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揭秘核彈銷毀:核武器是最不實用武器(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12-1 1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料圖:核武器爆炸后形成的蘑菇雲

  提起核彈頭,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那巨大的白色蘑菇煙雲和寸草不留的爆炸現場。自從人類擁有核武器以來,真正在戰場上被使用過的只有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而那些冷戰期間美蘇兩國製造的數以萬計的核彈頭現在在哪裡?它們的命運究竟如何?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的李莉副教授。

核武器是最不實用的武器

  李莉告訴記者,如果核儲存和保護得比較得當,核彈頭的服役期限是相當長的。「從核彈頭最早被製造出來直到現在,已經有將近70年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通過合理的儲存,這些核彈頭仍然具有再啟用的作戰能力。」

  然而,由於核武器以毀滅人類自身為目的的特性,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它也就成了「最不實用的武器」。

  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都製造了數量巨大的核彈頭,其當量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而這些核彈頭被使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這種狀況持續了數年後,美蘇都認為這種非理智的競爭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雙方從1969年年底開始了關於限制核武器發展的談判。

  1972年5月26日,美蘇兩國首腦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和《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和一系列補充協定書,統稱為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

  然而,銷毀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雙方後來又分別於1993年和2002年簽訂了第二和第三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截至2002年,美國公布的核彈頭數目是6000枚,而俄羅斯公布的數目是5000多枚。根據兩國最新簽訂的條約,要求兩國在2012年前分別將現有的核彈頭減少到現有數量的1/3,即分別為2000枚和1700枚之間。「最初把它們製造出來的人,現在又開始自己銷毀自己的勞動成果。」

銷毀核彈頭的辦法是引爆或者切割

  李莉告訴記者,相關資料表示,美、蘇(俄)兩國在核彈頭的銷毀上,主要採取了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引爆。把幾枚甚至幾十枚核彈頭集中在一起,用炸藥引爆。

  有資料表示,1988年,前蘇聯在銷毀其中程導彈時,就把1000多枚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集中在伏爾加河下游某區域,每個月引爆兩次,每次大概9~10枚。前蘇聯專門把這片區域隔離開來,採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但是,其中的細節他們並沒有公布。」

  第二種方法是切割。相關人員把導彈上的核彈頭取下來單獨處理后,將導彈的其餘部分切割,切割的方法和部位必須要經過美俄雙方專家的嚴格審定。

  「我們都知道,導彈有幾個主要的部分,戰鬥部分、動力部分、導航部分。專家審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把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徹底切割,讓整個導彈支離破碎,完全失去再組裝的可能性。」

  對於被取下的核彈頭,首先要把包裹在核材料外的貴重金屬取下來,重新利用。「這些貴重金屬的價值非常高,一般都是本國的科技能力所能製造出的強度最高的金屬。」

  核材料中比例非常低的鈾,在經過特殊的處理后可以製成低濃縮鈾,作為輕水核反映堆的燃料。

核導彈對於全人類都是個大麻煩

  李莉告訴記者,相對來說,占核材料95%以上的放射性元素鈈處理起來就非常困難。「通常的做法是,把鈈氧化后,和一些核廢料混合。把混合物放在具有防輻射特性的玻璃和陶瓷容器中,再放入特殊的陶瓷罐子里,然後放入巨大的高密度鋼盒子里,最後埋入地下。」

  「這些高密度鋼的盒子中必須要加入惰性氣體和防護材料,而所有密封的容器中都要有核輻射的監測系統,並保持內部特定的溫度和濕度。」

  李莉認為,「之所以要如此嚴密的封存這些核材料,主要是怕某些國家獲取到核彈頭裡面的核原料后,用於製造本國的核武器。」

  而鈈除了具有放射性之外,還有巨大的化學毒性。「2~3克的鈈,如果在1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擴散,就可以使當地在幾千年內都受到影響。所以,美國在十幾年前,就放棄了商業的鈈回收技術。」李莉告訴記者,「對於鈈,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掌握了既保證生態安全、經濟上又可以接受的處理方式。」

  另外,除了核彈之外,發射井也要銷毀。美蘇雙方協議,發射井的上部要炸掉6米或者挖掉8米,這樣就使發射井喪失了發射核導彈的可能。「但是,雙方實際銷毀的發射井數量非常有限。」

  在李莉看來,銷毀核彈頭的工作是一項工序極其複雜、花費巨大而且危險性很高的工作。「我看到過這樣的統計數字,在最近的10年間,美國花在銷毀這些核導彈上的費用已經達到兩三百億美元,而俄羅斯也花去了100多億美元。」

  「有個很說明問題的例子,僅僅要把一枚核彈頭從導彈上拆卸下來,根據其結構的不同,就需要3萬~15萬美元。」

  李莉告訴記者,在武器領域有一條非常著名的「冰山法則」:武器的研究和生產費用只佔到整個費用的1/3,而後續的維護、保障、退役、封存的費用要佔到總費用的2/3。對於常規武器和核武器,這條法則都適用。「你想想,對於上萬枚的核武器,把它們製造出來已經用了數千億美元,那麼,儲存和銷毀它們的費用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

  「核導彈對於全人類都是個大麻煩!」李莉表示,「整個銷毀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有毒的物質,這些物質在水中有很強的可溶性,如果進入了土壤,這種毒性就會長時間保留下來。如果這些處理不好,那麼對本國和整個世界都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8: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