紅、白兩色,粒粒小如魚目珠子,還可應孩子們的要求捏成牛馬羊雞犬豬等小動物。

        ⑨年糕: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⑩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麵包上糖、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⑾蕎麥麵: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⑿薑母鴨:福建人喜歡在冬至吃薑母鴨進補。薑母鴨是用整塊老生薑(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說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蔘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為,棗能補氣、補腎。

        ⒀餛飩: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另有民間傳說也十分可愛:話說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而能過上太平歲月。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後來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的詩詞:

        與冬至有著密切關係的是在北京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網上曾有這樣一首現代詩寫冬至:

        冬至從一瓣梅花開始/梅花上的指甲浸潤著血/那是深宮裡的妃子/在練習消寒的遊戲這遊戲被重複了多少次/多少次,她在梅花上塗上皇帝的影子/啊,影子,錦宮裡的羅帳/皇帝正在披閱奏子他披閱她的臉,她的眉毛/楊柳的腰身,臨風的裙裾/而她,拘謹的呻吟/不過一次隨意的硃批/
天子啊,八十一瓣梅花就是對你的詛咒/你這薄情的君夫,暴虐的男人/一座冷宮的建造者/
我的冬至就是你的死/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沙發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1-25 06:41 | 只看該作者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1043

帖子

127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9
3
一鷗 發表於 2007-11-26 1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Blue Ivy 的帖子


備考周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5: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